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平均数)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92-94页。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板书条(一般水平,移多补少,先求和再平分),奖状
学生:⑴男、女生统计图每组1套;
⑵练习纸(写算式);
⑶学生分组,4人一组,选好组长。
【课前谈话】
以“一般水平”为话题。
【教学预设】
一、引入
孩子们,你们玩过套圈游戏吗?瞧,(画面)三1班的小朋友们正在进行套圈比赛呢!
(声音):每个小组的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
二、探究
1.特殊数据的数据代表
想知道他们的比赛结果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组的比赛情况。
画面:
把每个人套中的个数记录下来,然后制成了这样的统计图。
左边是男生成绩统计图,右边是女生成绩统计图。
从统计图中,你知道每个男生和女生的成绩了吗?谁来说说?(根据学生回答在条形上面出示数据)
咦,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裁判,你会认为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画面出示问句)
我想,每个同学一定会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为了不受别人的影响,我们能不能这样:自己先认真地想一想,然后等老师说”请判断”,我们就一起同时直接报出:“男生准”或“女生准”,行吗?准备好了吗?请判断!.
(老师听到两种声音了,请认为女生套得准的先来说说理由吧。
认为女生准的同学都是这样想的吗?认为男生准的呢?对于他们的想法,你们又有什么话说?那你们是怎么想的呢?)(意见这么整齐?能说说你们的理由吗?)
你们的意思是说,如果用一个数来代表男生套圈的一般水平的话用几比较合适呢?女生呢?
6>5,所以你们认为是------。
我们通过比较数据的代表(板书:数据的代表)解决了问题!
2.平均数的意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重点)
⑴再来看看第二组的成绩.这次呀,张老师有经验了,不是只要比一比数据的代表就行了吗?那我只要比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的成绩就行了,请看:(出示画面)
我断定:第二小组是女生套得准!
同意老师的说法吗?为什么?
哦,6不一定能代表所有男生的一般水平,同样9也不一定能代表所有女生的一般水平。
是的,像刚才那样凑巧的事是极少见的!一个数据往往不能代表总体的一般水平的。
看来我们还真的得看看其他几个同学的成绩,请看:(补充画面中的其他成绩)
⑵还能像刚才直接看出代表男、女生一般水平的数据代表吗?那我们怎么才能找到数据的代表,进行恰当地比较呢?请每个同学都独立地认真地思考一下!
嗯,我们每个小组都有两张这样的统计图,请每个小组的4个同学,利用手中的统计图,一起琢磨琢磨,或者动手做一做,看看能用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我们比一比那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开始活动吧。
⑶交流(注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①移多补少
我看到大家都在统计图上动了些手脚,你们在做什么呢?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一下?(学生展示、讲解。
)
(请一个小组上来汇报,一个代表发言,其他人补充。
大家认真听清发言,有问题等一会再来问问他们)
(互动:问问大家听明白了吗?同意我们的方法吗?有什么问题吗?
考考大家:你们看出几代表男生组套圈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女生组呢?)
那我有个问题要问你们小组:你们组这么移动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呀?
动画再现一下你们小组操作的过程。
他们小组的这种方法,可以称为“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还有哪些小组想到这个办法的?你们“移多补少”是为了什么呀?(让每个男生套中的变得同样多,也让每个女生套中的变得同样多。
)也就是为了找到?(数据的代表)
真诚地祝贺大家!“移多补少”的办法还真行,让我们找到了两个数据的代表,并成功进行了比较!
②先求和再平分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哪个组来汇报?
(请一生回答,教师板书后,请他上前讲一讲)
男生:6+8+7=21(个)女生:9+3+5+7=24
21÷3=7(个)24÷4=6(个)
你能解释解释你的方法吗?
追问:为什么男生除以3,女生要除以4?你请个同学回答。
哦,我们来看,你们小组的意思是先把每个男生套中的个数合起来,再平分(动画演示)。
女生也是这样,是吗?(动画演示)
我们给这种方法也取个名字,就叫“先合并再平分”。
(板书:先合并再平分)。
哪些小组也用了这种方法,或者说也想到了这种方法的举手。
同学们真会思考,为大家感到高兴!
⑷孩子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在意,其实不管是移多补少,还是先求和再平分,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把几个原先不相同的数变成----同样多的数。
)(板书: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通过移多补少或先合并再平分的方法,得到的同样的的数,就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板书课题:平均数,及补充划线、箭头等)
在这里,7是4、9、8的平均数,那么,这儿(指女生),谁又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呢?(6是7、5、9、3的平均数)
6能表示1号女生套中的个数吗?
能表示2号、3号或者4号女生套中的个数吗?
那你们的意思是说平均数6与这里每个人的成绩都没有关系?
这就奇怪了,与每个数据都相关,却又不能代表其中的任意一个数据,那平均数6到底代表什么呢?(板书:一般水平)
⑸看,是“平均数”帮了我们的忙,又让我们当好了裁判!
我忍不住想回过头来看看第一组(画面出示第一组的两个统计图),6和5这两个数据的代表,其实也正是这两组特殊数据的──?(平均数)
孩子们,比完二组的成绩,你想对平均数说些什么呢?
大家说得真的一点也不错,平均数是一种重要的统计量(补充课题:统计),它既可以反映一组数量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来进行不同组数量之间的比较。
3.细究平均数特点
好的,让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小组的比赛结果。
⑴先来看男生的成绩(出示画面):
不计算,你能大概地估计出第四组男生的平均成绩吗?
明明2号男生套中了10个,你们为什么不估计平均成绩是10个?
那4号只套中1个,你们怎么又不估计平均成绩是1个?
你们的意思是说,尽管我们还没有算出确切的得数,但我们至少可以断定,最后的平均成绩一定会比这里最大的数-----小,却又要------比最小的数大。
真的是这样吗?赶紧在纸上算一算。
与刚才估计的结果比一比,发现平均数确实是在──什么范围内?这可是平均数的一个重要特点。
⑵孩子们,仔细观察常常能帮助我们发现新的东西!每个人的成绩与平均成绩比,你发现?这里有几个人套中的个数比平均数(在图上补上平均数7的虚线)多?几个人比平均数少?
是呀,前面三个人的成绩都不错,怎么平均成绩会比这三个人的都少呢?
说得很有道理。
确实,平均数是非常敏感的东西,一个数据往往会影响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关于这一点,我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还将继续研究。
⑶老师想提醒大家是,我们的思考可以更加深入一些,我们来比较超过平均数的部分,与不
满平均数的部分(分别闪烁超过部分与不满的部分),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具体说说。
(能说得具体一些吗?)
谁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呢?
不要小看这个发现,我们利用平均数的这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巧妙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⑷看,这是第四组的女生成绩(画面出示):
3号女生套中几个呢?统计图上没有告诉我们,不过老师悄悄告诉你们,第四组女生的平均成绩与男生一样,也是7个(补上平均虚线),你能猜出3号女生的成绩吗?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交流。
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根据回答,补上3号的成绩,并闪烁超过部分与不满部分)
三、深化练习
大家都想对了吗?看来大家对于平均数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与体会了,下面的问题同样需要利用平均数的特点来解决。
1.
①P94/3(学校篮球队队员的身高)
②如果谁还有疑问的话,请来看这张照片,找到你认识的人了吗?
是的,姚明为首的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平均身高200厘米,是不是每个队员的身高都是200厘米呢?(姚明226厘米,陈江华187厘米)
2.想想做做1。
⑴①出示教材原题(图和第一问),让学生独立进行移多补少的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
②出示第二问“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求出来吗”,要求学生通过计算得出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
③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既可以――,也可以――。
(移多补少,先求和再平均分)
④你觉得这题用哪种方法比较简单?
3.P94/2
老师估计平均长度是18厘米,你觉得这是最后的准确答案吗?会比18长还是短?为什么?算一算,验证想法。
四、总结
说得真好!走出课堂,愿大家能带上今天所学的内容,更好地认识生活中与平均数有关的各种问题。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