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屋建筑学·房屋建筑学作业答案2015

房屋建筑学·房屋建筑学作业答案2015

房屋建筑学·房屋建筑学作业答案1.建筑的含义是什么?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什么?答:(1)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①建筑物:供人们生活、居住、工作、学习、娱乐和从事生产的建筑称为建筑物;②构筑物:是指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建筑,如桥梁、城墙、堤坝等。

(2)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1)建筑功能:是指建筑物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必须满足的使用要求;2)建筑技术:包括建筑材料技术、结构技术、施工技术;3)建筑形象:是功能与技术的综合反映。

2.什么叫做大量性建筑和大型性建筑?低层、多层、高层建筑按什么界限进行划分?答:大量性建筑:指建筑规模不大,但修建数量多的建筑,如住宅,中小学教学楼等。

大型性建筑:指规模大,耗资多的建筑,如大型体育馆,大型剧院等。

低层建筑:1~2层的建筑。

多层建筑:一般指3~6层的建筑。

高层建筑:我国规定10层和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以及建筑高度超过24m的除单层外的公共建筑。

3.实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的意义何在?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的含义和适用范围是什么?答:实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是为了建筑设计、构件生产以及施工等方面的尺寸协调,从而提高建筑工业化的水平,降低造价并提高建筑设计和建造的质量和速度,建筑设计应采用国家规定的建筑统一模数制。

在建筑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其数值为100mm,符号为M,即1M=100mm,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均以此为基本模数。

整数除基本模数的数值称为分模数,如1/2M(50MM)、1/5M(20MM)、1/10M(10MM)等,分模数适用于成材的厚度、直径、缝隙、构造的细小尺寸以及建筑制品的公偏差等。

基本模数的整数值称为扩大模数,如12M(1200MM)、30M(3000MM)、60M(6000MM)等,扩大模数适用于大型建筑物的跨度(进深)、柱距(开间)、层高及构配件的尺寸等。

基本模数1M和扩大模数3M(300MM)、6M(600MM)等适用于门窗洞口、构配件、建筑制品及建筑物的跨度(进深)、柱距(开间)和层高的尺寸等。

4.两阶段设计与三阶段设计的含义和适用范围是什么?答:两阶段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主要用于中小型建筑。

三阶段设计包括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主要用于大型建筑。

5.平面设计包含哪些基本内容?答:建筑平面设计包括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和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使用部分是指满足主要使用功能和辅助使用功能的那部分空间。

交通联系部分是指专门用来连通建筑物的各使用部分的那部分空间。

6.影响房间形状的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为什么矩形房间被广泛采用。

答:影响房间形状的因素包括:家具设备、人们活动要求,视听要求,良好的天然采光、经济合理的结构布置。

举例:矩形平面体形简单,墙体平直,便于家具和设备的安排,使用上能充分利用室内有效面积,有较大的灵活性。

结构布置简单,便于施工。

便于统一开间、进深、有利于平面及空间的组合。

7.房间的尺寸指的是什么?确定房间尺寸应考虑哪些因素?答:房间尺寸是指房间的面宽和进深,而面宽常常是由一个或多个开间组成。

确定房间尺寸一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合考虑:⒈满足家居设备布置及人们活动要求。

⒉满足视听要求。

⒊良好的天然采光。

⒋经济合理的结构布置。

⒌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要求。

8.交通联系部分包括哪些内容?如何确定楼梯的数量、宽度和选择楼梯的形式?答:交通联系部分包括水平交通联系,如走道;垂直交通联系,如楼梯和电梯;交通联系枢纽,如门厅和过厅。

楼梯的数量、宽度的确定须满足防火疏散,人流量,楼层面积决定。

建筑物内部各房间之间以及室内外之间均要通过交通联系部分组合成有机的整体,交通联系部分在满足疏散和消防要求的前提下,应具有足够的尺寸、流线简捷、明确,有明显的导向性、有足够的高度和舒适感。

9.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运用功能分析法进行平面组合?答:建筑平面组合设计时满足不同类型建筑的功能需求是首要的原则,应做到功能分区合理,流线组织明确,平面布置紧凑,结构经济合理,设备管线布置集中。

各类建筑由于功能不同,房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同。

平面组合就是根据实用功能特点及交通路线的组织,将不同房间组合起来。

这些平面组合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形式:⒈走道式组合;⒉套间式组合;⒊大厅式组合;⒋单元式组合。

10.建筑物如何争取好的朝向?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如何确定?答:建筑物的朝向主要是考虑到太阳辐射强度、日照时间、主导风向、建筑使用要求及地形条件等综合的因素。

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主要应根据日照、通风等卫生条件,与建筑防火安全要求来确定。

除此之外,还应综合考虑防止声音和视线干扰,绿化、道路及室外工程所需要的间距以及地形的利用、建筑空间处理等问题。

11.什么是层高、净高?确定层高与净高应考虑哪些因素?答:层高:该层的地坪或者楼板面到上层楼板面的距离,即该层房间的净高加以楼板层的结构厚度确定层高考虑的问题:在满足卫生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房间的层高,从而降低整幢房屋的高度,对于减轻建筑物的自重,改善结构受力情况,节省投资和用地都有很大意义。

面到顶棚或其他构件底面的距离。

净高:房间內楼地面到顶棚或其他构件底面的距离。

确定净高考虑的问题:1.室内使用性质和活动性质的要求:生活用的房间,如住宅的起居室,卧室等,由于室内人数少,房间面积小,从人体活动的尺度和家具布置等方面考虑,室内净高可以低一些;宿舍的卧室也属生活用房,但是由于室内人数比住宅的居室稍多,又考率设置双层铺的可能性,因此房间所需的净高也比住宅的卧室稍高。

教室等则对净高要求更高。

2. 采光、通风的要求采光:房间的光线的照射深度,主要靠侧窗的高度来解决,进深越大,要求侧窗上沿的位置越高,即相应房间的净高也高一些。

比如一些展览建筑,由于室内利用墙面布置展品,常将窗台提高到1800mm以上,这时相应也需要提高房间的净高。

通风:房间內的通风要求,室内进出风口在剖面上的高低位置,也对房间的净高有一定影响。

比如在潮湿炎热地区的民用房屋,经常利用空气的气压差,对室内组织穿堂风。

3.结构类型的要求:砖混结构中,例如预制梁板的搭接,梁底下凸较多,楼板层结构厚度较大,相应房间的净高降低,如改用花篮梁的梁板搭接方式,楼板结构层厚度减小,在曾告不便的情况下,提高了房屋的使用空间。

框架结构系统,也要考虑柱子断面尺寸和高度之间细长比要求。

空间结构中,如薄壳结构的体育馆比赛大厅,结合考虑了球类活动和观众看台所需要的不同高度。

4.设备设置的要求民用建筑中,对房间高度有一定影响的设备布置主要有顶棚部分嵌入或悬吊的灯具,顶棚内外的一些空调管道以及其他设备所占的空间地位比如具有下悬式无影灯时,医院手术室所需要的净高需提高。

5.室内空间比例的要求要考虑室内空间长、宽、高的比例。

比如面积不大的生活空间,在满足室内卫生要求的前提下,高度低让人觉得亲切。

12.室内外地面高差由什么因素决定?答:室内外地面高差应考虑内外联系方便,防水、防潮要求,地形及环境条件,建筑物性格特征等因素。

13.影响体型及立面设计的因素有哪些?建筑物体型组合有哪几种方式?答:影响体型及立面设计的因素:1.使用功能;2.物质技术条件;3.规划与环境。

建筑物体型的造型组合,包括单一体型、单元组合体型、复杂体型等不同的组合方式。

14.建筑物的基本组成有哪些?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建筑一般是由基础、墙、楼板层、地坪、楼梯、屋顶和门窗等构成。

(对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还有各种不同的构件和配件,如阳台、雨篷、烟囱、散水、垃圾井等。

)它们的主要作用如下:1.基础: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地基。

2.墙:作为承重构件,承受着建筑物由屋顶或楼板层传来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再传给基础。

作为围护构件,外墙起着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对室内侵袭的作用;内墙起着分隔房间、创造室内舒适环境的作用。

3.楼板层:承受着家具、设备和人体的荷载以及本身自重,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还对墙身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

4.地坪:承受底层房间内的荷载。

5.楼梯:是楼房建筑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上下楼层和紧急疏散之用。

6.屋顶:抵御着自然界雨雪及太阳热辐射等对顶层房间的影响;承受着建筑物顶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垂直方向的承重构件。

7.门窗:采光、通风,同时也起分隔和围护的作用。

15.影响建筑构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建筑构造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答: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1. 经济条件的影响人们对建筑的使用要求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也越来越高。

建筑标准的变化带来建筑的质量标准、建筑造价等出现较大差别,对建筑构造等出现较大的差别,对建筑构造的要求也将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很大的变化。

2.外界环境的影响(1)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条件随我国各地区地理位置及环境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太阳的辐射热,自然界的风、雨、雪、霜、地下水等构成了影响建筑物的多种因素。

故在进行构造设计时,应该针对建筑物所受影响的性质与程度,对各有关构、配件及部位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如防潮、防水、保温、隔热、设伸缩缝、设隔蒸汽层等。

(2)外力作用荷载为作用在建筑物上的各种力的统称。

荷载的大小是建筑结构设计时的主要依据,也是结构选型及构造设计的重要基础,起着决定构件尺度、用料多少的重要作用。

荷载可分为恒荷载(如结构自重)和活荷载(如人群、家具、风雪及地震荷载)两类。

(3)各种人为因素在进行建筑构造设计时,应针对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往往遇到火灾、爆炸、机械振动、化学腐蚀、噪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防止建筑物遭受不应有的损失,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防振、防腐隔声等构造措施。

3.建筑技术条件的影响建筑构造技术随着建筑材料技术的日薪月异,建筑结构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开始不断翻新并丰富多彩起来。

例如彩色铝合金材料的吊顶,悬索。

薄壳、网架等空间结构建筑,玻璃幕墙,采光天窗中家庭现代建筑设施的大量涌现,可以看出,在构造设计中要以构造原理为基础,在利用原有的、标准的、典型的建筑构造的同时,不断发展或创新的构造方案,以此来改变建筑构造中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

建筑构造设计必须综合运用有关技术知识,并循序一下设计的原则进行。

1. 结构坚固、耐久除按荷载大小及结构要求确定构件的基本断面尺寸外,对阳台、楼梯栏杆、顶棚、门窗与墙体的连接等构造设计,都必须保证建筑构、配件在使用时的安全。

2. 满足建筑物的各项功能要求进行建筑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所处的位置不同和使用性质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构造处理,以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要求。

3. 美观大方除了建筑设计中的体型组合和立面处理影响建筑的形象外,一些建筑细部的构造设计也会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美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