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7
2
9
西 班 牙
1.4 1
发展中国家:
面积占世界60%,人口占世界80%,总体上是 资源丰富、位置重要、人口众多、潜力重大。尤 其是石油、热带经济作物即稀有矿物资源非常丰 富。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06年所有发展中国家 的人均收入为1650美元。分配不均,大体分成四 类:
1、高收入的石油输出国 2、中等收入的新工业化国家 3、经济正在转型(正腾飞)国家 4、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
(三)河流与湖泊
❖航行功能
世界上适宜航行的河流有长江、尼罗河、密西西比河、 亚马逊河、伏尔加河、多瑙河、莱茵河、圣劳伦斯河等。
❖灌溉功能
主要的水利灌溉工程由中国黄河上的青铜峡、刘家峡、 三门峡水利工程及长江上的丹江口和江都水利工程,埃 及的阿斯旺水利工程,巴基斯坦在印度河上修建的曼格 拉大坝工程,乌兹别克斯坦修建的土库曼大运河工程, 美国的田纳西河水利枢纽工程等。
第二节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一、国家
❖全世界有208个国家和地区。非洲54个,亚洲48 个,欧洲44个,北美洲37个,大洋洲24个,南美 洲13个。
❖1、超级大国——美国 ❖2、发达国家: ❖3、发展中国家
❖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发展中国家为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发达国家 为维护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正在进行斗争,从而 对世界经济贸易的格局产生着影响。
(二)人口增长过快
表2-3世界人口增长状况
00 30 60 75 87 99

5.
10 20 30 40 50 60

45


/
亿

15 13 30 15 12 12
Continue
人口增长很不平衡:
a、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1980年–1985年,0.64%; 1988年,0.5%; 从2000年的12亿,50年后预计维持为12亿,其中德国、日 本、俄罗斯人口下降。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
发展中 国家
发达 国家
曾受侵略剥 削,大量资 源被掠夺
经济基础差, 产生品种单 一
掌握高技术, 购买廉价原 材料
制造技术 含量高的 工业产品
技术落后, 产品附加值 低,资金不 足
销往世界各 地,获取高 额利润
生产效率不 高,社会经 济相对落后
经济发展水 平高
Continue
2、各种类型国家对世界经济贸易格局的影响
(1)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由于在政治、经济、军 事上占绝对优势,他们仍然利用自己垄断地位力图 维持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谋取单方面利益。
表现在: a、利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制定和推行有利于发达国 家的条约和协议,如有反对轻者制裁,重者军事干 涉。 b、通过贷款附加种种政治和经济条件以达到干涉 其内政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目的。
Continue
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03年占世界人口63%的贫 穷国家已达67个。他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之和占全球 国民生产总值的6%,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的人口 高达17亿。全球最穷的十国为;
1、卢旺达 2、埃塞俄比亚 3、刚果 4、塞拉利昂 5、布隆迪
6、几内亚比绍 7、尼日尔 8、厄立特里亚 9、尼泊尔 10、莫桑比克
(二)气候
❖热带: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 热带季风
❖亚热带:亚热带地中海式、亚热带季风 ❖温带:温带海洋、温带季风、温带大陆 ❖亚寒带:亚寒带针叶林
气候对人类的影响
❖对农业的影响 ❖对农作物品质的影响 ❖对居民消费习惯的影响 ❖灾害性气候,如水、旱、风 ❖对外贸商品包装、储存、运输 ❖可以成为一种旅游资源
丘陵 不平
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
特征:四周高,中间相对低平
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
青藏高原
阿特拉斯山脉
太平洋 台湾岛
刚果盆地 菲律宾群岛
亚马孙平原 巴西高原
地形类型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地形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主要
海拔 高 低


地面起伏
共同点
较低,一般小 于200米
较高
较高,多在 500米以上
Continue
c、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某些条款,对内加强 立法,加强管理贸易。对外推行贸易自由化, 使其产品顺利打入发展中国家市场。 d、积极组建地区性组织,对内实行一体化, 对外实行贸易保护。 e、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实行单边主义,对自 己有利的就实行,不利的就拒绝。
Continue
b、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上争取主动权,采取 一致的行动,打破国际垄断资本对世界市场和 价格的垄断,从而保证其原料和初级产品的价 格取得重要成果。
❖陆地地形:
平原、高原、山脉、
丘陵、盆地
❖海底地形:
大陆架、大陆湖、大陆坡、 海沟、洋底
一、陆地地形
地形:指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
平原和高原的特点
对比
相同点
不同点
平原
地面起伏小 平原海拔较低(200米以下)
高原
高原海拔较高,边缘较陡峻
山地和丘陵的特点
对比
相同点
不同点
山地
地面崎岖 海拔500米以上,坡度陡,沟谷深
(3)地理位置的优劣影响经济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4)海陆位置的不同直接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对贸易
中心城市的形成有加速和延缓作用。 (5)政治地理位置更直接影响对外贸易。
(二)疆域
是指一个国家领土面积的 大小及相邻的海陆状况。
二、地形与气候
(一)地形
❖地形是指地表形态的总称,分为陆地地形 和海底地形两部分。
Continue
(2)发展中国家在新形势下,加强合作,对加速发展 和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应变能力以迎接全球化和自由化 的挑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发展中国家在平等、团结、 互补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加强合作,使其经济融于世 界经济。 应采取的措施: a、在国内采取经济保护,并对外国企业进行监督、 限制、大力发展自己的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本国自然 资源行使主权。
目前的主要组织:万隆亚非会议、不结盟运 动、七十七国集团、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 、 非洲统一组织、中部非洲经济共同体、中美 洲民主共同体、南方共同体(又称南方共同 市场) 、石油输出国组织等。
Continue
3、二战以来,“和平与发展”为世界的潮流 特征:“地区经济一体化”(Local Economy Integration)和
Exporting Countries)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二、居民
❖目前全世界人 口有65亿
❖(一)人口分布 不均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2008年全球80%的国民 生产总值集中在14%的世界人口中,其中主 要是北美、欧洲和日本。世界富有国家的人 均收入平均约为35000美元。
2008年世界GDP前八强
国 家












意 大 利
GDP

万 13
5
3
3
2
2
亿 美
.

9
.
.
.
.
. 2.
2
3
2
5
5
0

8
9
7
8
一、国家
1、分类
(一)按政治地位和作用可分成: a、第一世界--美国-----经贸超级
型大国 b、第二世界--发达国家---经贸发达
型国家 c、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经贸发展型
国家 (二)按经济制度可把世界分成:a、计划经 济国家 b、市场经济国家 c、转轨经济国家
一、国家
(三)按综合国力划分可把世界分成: a、超级大国 b、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
(三)城市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005年数字,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已达50%, 其中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均在73%以上,发展 中国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32%。超过1000 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已有20座。
(四)人口老龄化加快
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 劳动力短缺; 社会保障负担加重。
世界大城市人口发展趋势(单位:百万)
LOGO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国际贸
易的影响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国际贸易
一、地理位置与疆域 (一)位置 ❖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
的空间区域。地理位置由于划分的标准不同, 可分为经纬位置、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 位置和政治地理位置。
❖经纬位置:是以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交的座标点 表示的位置,又称数理位置,这是地理位置最精确 的位置。
❖经济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与其相邻的具有 经济意义的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政治地理位置:是指一个国家与其相邻的其他国家 之间的空间关系。
(二)疆域
❖是指一个国家领土面积的大小及相邻的海陆状况。
影响
(1)各地经纬位置不同必须注意其商品流向,才能有利 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2)经济地理位置的变化,会使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产业 结构和布局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国际贸易。
❖从海陆位置上看,世界2/3的人口集中在距海 岸线500公里以内的地区;
世界人口的分布
❖从海拔高度来看,世界上80%的人口集中在海 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平原地区,其中在海拔200 米以下的占55%,在海拔200-500米的占25%。
❖总之,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状况是集中在北半 球中纬度地区、沿海和低地平原地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