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湖泊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湖泊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范围 (2)第三节可行性研究结论 (3)第二章项目提出背景及必要性 (5)第一节某某县概况 (5)第二节某某县城市发展规划 (12)第三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18)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0)第三章项目建设地点及配套条件 (22)第一节项目建设地点 (22)第二节配套条件 (22)第四章建设内容及规模 (25)第一节主要建设内容 (25)第二节建设规模 (25)第五章工程设计方案 (27)第一节工程概况 (27)第二节某某综合整治工程 (27)第三节环湖路方案 (31)第四节某某引水方案 (36)第五节桥涵建设方案 (38)第六节湖区景点建设 (39)第七节工程量估算 (43)第六章环境保护和节能 (45)第一节环境保护 (45)第二节节能 (47)第七章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49)第一节组织机构 (49)湖泊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节劳动定员 (49)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51)第一节项目实施进度 (51)第二节项目建设管理 (52)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4)第一节投资估算 (54)第二节投资估算 (54)第三节资金筹措及分年度使用计划 (56)第十章社会效益评价 (59)湖泊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某某湖泊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某某县某某管理处法人代表:罗某某三、项目拟建地址某某县古城区内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单位名称:某某咨询院2、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某某3、资格等级:甲级4、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五、承办单位简介某某县某某管理处成立于1992年2月,为股级全民事业单位,隶属原县建委领导,现归属县旅游局管理,本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经济上自负盈亏,具有事业单位法人资格。
职责范围:某某景区的规划建设、综合开发和管理服务。
兼营园林绿化、施工管理。
人员构成:本单位现有干部职工23人,有职称的技术人员15人,其中中级以上6人;大专文化以上14人,中专文化5人。
法人代表罗某某,男,现年50岁,中共党员,中专文化,政工师。
现任某某县某某管理处主任,负责全面工作。
1977年12月至1987年5月中原油田工作,1987年5月至1994年5月任某某县建筑材料实验室主任,1994年5月至2000年1月任市容环卫处副主任(正股级),2000年1月任现职。
任某某管理处主任期间,被建设系统评为某某市“城市绿化”先进单位,并授予“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范围一、研究的依据1、项目承办单位委托某某咨询院进行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委托书2、《某某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3、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4、某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5、国家有关的设计规范及法制、法规二、研究的范围1、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2、建设选址与建设条件3、建设方案与建设规模4、工程技术方案5、环境保护与节能6、消防、劳动安全与卫生7、项目组织与管理8、实施进度计划与工程管理9、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0、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第三节可行性研究结论本项目为某某县某某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某某清淤造山工程、某某驳岸工程、某某环湖路工程、某某引水工程、某某绿化工程、五桥建设工程、湖区景点工程。
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为14000万元。
其中,工程费用11772万元,其它工程与费用1136万元,预备费645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447万元。
项目投资的资金筹措渠道主要为:申请国家开发银行基础设施贷款70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7000万元。
本项目实施后,将有效地扭转某某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比较相对滞后的落后局面,充分挖掘某某景区潜力,改善某某的整体环境,极大地改善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整体提升某某“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形象,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旅游收入。
同时,由于环境基础设施的完善,构筑了经济发展的平台,优化了投资环境,可以有效地带动当地的工业、农业和商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分析论证结果表明,本项目工程技术方案切实可行,社会效益显著,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
湖泊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章项目提出背景及必要性第一节某某县概况某某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某某市北端,辖6镇3乡、3个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656个行政村,17个居委会,47.5万人,版图面积960平方公里。
现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依法治县先进县、全省依法行政先进县、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双拥共建模范县、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省级卫生城。
在首届中国诚信建设成果展上,被评为“中国50家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
某某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地势平坦,一望无垠。
土质较好,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土地资源十分丰富。
全县耕地面积60563公顷,人均占有耕地2.2亩。
某某县淡水资源丰富,水利条件优越,可利用位山—、二干渠引黄灌溉。
某某县区位优势优越,位居济南、德州、某某三大城市构成的“金三角”中心,有“二十分钟上火车、一个小时登飞机、四个小时进京城到港口”的便捷,105国道、308国道、322省道316省道贯穿东西南北,随着在城北穿过的青银高速的建成通车,某某的交通更加便利,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一、经济发展状况和综合实力近年来,某某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发展为主题,大力推进以大集团带动为重点的工业经济、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的农村经济和以招商引资培植大户为重点的民营经济,实现了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跨入全省中等水平。
201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7.9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6倍,年均增长21.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7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3.4倍,年均增长34.6%;实现财政收入8.0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02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1.23倍和1.2倍,年均增长17.4%和17.2%;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十一五”末的2441元增加到现在的3961元,年均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十一五”末的5256元增加到现在的9012元,年均增长11.4%;各项存款余额45.5亿元,贷款余额38.6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1.5倍和1.52倍。
工业进程不断加快。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十一五”末的44家发展到现在的105家,实现销售收入229.7亿元,利税16.9亿元,利润12.8亿元,建设了某某汽车、某某热电、某某熟肉制品深加工等107个工业重点项目,蓄积了强大的发展后劲。
农业经济稳定增长。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培植、形成、状大了蔬菜、畜牧、经济林三大主导产业,重点培植了1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粮棉生产连年获得丰收,列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第80位。
民营经济迅猛膨胀,2015年全县民营企业达到1209家,实现利税19亿元。
服务业经济日益繁荣,201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2亿元。
全县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完成,某某集团通过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验收。
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服务业健康发展。
二、产业结构和支柱产业近年来,某某县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培植状大第二梯队企业,工业经济持继快速发展,工业经济总量持续五年位居全市第一。
目前全县已形成运输机械、林浆纸、畜禽、纺针织、精细化工、木业、农产品深加工等十大支柱产业。
某某集团是全国最大的农用车制造企业,以其年产销农用车100万辆、四轮农用汽车10万台,发动机100万台,拖拉机20万台,实现销售收入116亿元,利税5.6亿元,市场占有率高达45%的业绩而傲视群雄;某某纸业为全国知名、全省最大的低定量重涂铜板纸生产企业;某某集团为全国最大的色拉油生产企业之一和重要的分割牛肉出口企业。
在三大集团的带动下,一批中小企业迅速崛起,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民营经济异军突起,农机配件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和针纺制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已经形成,正在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第二支柱。
农村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蔬菜、畜牧、经济林三大主导产业快速增长,旅游服务业日益繁荣。
201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7.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28.8:53.3:17.9调整为11.5:74.5:14。
湖泊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三、城市化水平近年来,某某县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城市化建设,以全县城市化水平由2000年的27.9%提高到2015年的37.8%。
目前某某县城镇化进程正处在加速阶段,随着县域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转变,未来一段时间,会保持相对较快的城镇化进程。
按照修编后的城市规划,规划近期到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2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0万人;规划远期到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3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30万人。
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近年来,某某县不断加大城市建设投资力度,倾力打造湖中有城,城中有湖,城湖一色,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中国书画艺术名城,扎实推进城市化进程,重点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城市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高,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的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日渐增强。
2012年提出了经营城市战略,先后吸引外资开工建设了金城广场、天然气工程、公交工程、污水处理厂等一大批基建项目,提高了基础设施水平和城市品位。
2013年某某县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和开发区规划编制,“十五”期间新建、改造城区道路24条,形成了10纵10横的城区道路主框架;新增房地产开发建筑面积120.4万平方米;城市道路长度达到120公里,面积达到282.24万平方米,城市供水能力达到3.5万吨/日,城市供热面积达到136.7万平方米,城市使用天然气人口达到1.6万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万吨/日,垃圾处理能力达到135吨/日,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到833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5.4%,绿地率32%,人均公共绿地8.6平方米。
五、经济发展优势和潜力(一)某某县具有以下发展优势:1、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
某某县地处鲁西北平原,人均土地2.2亩,土地资源较为充足。
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
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肉鸡、肉牛、蔬菜、粮食、棉花、经济林六大产业链,特别是棉花资源得天独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某某县列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第8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