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4、单要素贸易条件S=Px/Pm ×Zx(Zx为出 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指数)
n 该指标表明,国际贸易实际上是间接的生产要素的交 换,同样会受到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即使N 已经在恶化,只要Zx有较大提高,这类贸易活动仍对 出口国是有利的。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5、双要素贸易条件D=Px/Pm ×Zx/Zm
•L”
•L’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相对商品的价格与贸易模式
n H—O定理认为要素丰裕度和要素价格之间的差异是导 致两国贸易前相对商品价格不同的原因。
n 中国—劳动力丰裕国家—劳动要素的相对价格较低— 其生产的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相对价格较低 —— 中国在 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n 各国均以其国内相对价格较低的商品参与国际贸易, 这会导致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趋于一致,即两国面对 相同的国际交换比价(贸易条件)
•B
•F
•E
•X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n 三、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指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的价格比值, 反映的是外贸商品的价格比值和利益分配。
若深入分析,则可以把贸易条件分为五种类型加 以考察: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1、总(易货)贸易条件
G=Qm/Qx(Q为进出口数量指数) 或G=(Vm/Pm)/(Vx/Px)(其中V为进出口商品的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社会无差异曲线——在没有收入限制时,需求取决于人们的偏好。 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了不同的商品组合,但在这一曲线上 的任何组合都给消费者带来同样的满足程度。
•小麦数 量
•美
国
•CIC
•中 国
2
•CIC
1
•CIC
•CIC 2
1
•大米数量
•图:反映不同偏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
•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各种不同的消费组合所带 来的社会福利程度是相同的,但较高水平的社会无差异曲 线则代表较高的社会福利和福利程度。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n 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条件下, 要素的价格=边际产品价值=产品价格×要素边 际生产力
n
WS=PS×MPL ↑↑ ↑ ↑
n 劳动力价格=丝绸价格×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n 另一方面,资本供过于求,处于闲置状态,其边际生
产力(MPK)下降,这样小麦部门的密集投入要素资 本的价格,即利率将在小麦价格(PW)和资本边际生 产力(MPK)两个下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加速下降: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n 贫困化增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贸易 大国或出口产品单一的国家,由于经济增长使得 进出口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导致贸易条件严重恶 化,促使国民福利下降的作用超过促使国民福利 上升的作用,最终使得国民福利水平绝对下降。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四、赫克歇尔(Eli F.Heckscher,1879—1952)—俄林 ( Bertil Ohlin,1899—1979,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 H-O)理论
二、提供曲线(Offer Curve)马歇尔采用的几
何图形分析法。
n 提供曲线也即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 了进口一定的量,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 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就是对应某一进口量而 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
n 贸易条件在不同的情况下是会发生变化的,两 国愿意进出口的商品数量也就随之变动。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n (1)要素相对价格均等
•(PS/PW)2 (PS/PW) ☆ •(PS/PW) 1
•BB’ •A
•O •W/r1 •w/r☆
•A ’
•W/r2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n (2)要素绝对价格均等
n n 欧拉定理—指在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并且一切产
品刚好被消费完毕的条件下,某种产品的总产 量等于其投入的各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各要素的 边际生产力乘积之和。 n QS =丝绸产量,L=劳动力数量,K=资本数量; MPL、 MP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 则:
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 用其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埃奇沃斯箱型图
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 生产两种产品:丝绸和小麦 使用两种要素:资本和劳动 丝绸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小麦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2×2 ×2模型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OL=O’K:中国的劳动禀赋;OK=O’L:中国资本禀赋; •OO’虚线的斜率表示中国的要素丰裕度(K/L) •S1,S2,S3代表丝绸生产的等产量曲线;W1,W2,W3代表小麦生产的等产 量曲线;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n (2)两国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同; n (3)两种产品分别使用两种不同的生产要素,即一种
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一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n (4)不存在规模经济; n (5)两国的两种产品和两种因素在市场上处于完全竞
争状态; n (6)没有运输费用,也没有贸易壁垒; n (7)两国消费者具有相同的偏好。
价值指数,P为它们的价格指数) G越高,贸易条件越好。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2、净(易货)贸易条件N=Px/Pm× 100
其中: PX——出口商品价格指数; PM——进口商品价格指数。 该术语反映的是一国贸易条件的改善程度,即N
越高,它的改善程度就越大。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3、收入贸易条件I=Px/Pm× Qx (Qx为出口数量)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
•N
n n
•N2
德 国 进 口 •N1 毛 呢 •N0
•0
•G
•T2
T
•C
1
T0 •B
•A
•M0 •M M2
•M
1
•德国出口麻布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nN
•
英
国 •N2
出 口 •N1
毛
呢 •N0
•A’
T0
B ’
•T1
T2
•E
•C’
•O
•M0
•M1
•M2
•英国进口麻布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n 实物定义法:假设A、B两国,要素资源禀赋比可表示
为总资本/总劳动(TK/TL)A >(TK/TL)B 则我 们说A国是资本丰裕国家,相应地B 则是劳动力丰裕
国家。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Y
n
•A
A国生产可能性曲线
n
n
n
•B
n
•B国生产可能性曲线
n
n
•O
•A’
•B’
•X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考虑A、B两国的要素禀赋如下: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n 要素密集度——衡量的是产品中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 或者说是不同要素的密集使用程度。
n 假设两种产品X 、Y,分别使用资本(K)和劳动(L)两种 投入要素,且两要素的投入分别为(K/L)x<(K/L) y , 则称为Y资本密集型产品,而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n 要素丰裕度——是从一国整体的角度衡量其要素禀赋 状况,即一国拥有的某种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
n 提供曲线OE和OG既是需求曲线,又是供给曲 线。即它们分别表示两国在一定的交换比例条 件下,需求进口货的数量和供给出口货的数量, 它们实际上还是一种相互供求的曲线。
n
n
什么样的贸易条件能使双方的供求处于
•?均衡?状态呢?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n
n
•Y
n
•G
•C
•A
•P •n
•N
•p
•O
•m •M
麻布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相互需求原理主要观点:
一项国际贸易活动所获利益的多少,取决于两国 贸易交换比率之范围的大小。两国国内交换比 率的差异越大,可能获得的贸易利益也越大。 同时贸易利益在两国之间的分配则取决于具体 的交换比率,即实际贸易条件越靠近对方的国 内交换比率,自己获得的利益份额就越大,反 之则越小。这种比率又直接由它们对对方商品 的相对需求强度所决定。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2020/11/26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补充:生产可能性曲线
n 假设中国只生产两种产品:大米和小麦(K、L)
•小
•小
•小
麦
麦
麦
•大 米
•机会成本不变
•大
米 •机会成本递增
•大
米 •机会成本递减
•机会成本——多生产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其他产品的数量。 •大米的机会成本=减少的小麦数量/增加的大米数量
n 其中: QX——出口数量指数。 n 思考题:假定某国净贸易条件以2000年为基期
是100,2005年时出口商品价格下降5%,进 口商品价格上升10%,那么,(1)这个国家 2005年的净贸易条件(商品贸易条件)是多少? (2)假如,该国家出口数量从2000年到2005 年上升20%,问收入贸易条件是多少?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简要评价:
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可以解释贸易利益的确定, 但也有其局限性。这个原理只能适用于经济规 模相当、相互需求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两 个国家。如果两国经济规模相差悬殊,小国的 需求相对于大国来说微不足道,那么大国的国 内交换比例,也就是两国间的贸易条件。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n QS=MPL×L+MPK×K
(1)
n QS/L=MPL(1+K/L× MPK/MPL)(2)
n
QS/L
n MPL= 1+K/L × MPK/MPL
(3)
n 因为国际贸易会使两国要素的相对价格相等,所以 MPK/MPL在两国也是相等的
n 又因为H—O假设两国采用相同的生产技术,所以在丝 绸生产中投入的要素比例K/L也相同,另外生产技术和 规模报酬不变,故两国生产丝绸的劳动生产率QS/L也 相等 式3中的MPL在两国也相等。由于要素的实际 收入等于其边际生产力,所以两国的MPL相等意味着 两国生产丝绸的实际工资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