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对危险化学品及安全操作的认识概论(140页)
对危险化学品及安全操作的认识概论(140页)
大多数易燃液体都有一定的毒性,对人体的内脏器官和系统有 毒性作用。
23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24
易燃固体的主要特性
•1 易燃性 易燃固体容易被氧化,受热易分解或升华,遇火种、热源常会引起
强烈、连续的燃烧。 •2 可分散性与氧化性
固体具有可分散性。一般来讲,物质的颗粒越细其比表面积越大, 分散性就越强。当固体粒度小于0.01mm时,可悬浮于空气中,这样能 充分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发生氧化作用。固体的可分散性是受许多因素影 响的,但主要还是受物质比表面积的影响,比表面积越大,和空气的接 触机会就越多,氧化作用也就越容易,燃烧也就越快,则具有爆炸危险 性。如粉尘爆炸。
易燃液体受热后,体积膨胀,液体表面蒸气压同时随之增加, 部分液体挥发成蒸气。在密闭容器中贮存时,常常会出现鼓桶或挥 发现象,如果体积急剧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22
•4 带电性 大部分易燃液体为非极性物质,在管道、贮罐、槽车、油船的
输送、灌装、摇晃、搅拌和高速流动过程中,由于摩擦易产生静电, 当所带的静电荷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静电火花,有引起燃 烧和爆炸的危险。 •5 毒害性
本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 压会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爆炸,或导致气瓶 阀门松动漏气,酿成火灾或中毒事故。按其性质 分为以下三项:
此类气体极易燃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 混合物。在常温常压下遇 明火、高温即会发生燃烧 爆炸,例如氢气、一氧化 碳、甲烷。
17
不燃气体系指无毒、不燃 烧的气体,包括助燃气体。 但高浓度时有窒息作用。助 燃气体有强烈的氧化作用, 遇油脂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如压缩空气、氮气。
高闪点液体: 230C ≤闪点﹤610C 如:丁醇(闪点为350C) 氯苯(闪点为280C)等。
19
20
21
特性:
•1 易挥发性 易燃液体大部分属于沸点低、闪点低、挥发性强的物质。随着
温度的升高,蒸发速度加快,当蒸气与空气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 极易发生燃烧爆炸。 •2 易流动扩散性
易燃液体大部分粘度较小,易流动,有蔓延和扩大火灾的危险。 •3 受热膨胀性
(1)绝对致死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即全 组 染毒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2)半数致死量或浓度(LD50或LC50),即染毒 动
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3)最小致死量或浓度(MLD或MLC),即全组 染毒
动物中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4)最大耐受量或浓度(LD0或LC0),即全组染 毒
液体经口:50mg/kg﹤LD50 ≤2000mg/kg
经皮(24h):200mg/kg﹤LD50 ≤1000mg/kg
粉尘、烟雾或蒸气吸入1h: 2mg/l﹤LD50 ≤100mg/l
经口:LD50 ≤5mg/kg 经皮:LD50 ≤40mg/kg
粉尘、烟雾或蒸气吸 入1h:LC50 ≤0.5mg/L
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
对危险化学品及安全操作的认识
2
3
4
5
据统计分析,2010年全国共发生危化品事故60起
和死亡135人,同比减少23起和14人,分别下降27.7%
和9.4%。 161人
157人
149人
135人
99人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2年
“十一五”期间危化事故死亡人数
2.工艺过程复杂
3.高温与高压(低温和真空)
氨合成的压力有的达到32Mpa 高压聚乙烯生产压力为300Mpa 乙烯生产工艺中裂解炉温度高达1200摄氏度 乙烯深冷分离温度需降到零下167摄氏度
高压带来的危险性
高温带来的危险性
4.危险源集中
5.连续作业
操作人员夜间易瞌睡。 冬天北方易冻凝;夏天储存物料高温。 长期连续生产,容易引起设备的疲劳、腐蚀等变化累积。
13
14
特 性:
爆炸性强
化学不稳定性,在一定外因的作用下,快速发生 猛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温度 速升并产生巨大的压力而引起爆炸。
敏感度高
敏感度是确定爆炸品爆炸危险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 志。一般来讲,敏感度越高的物质越易爆炸。例如, 炸药受热、撞击、摩擦、遇明火或酸碱等因素的影响 都易发生爆炸。
6
内容介绍
一、危险化学品的概念 二、危险化学品分类 三、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 四、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 五、化学事故的应急救援 六、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7
一、什么是危险化学品?
凡具有爆炸、易燃、腐蚀性等性质, 在运输、贮存和保管过程中,容易造成 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 化学品,均属于危险化学品。(根据国 家标准GB6944-2005《危险货物分类和品 名编号》的规定)
本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 易引起燃烧、爆炸。按其
组成分为以下二项:
氧化剂 指处于高氧状态,具有强氧
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 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 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粉 末状可燃物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 震动或摩擦较为敏感,如:过氧化钠、 高锰酸钾等;
有机过氧化物 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 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 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如:
• 慢性中毒:是指长时间接触低度浓度毒 物而造成机体某一脏器损害或全身中毒。
49
毒性物质的形态
粉尘
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它产生于固体物
料的粉碎过程中。
颗粒越小,悬浮时间越长,被吸入可能性越大。
50
毒性物质的形态
烟
烟通常指当金属被熔化、气化后迅速冷却所产生的悬 浮于空中的非常小的的固体颗粒, 粒度在1微米以下。
确定是否 为危险品
进行健康危害和 物理危害的试验
危险品
爆炸品 压缩和液化气体
易燃液体 易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毒害品
放射性物品 腐蚀品
非危险品
10
16个主标志
11
12
爆炸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在外界作 用下(如受热、受压、撞 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 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 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 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 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8
种类繁多:
目前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的危险 化学品有3823种,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 年版)的剧毒化学品有335种。
应用广泛: 广泛用于化工、化学制药、选矿、轻工、食品、
造纸、自来水处理等多个行业和领域。
具有危险性: 易燃、易爆、有毒和腐蚀性。
二、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检索有关理化、燃 爆和毒性数据
15
有的具有一定的毒性 例如,TNT、硝化甘油、雷汞等都具有
一定的毒性。
与酸、碱、盐、金属发生反应 有些爆炸品与某些化学品如酸、碱、盐
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的生成物是更容易爆炸 的化学品。如:苦味酸遇某些碳酸盐能反应 生成更易爆炸的苦味酸盐;苦味酸受铜、铁 等金属撞击,立即发生爆炸。
16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等。
27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系指进入肌体后,累积一定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 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引起暂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例如: 三氧化二砷(剧毒) 、敌敌畏(有毒)
28
毒害品分三级
固体经口:50mg/kg﹤LD50 ≤500mg/kg
该类气体有毒。对人畜有强 烈的毒害、窒息、灼伤、刺 激作用。其中有些还具有易 燃、氧化、腐蚀等性质,如 一氧化氮、氯气、氨。
18
易燃液体
低闪点液体:闪点﹤- 180C 如:乙醚(闪点为- 450C)
乙醛(闪点为- 380C)等; 中闪点液体:- 180C≤闪点﹤ 230C
如:苯(闪点为- 110C) 乙醇(闪点为120C)等;
另外,易燃固体与氧化剂接触,能发生剧烈反应而引起燃烧或爆炸。 如赤磷与氯酸钾接触、硫磺粉与氯酸钾或过氧化钠接触,均易立即发生 燃烧爆炸。
25
自燃物品的主要特性
•1 极易氧化 自燃的发生是由于物质的自行发热和散热速度处于不平衡状态
而使热量积蓄的结果。自然物品多具有容易氧化、分解的性质, 且燃点较低。在未发生自燃前,一般都经过缓慢的氧化过程,同 时产生一定热量,当产生的热量起来越多,积热使温度达到该物 质的自燃点时便会自发地着火燃烧。
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4. 有 害 是指化学品在生产、使用过程中或者在环境中散布 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性质。
腐蚀性 酸类:硫酸、硝酸、盐酸、混合酸(王水)。 碱类:氢氧化钠等。
危险化学品生产的危险性
1.物料危险性大
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副 产品、产品和废弃物大都也是具有易燃、易爆、 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
或液体。 该类按化学性质分为三项:
● 酸性腐蚀品 如:硫酸、硝酸、盐酸等;
● 碱性腐蚀品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乙
醇钠等; ● 其它化学腐蚀品 如:亚氯酸钠溶液、 氯化铜、氯化锌等。
腐蚀品
30
腐蚀品的特性:
•1 强烈的腐蚀性
它对人体、设备、建筑物、构筑物、车辆、船舶的金属结构都易发生 化学反应,而使之腐蚀并遭受破坏。
36
(3)闪点:又称闪燃点。 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 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闭杯法)。
闪点越低,着火的危险性越大。一般认为: 闭杯闪点﹤61℃的液体为易燃液体。
2.易爆
(1)爆炸(燃烧)的三要素:
发生爆炸或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可燃物
助燃物(氧化剂)
点火源
(2)爆炸极限:
是指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粉尘或纤维尘等)与空 气(氧气或氧化剂)均匀混合形成混合物,其浓度达到一 定的范围时,遇到明火或一定的引爆能量能立即发生 爆炸,这个可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