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剂学-各论(祛痰剂)-课件

方剂学-各论(祛痰剂)-课件

陈皮去白 杏仁去皮尖 枳壳麸炒 黄芩酒炒 瓜蒌仁去油 茯苓各一两(30g) 胆南星 制半夏各一两半(45g) • 功用: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 主治:痰热咳嗽。咳嗽气喘,咳痰黄稠,胸膈痞闷, 甚则气急呕恶,烦躁不宁,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煎服法:姜汁为丸,每服6g,温开水送下;可作汤 剂,加生姜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涤湿开窍。
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证。舌强不能言,喉中痰鸣, 漉漉有声。
2021/2/21
8
温胆汤
• 出自《三因极─病证方论》 • 组成:
半夏汤洗七次 竹茹 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60g) 陈皮三 两(90g) 甘草炙,一两(30g) 茯苓一两半(45g) • 功用: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பைடு நூலகம்主治:胆郁痰扰证。 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 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 腻,脉弦滑。 • 煎服法: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用量按 原方比例酌减。
2021/2/21
14
清气化痰丸
君 胆南星 苦寒化痰(擅长风痰,痰热) 瓜蒌仁 清化热痰,宽胸除满
臣 黄芩 善于清肺热,增强君药的清痰作用 半夏 燥湿化痰,增强化痰力量 杏仁 苦平,化痰降气止咳 陈皮 理气化湿,有助于化痰
佐 枳实 降气导滞,又能清热,偏寒性 茯苓 渗湿,帮助消痰 姜汁 散水,有助于消痰,还能防止胃气上逆
2021/2/21
2
第一节 燥湿化痰
• 适用病症:适用于湿痰证。由脾失健运,湿郁 气滞所致。症见咳土多量痰稠,痰滑易咯, 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眩晕,肢体困重, 食少口腻,舌苔白腻或白滑,脉缓或滑等。
• 代表方:二陈汤、温胆汤、茯苓丸。
2021/2/21
3
二陈汤
•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成:
黄连一两(6g) 半夏洗,半升(12g) 瓜蒌实大者一枚(20g) •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 主治:痰热互结之结胸证。心下痞闷,按之则痛,
或心胸闷痛,或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煎服法:先煮瓜蒌,后纳他药,水煎温服。
2021/2/21
17
小陷胸汤
君 瓜蒌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臣 黄连 苦寒清热,配伍半夏,辛开苦降 佐 半夏 辛温化痰,增加瓜蒌清热化痰作用
2021/2/21
12
第二节 清热化痰
• 适用病症:适用于热痰证。多因邪热内盛,灼 津为痰;或痰郁生热化火,痰浊与火热互结而 成。症见咳吐黄痰,咯吐不利,舌红苔黄 腻,脉滑数;以及由痰热所致的胸痛,眩晕, 惊痫等。
• 代表方: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滚痰丸。
2021/2/21
13
清气化痰丸
• 出自《医方考》 • 组成:
方剂学
2021/2/21
1
祛痰剂
•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涎作用,治疗各种 痰病的方剂,统称祛痰剂。
• 属八法中“消法”。
• 分类: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 和化痰熄风。
• 应用安神剂注意事项:辨别痰病的性质,分清寒热 燥湿的不同;注意病情,辨清标本缓急;有咳血倾向 者,不宜使用燥热之剂,以免引起大量出血;表 邪未解或痰多者,慎用滋腻之品,以防壅滞留邪, 病久不愈。
半夏汤洗七次 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 草炙,一两半(4.5g) •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 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 腻,脉滑。 • 煎服法: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2021/2/21
4
二陈汤
• 主治证候病机分析:
2021/2/21
9
温胆汤
• 主治证候病机分析:
胆气不足
胆为邪扰 胆怯易惊,心烦不眠
情志不遂 气郁生痰
胆胃不和
痰浊上逆
头眩心悸,呕恶呃逆, 虚喘,苔白腻,脉弦 滑
2021/2/21
10
温胆汤
君 臣 佐 佐使
半夏 竹茹 陈皮 枳实 茯苓 生姜 大枣 甘草
燥湿化痰 偏寒,清热化痰,利胆和胃 理气化湿 行气,降气,导滞,清热 健脾治疗生痰之源,渗湿化痰 调和脾胃,配半夏相须相制 和甘草联用,调和脾胃 调和药性
2021/2/21
11
温胆汤
• 随证加减: 心热烦甚者,加黄连、栀子、豆豉以清热除烦; 失眠者,加琥珀粉、远志以宁心安神; 惊悸者,加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以重镇定惊; 呕吐呃逆者,加苏叶或梗、枇杷叶、旋覆花以降逆 止呕; 眩晕者,加天麻、钩藤以平肝熄风; 癫痫抽搐者,加胆南星、钩藤、全蝎以息风止痉。
• 使用注意:燥痰慎用,吐血,消渴,血虚,阴虚者 忌用。
2021/2/21
7
二陈汤 附方
• 导痰汤
组成:半夏、天南星、枳实、橘红、赤茯苓、生姜。
功用:燥湿祛痰,行气开郁。
主治:痰厥证。头目眩晕,或痰饮壅盛。胸膈痞塞。 胁肋胀满,涕唾黏稠,舌苔厚腻,脉滑。
• 涤痰汤
组成:南星、半夏、枳实、茯苓、橘红、菖蒲、人 参、竹茹、甘草、生姜。
湿痰犯肺 咳嗽痰多易咯,色白
胃失和降 恶心呕吐
脾失健运 湿聚成痰
痰阻气机 痰湿困脾 痰阻清阳
胸膈痞闷 肢体困重 头目眩晕
痰浊凌心 心悸
舌脉 苔白滑或腻,脉滑
2021/2/21
5
二陈汤
君 半夏 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臣 陈皮 理气化湿 佐 茯苓 健脾,渗湿,平冲降逆
甘草 补气健脾,调和诸药 使 乌梅 收敛肺气止咳,防止辛温燥烈耗伤肺气
2021/2/21
18
小陷胸汤
• 配伍特点:辛开苦降,润燥相得。 • 随症加减:
加破气除痞的枳实,可提高疗效; 心胸闷痛者,加柴胡、桔梗、郁金、赤芍等以活血 行气止痛; 咳痰黄稠,难以咳出者,减少半夏的用量,加胆南 星、杏仁、贝母等以清润化痰。
2021/2/21
15
清气化痰丸
• 配伍特点:化痰和理气清热并用。 • 随证加减:
痰多气急者,加鱼腥草、桑白皮; 痰稠较黏难咯者,减半夏用量,加青黛、蛤粉; 恶心呕吐明显者,加竹茹; 烦躁不眠,去黄芩,加黄连,山栀,并酌加琥珀粉, 远志等宁心安神之品。
2021/2/21
16
小陷胸汤
• 出自《伤寒论》 • 组成:
生姜 生姜和半夏相配,祛痰燥湿,和胃降逆
2021/2/21
6
二陈汤
• 随证加减: 治湿痰,加苍术、厚朴以增燥湿化痰之力; 治热痰,加胆南星、瓜蒌以清热化痰; 治寒痰,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 治风痰,加天麻、僵蚕以化痰熄风; 治食痰,加莱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 治郁痰,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 治痰核、瘰疠,加海藻、昆布、牡蛎以软坚化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