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述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实践意义

论述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实践意义

论述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分别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说:一、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二、自然科学基础是19世纪的科学发展,特别是三大发现;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围非常广泛,我们今天研究的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及其实践意义。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联系和发展是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恩格斯在谈到事物普遍的“辩证图景”时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以下是对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的具体阐述。

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根本规律,亦称之矛盾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出,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对立统
一规律的内涵体现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发展的不平衡性。

在哲学思想发展的初期就已具有关于对立面的斗争和转化的思想。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易经》用阴阳两种对立力量的相互作用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

近代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一唯心主义的方式体统的表述了关于对立统一的思想,认为矛盾是推动整个世界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改造和吸取了哲学史上特别是黑格尔的合理思想,深入地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并给予了科学的论述。

一、对立统一规律
⒈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⑴矛盾即对立统一,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⑵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辩证关系,是马克思关于矛盾部分的精髓。

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质量互变规律
1、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
⑴质量互变规律,又称量变质变规律。

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又为新的
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
⑵事物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坚持适度的原则。

质量互变规律对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要求人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注意事物细小的变化,不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对于消极因素,要防微杜渐;同时又要根据事物的发展进程,不失时机的促使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⒈否定之否定之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⑴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辩证否定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⑵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它的方法论告诉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想化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以上便是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给我们带来的方法论启示。

唯物辩证法的确立使社会科学成了一门真正的科学,人们可以借此言社会发展的规律。

也是科学社会的基础。

当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束缚着生产力时,生产力得不到解放,当历史的发展需要被束缚的生产力时,
社会主义制度就诞生了,人们才能更自由,更安全,更有保证的环境中更为积极地发挥生产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