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顾帮朝)
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顾帮朝)
16
有效的危机管理
• • • • 转移或缩减危机的来源、范围和影响 提高危机初始管理的地位 改进危机冲击的反应管理 完善修复管理,以能有效迅速减轻损害
17
紧急状态:问题(宏观)
• 立法:戒严法、国防法、防洪法、防震 减灾法、传染病防治法等 • 法律制度不统一,原因复杂的紧急状态 难以用单一法律规范 • 政府及其部门职责不清,难以形成合力 • 政府行政紧急权力程序不明 • 公民权利保障没有底线(权力侵犯权利)
27
4、信息公开理念,确保公众知情权
• 公开的目的:形成国家与社会、国家权力与社 会权利深刻的互约机制,并最终使社会和谐有 序,人民自由自主。 • 多维的信息公开和确保渠道的畅通 • 信息公开的原则:
– – – – – 不公开例外原则 利益平衡原则 不收费原则 自由使用原则 救济原则
28
5、正当程序理念,确保依法防治
33
• 5、疫情控制措施更加具体,明确了相应 的强制措施:
–A39:甲类病人、病原携带者:隔离治疗; 疑似病人:诊断前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前述密切接触者:指定场所医学观察和必要 的措施 –A41: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及场所内 的人员:地方政府实行隔离措施
34
• 6、强化了医疗机构的责任,防治医源性 感染:
–缺乏广覆盖的疾病监视网络和畅通的疫情 报告系统; –缺乏传染病实验室监测网络
• 3、传染病院专业专科不齐,专业人员缺 乏
4
• 4、城乡间差距在扩大,农村严重缺乏资源 • 5、缺乏及时更新的标准化传染病处理标准和 模式
–医院消毒隔离防护标准化问题 –缺乏一些重要的标准 –诊疗标准更新相对滞后
• 6、医与防的脱节、临床与公共卫生的裂痕 • 7、缺乏系统化、制度化、具有可持续性的公 共卫生体系 • 8、对传染病宣传培训不够 • 9、对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公共卫生威胁的重视 不足
41
政府防治之紧急行政
• 紧急行政启动三个环节::信息获知、 报告上级、做出决定 • 应急处理主体:
– – – – 应急措施的请求主体 应急措施的决定主体 应急措施的指向主体 应急措施的实施主体
42
应急处理措施
• 目的:控制性和恢复性措施 • 方式:
– – – – – – 行政救助 行政强制 行政规制 行政征用 行政指导 行政协助
45
4、科学防治原则,依靠专业机构
• 第2条:依靠科学(来源于非典“科学防 治”的实践) • 依靠疾控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 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单位、动物防疫 机构等 • 建立传染病菌种、毒种库
30
三、传染病防治法的变化
• 1、新发传染病列入法定传染病,依法施 行强制管理: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 流感: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 2、艾滋病等传染病种类重新划分、管理 规定重新变化:艾滋病乙类管理;肺结 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调整为乙 类;黑热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 调整为丙类
32
• 3、信息沟通制度更加严格:疫情报告的 属地管理原则、增加通报制度、明确违 反沟通制度的法律责任 • 4、强化实验室安全防止病原体扩散: A22—实验室和微生物试验单位;A26— 国家建立传染病菌毒种库;并规定相应 法律责任
21
传染病防治法修订的总体思路
• • • • • • 突出对传染病的预防和预警 突出对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同胞和公布制度 进一步完善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控制措施 增加传染病救治的相关规定 加强传染病防治的保障制度建设 做到保护公民权利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
22
二、传染病防治法的立法理念
1、有限政府理念,正确定位政府位置
25
3、责任政府理念,实现权力责任统一
• 第5条:政府的责任 • 第6条:卫生行政部门、其他政府部门、 军队的责任 • 第7条: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社区卫生 组织的责任
26
• 权责统一:
–旧法:第35—38条:相对人责任 –新法:
• 第65—67条:政府、卫生部门、政府其他部门的 责任 • 第68—70条:疾控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 的责任 • 第71条:过境卫生检疫机关、动物防疫机构的责 任 • 第72条:铁路、交通、民用航空经营单位责任 • 第73—76条:一般相对人责任
5
传染病防治存在的法律问题
• 国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监测、预警能 力较弱 • 疫情信息报告、通报渠道不畅 • 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病人的救治能力、医 院内交叉感染控制能力薄弱 •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的 制度不够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的财政保 障不足(FROM 《说明》)
6
• 广东的“非典”爆发流行,暴露了我国 应急立法和制度的问题,也成为修改传 染病防治法的直接动力。 • 非典
• 政府不是万能的,也不应当要求它是万 能的 • 西方国家学者:行政权是“必要的恶” • 传染病防治政府定位:建立三大体系: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 –传染病救治体系 –卫生监督执法体系
24
2、信赖保护理念,保护公民财产权
• 政府不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行为 • 否则应当予以赔偿(违法)或补偿(合 法) • A45-1: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务院或者 县级以上政府可以调用、征用 • A45-2:人员/报酬、财物/返还或补偿
19
我国近年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 上海甲肝爆发:1988/1月中旬到3月18日,发 生29230例 • 山西朔州毒酒事件:1998年春节前山西文水县, 数百人中毒,近30人死亡 • 河北北沟本中毒事件:2002年高碑店市白沟镇 箱包企业6人相继死亡 • 南京汤山中毒(9.13)事件:2002年9月13日 395人因食用含毒鼠强食物,395人中毒,42人 死亡
–从卫生层面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从社会层面看:突发性危机事件 –从政府层面看:公共紧急状态(紧急事件、 紧急情况、非常状态、特别状态等)
7
公共卫生事件:问题(微观)
• 组织:处理指挥不灵,难以统一协调; • 信息:来源不准、渠道不畅、内容不实、 时间不紧,影响正确决策; • 装备:储备不足,医疗救护物资设备不 到位,难以适应应急需要 • 队伍:人员不足、能力不济、专业不全, 手段落后
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
顾帮朝
主要内容
• • • • • 一、传染病防治的立法背景 二、传染病防治立法体现的法制精神 三、传染病防治法的新变化 四、传染病防治法的方针与原则 五、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
2
一、立法背景
传染病防治面临的形势
• 1、认识上的不足 • 2、长期投入不足引起防治传染病的基础 设施薄弱
–医疗机构严格按规定诊治、防止交叉感染 (A21) –政府应当指定医疗机构或者设置传染病院 承担传染病救治人物(A50) –有义务提供医疗救治和不具备条件下的转 诊义务(A51/52)
35
• 7、传染病病人受法律保护,不得歧视:
–A12:有保密权和救济权 –A16:平等保护;
36
• 8、权利义务对等,传染病病人也受法律 制约:
10
突发公共事件特征之三:公
• 突发事件大部分是私人事件 • 突发事件定性为公共事件的标准“公”:
– 公共话语标准: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 如孙志刚案件、处女卖淫案:不全面 – 公共权力标准:与公共权力发生直接联系的 事件,如夫妻黄碟案件、民法典修改:非也 – 公共利益标准:对公共利益产生(消极)影 响的事件,如重大交通事故,核泄漏:失之 过宽
• • • • 法制国家是以关注程序为基本特征的 程序不是实体的附庸,具有独立的价值 A4:严格的批准和备案程序 A41-43:严格的报告程序
29
6、公共服务理念,体现以人为本
• 第16条: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 病病人、病毒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使其得到及时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 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毒携带者和疑似 传染病病人。 • 第41条:隔离病人的生活保障和工作待 遇等
8
突发公共事件特征之一:大
• 《辞海》“事件”: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发 生的大事。 • 大和小具有相对性,且会相互转换 •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与小题大做、哗众 取宠并存 • 趋向:正确进行公共事件的量化分级
9
突发公共事件特征之二:急
• 急:骤然而至、始料未及 • 可以预防:
–1、任何事件爆发前都有一个积累过程 –2、突发公共事件,特别是社会突发事件可以通过 有效防治而大大降低发生概率 –3、无论自然还是社会现象都可以预测 –4、任何突发公共事件都是由因果关系的 –5、并非所有突发事件都是“出乎意料”的,尤其 对受害者(大多情况下出乎防治者之意料)
20
国际近年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 疯牛病事件:牛海绵装脑病/新型克雅氏病(人),20 世纪70年代末到2000年7月,英国17万头牛感染,1993 年每月由1000头发病 • 博帕尔中毒事件:1984年12月2日夜印度博帕尔农药厂 45吨液态剧毒性异氢化钾脂泄漏,3600人死亡,100万 人受影响 • 二恶英事件:1999年比荷法德二恶英污染禽畜类产品 和乳制品,食品工业损失近10也欧元 • 日本o-157事件:1996年6月-8月,日本多所小学发生 食物中毒,9000对人患病,7人死亡;在美国,每年2 万人生病,250-500人死亡。
• 危机: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 为准则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 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 键决策的事件。 • 特征:突发性和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 影响的社会性、非程序化决策性
13
危机事件:问题(中观)(续)
• 信息的非透明(神秘化),造成社会的 恐慌(谣言四起:广东盐荒米荒事件) • 信息的非对等性:政府掌控和公民获知 不对应 • 单一信息渠道模式打破:主渠道(政府) 和辅助渠道(民间)并行,主渠道不畅, 辅助渠道强势
14
危 机 类 型
• 动因性质 • 影响范围 • 主要成因 • 自然危机、人为危机 • 国际危机、国内危机、 组织危机 • 政冶、经济、社会、 价值危机 • 和平方式的冲突方式、 暴力性的流血冲突方 式 • 核危机、非核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