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新)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要点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新)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要点

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研究的对象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
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从而改进了蒸气机。

所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2﹑学习科学的方法
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是学习科学的基础。

而学好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概念﹑掌握科学规律是学习科学的核心。

3﹑科学技术带来的影响
正面的影响: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工业化时代;
电磁学的创立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计算机的发明使人类跨入了发达的信息时代等。

负面的影响:塑料薄膜对环境的污染;
汽车尾气的污染;
原子弹爆炸后造成的污染等。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1.实验室里的仪器
(1)试管架:放置试管等的仪器。

(2)试管:少量物质反应时用的容器。

(3)试管夹:夹持试管等。

(4)酒精灯:使物质加热的工具。

(5)药匙:取少量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工具。

(6)停表:测量时间的仪器。

(7)天平和砝码: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8)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的仪器。

(9)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电压的仪器
(10)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11)天文望远镜:用于观测遥远的星体。

(12)玻璃棒:用于搅拌﹑引流等
(13)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2.实验室的安全
(1)不能用湿手接插实验室电源,不能用小刀、螺丝刀等物品插入电源插孔,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2)不能将固体垃圾或有害有毒溶剂直接倒入水槽,以免造成管道堵塞或环境污染;
(3)挥发性﹑腐蚀性﹑有毒溶剂等应在排风柜子里取用,用完后应立即封住容器
3.意外事故处理方法
(1)如果在实验室发生了意外的伤害事故,如皮肤烫伤﹑被化学药剂灼伤等,应立即报告老师,并采取如下方法进行处理:
a.烧伤或烫伤,应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b.被化学药剂灼伤,应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c.酒精及有机物燃烧,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湿抹布盖灭
(2)如果实验室发生严重火灾,必须有序撤离并拨打火警电话4.常见实验操作
(1)胶头滴管的使用(垂直悬空四不要)
滴管不要接触仪器壁;
吸液后,不要平放或倒置,保持滴管橡胶帽在上;
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被污染;
不要用没有经过清洗和干燥的滴管再去吸取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能冲洗。

(2)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
剩余药品既不放回原瓶;也不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内。

第三节科学观察
1.什么是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活动。

包括运用眼耳口鼻等各种感官去接触﹑认识.思考客观事物。

2﹑观察的分类:
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人们直接运用感觉器官进行的观察
间接观察:人们借助于仪器工具进行的观察。

(可以扩大观察范围)
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
定性观察:只需较粗略的知道物体的一般性质(如颜色﹑性状﹑气味),不需要知道具体的数据。

定量观察:较精确的知道具体数据的观察
第四节科学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1﹑测量的含义:
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长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单位换算: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
3﹑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刻度尺的认识:①零刻度线
②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

③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
测物体。

(刻度尺倾斜会造成读数偏大,皮尺拉伸造成读数偏小)
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
④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常用的长度粗略测量方法:
每个人身上都有几把尺,如:一臂﹑一步等
5﹑长度的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2)滚轮法:(3)化曲为直法:(4)组合法:
二﹑体积的测量
1﹑体积的单位: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m3),
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L)和毫升(mL)。

1米3=1000分米3=1000000厘米3;
1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
2﹑体积的测量:
(1)规则固体的体积,如:长方体的体积测量工具可用刻度尺,
(2)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测量工具可用量筒(或量杯)(排水法)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上密下疏
(3)量筒的使用:测量前,量筒应放在水平桌面上。

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4)排水法测小石块体积的步骤:
①测出量筒中适量水的体积V
1

②用细线拴住小石块缓缓加入量筒水中,并完全浸没,测出水
面的刻度值(即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
2

③V
2—V
1
即为石块的体积。

三﹑温度的测量
1﹑温度的概念及单位:
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2﹑温度的测量: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3﹑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零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

5﹑温度计的使用:
(1)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3)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

(6)要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6﹑体温计:
(1)量程为35—42℃
(2)最小刻度为0.1℃。

(大的玻璃泡、内径特别细)
(3)使用特点:体温计使用前应消毒,用力向下甩。

(4)由于管径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水银会断开,——它能离开人体读数。

使用体温计后,要将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才能把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

第五节科学探究
1﹑爱德华.琴纳的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挤牛奶女工容易感染到牛痘的病,而这些女工为什么不会患上天花?
(2)建立猜测和假设:可能人得过一次天花以后就会产生免疫力。

可以抵挡病毒的入侵
(3)设计实验方案(制定计划):让人先感染牛痘,再看会不会得天花
(4)收集事实证据:人感染牛痘后,不会再得天花
(5)检验与评价:人得过一次天花以后就会产生免疫力
(6)合作与交流:推广应用
2﹑科学探究的步骤:
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收集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