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非洲――第2讲地理分区及主要国家PPT课件

第八章非洲――第2讲地理分区及主要国家PPT课件


中部非洲经济在非洲属中等水平。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 采矿业次之,制造业非常薄弱。区内各国之间差异明显, 加蓬,刚果共和国和喀麦隆多年来政局相对稳定,自然 资源比较丰富,经济发展迅速,均已成为中等收入国家。 但有些国家因社会长期动乱不定,或因政策失误,经济 出现滑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明显下降,均属目前最不 发达国家。
⒉ 经济文化特征 北部非洲的经济、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深受
亚欧影响,通常把本区同西亚合称为西亚和北非, 也有“广义中东”之称。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是 本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特色。自然景观、文化、经 济等方面与地中海北岸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同非 洲其他地区存有许多明显差异。
⒊ 地域经济特点 北部非洲面积、人口,以及国民生产总值均遥居非洲
该区是非洲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铝土矿产量占全洲 的90%以上,金刚石占22%,石油、金、铁等也很突出。
总的说来,西非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较为有利, 平均垦殖指数显著超过非洲其他各区。但其经济在全 洲处于中下水平,人均生产总值低于北部、南部和中 部非洲。区内各国均以农业或采矿业等初级产业为主, 制造业的比重是非洲也是世界上最低的。在区内各国 之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低差距比其他各区都小得 多。从南部沿海到北部沙漠,人口密度和生产力水平 渐次降低,体现出区内基本的地域差异。
第二节 地理分区
人们在习惯上,一般把非洲分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后 者又可分为东非、西非、中非、南非四个地区。
பைடு நூலகம்
非洲各地区基本情况一览表
地区
非洲 北部非洲
国土面积 /104 km2
3 031.2
人口 (2000年)
/104人
79 741
826.0
16 904
人口密度 /人·km2
26 35
人口年均增长 率(1991— 2000)/‰
滨海平原组成,属地中海式气候,降水不丰,河流多为间歇河,呈 草原景观,居民多以游牧或半游牧为生。
⑵ 撒哈拉沙漠,占据绝大部分地区,气候极端干旱,绝大部 分地区年降水量少于50 mm,沙漠戈壁广布,这里热量资源极为充 足,日照时间长。
仅在狭长的尼罗河谷地和散布在各地的大小数百个绿洲中,依 赖河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形成了条带状或斑点状的人口稠密区。
经济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农业比重大,区内各国一 般均为农业国,农业人口比重居世界的前列。多种农 产品在世界或非洲占有重要地位。
之首,人均占有量高于全洲平均数的一半。除苏丹外的北 非各国,均属中等收国家。
⑴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平均垦殖指数在非洲 各区域中是最低的,但灌溉农业发达,且耕作制度和技术 水平比较先进,产量较高,在洲内占有优势地位,以盛产 棉花、小麦及地中海果品等出名。不少农产品占有世界重 要地位。
本区虽然生产集约化水平较高,但随着人均耕地的不 断减费水平的日益提高,粮食和其他食品供应普遍严重不 足,是世界自给率最低的地区之一。
92
2.26
370
1 073
4.0
南部非洲
621.4
13 037
99
1.83
1 685
1 009
3.6
一、北部非洲
⒈ 自然地理状况 北部非洲大部分位于撒哈拉沙漠北侧,濒临地中海。在地理范
围上包括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6个 国家。
按自然条件主要可分成两部分: ⑴ 阿特拉斯山区,地处西北部,由阿特拉斯山系及其狭长的
2.12
1.70
国内生产总 值/108美元
5 357 2 163
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
/美元
929
国内生产总 值增长率
(2001)/%
5.0
1 332
4.9
西部非洲
685.2
23 669
48
2.67
856
385
4.1
中部非洲
536.5
8 210
13
2.40
283
844
8.4
东部非洲
362.1
17 921
(一)西部非洲
南起几内亚湾沿岸,向北深入撒哈拉大沙漠,从西到东, 由大西洋岛屿开始,一直延伸到乍得盆地的中心部分,包括17 个国家和地区。
是非洲人口最多的一个地理区域。居民以黑人占绝对优势。
大部分地区海拔不高,仅南部有一些海拔较高的山地、高 原。
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明显,自北向南依此是热带雨林、热 带草原和热带荒漠。与此相对应的农业分布也也呈现明显的地 带性:几内亚湾沿岸热带雨林区以农业和林业生产为主;中部 热带草原区,农业和畜牧业兼而有之;北部沙漠区以畜牧业为 主。
近几十年以来,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国为改 造撒沙漠,兴建了许多宏伟的水利和造林工程。
⑵ 矿产丰富,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采矿业比较发 达,是各国的支柱产业。制造业规模、产值仅次于南部 非洲。
⑶ 地处欧、亚、非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 位,且国际社会和世界金融机构每年都要向他们提供各 种援助,可以缓解其内部财政和进口支付困难。同时北 非也是个有潜力的巨大市场。
(二)中部非洲
中部非洲包括喀麦隆、赤道几内亚、中非和刚果8个 国家。受自然和历史条件所限,本区人口密度在五大区 域中最低。
中部非洲东西延伸4 000多千米,地形多样,起伏较 大。赤道中贯,自然带向南北两侧有规律的变化,有热 带雨林、热带草原和热带荒漠三大地带,其中热带雨林 范围最广。多数国家以森林资源丰富和出产珍贵热带木 材而著称。中部非洲也是油棕、咖啡、可可、橡胶、棉 花等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 大,已探明矿产种类和数量仅次于南部非洲。
(三)东部非洲
东部非洲是指处于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和东 非高原的广大地区,共包括10个国家。人口平均密度在 非洲各大区中是最高的,且人口增长快,出生率高。
东非是全洲地势最高的区域。这里有“非洲屋脊” 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从世界范围看,东部非洲处于邻近赤道的炎热湿润 地带。但气候带的地带性表现得不太明显。这里赤道多 雨气候分布有限,有相当大面积的热带干湿季气候。
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本区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总面积约2 180×104 km2,共包括50 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6.28亿(2000年),其中黑人占绝大部 分,因此常有“黑非洲”之称。这一人种特点,决定了本区基 本的人文地理面貌,并形成了同北部非洲之间的鲜明差异。
(一)西部非洲 (二)中部非洲 (三)东部非洲 (四)南部非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