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梦巴黎游乐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XX县梦巴黎游乐园1.1.2 承办单位XX县梦巴黎游乐园有限公司1.1.3 法人代表XX1.1.4 建设性质新建1.1.5 项目投资人简介本项目投资人XX是市人,在市经营娱乐、餐饮和地产业多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积累了雄厚经济基础。
近几年由于房地产业低迷,老板准备跳出原行业,瞄准产业,开辟新领域。
经过近三年的考察、论证,终于下决心与朋友合伙投资建设大型娱乐园项目。
1.1.6 项目建设地址该项目选址于XX县南大桥东南侧,项目东北临绕盈河,西临公路,南临林场树苗基地,总建设用地面积38000平方米。
1.1.7 项目建设容与建设规模本项目建设容包括建设接待服务区、儿童游乐园区、体育健身区、大型游泳馆、水上乐园、极限运动区等六大功能分区组成。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个供市民体育健身、文化交流、休闲娱乐的公共活动场所。
项目具体建设容及规模如下:项目区有超级太空船,旋转木马,三维太空杯,双人飞天,旋转飞椅,迪斯科转盘,大摆锤。
海盗船,豪华飞马,海底漫步,魔幻登月飞车,旋转小蜜蜂,星球大战等一批惊而不险,悬而不惧的现代游乐项目,和卡通人物,动物等静态型的儿童游乐器材,儿童城有室攀岩室,游艺厅,充气娱乐设施等一批集强身健体,寓教于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游乐设施。
拟建成中南部地区旅游首选地。
表1-1 项目主要的建设容1.1.8 项目建设工期本项目从2014年2月开始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拟于2014年4月开始建设,用12个月时间完成施工,2015年3月投入使用。
1.1.9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经估算,该项目总投资估算为15267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用9352万元,设备购置费3365万元,设备安装调试费50万元,征地等其他费用23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00万元。
本项目投入资金全部为自筹资金。
1.1.10 环境影响及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本项目建设将会大大改善了XX县南郊的生态环境,为XX县XX镇居民提供了一个体育健身、文化交流、休闲娱乐的室外活动场所,将为XX县的文化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为XX镇的城市建设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从而促进XX县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所以,本项目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1.2编制依据1、《XX县总体规划(2005 年-2020 年)》2、《XX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3、《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4、《公园设计规》(CJJ48-92)5、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
1.3结论与建议1.3.1 主要结论本项目建设以《XX县总体规划(2005 年-2020 年)》、《XX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为依据,在统筹规划区域文化资源、优化文化发展环境的同时,积极发展体育文化事业,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并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托西城区新城建设的发展机遇,促进XX县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总之,本项目的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项目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
1.3.2建议为了规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的管理,建议项目建设单位要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保证政府投资资金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化。
建议项目承办单位尽快完善办理各项批复手续,在项目实施阶段要统筹安排处理好投资、质量、进度、安全关系,节约和合理使用资金。
本工程建设完成后,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委托专门部门,对项目进行正常的维护和运行管理。
建设单位应尽快取得本工程的环保、交通、规划、土地等部门的意见。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1.1 XX县规划为项目建设提供了直接依据《XX县总体规划(2005 年-2020 年)》指出:XX县的城镇建设要“逐步实现各级规划公园绿地、居住绿地、附属绿地,形成系统完整、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中心城点状绿地布局。
实现居民出行500米见绿地,消除公共绿地服务盲区”和“继续增加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建设功能完备、风格多样、布局合理的群众健身设施,形成群众体育组织健全、活动普及、设施完备的新格局。
加强新城和边缘集团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实现人均0.6~0.7平方米公共体育设施用地的目标”。
在XX镇南大桥东南侧建大型游乐园,项目建成后,及时向省旅游局汇报,争取将XX县南照山公园、河堤休闲广场、江城森林公园、农民画馆、那丹伯影视基等景点整合到一起,开一条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新线路。
项目所在地也属于XX县南郊的生态保护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战略区位优势将日益突显。
强调了生态环境发展策略,指出要加强半山区生态林地的保护和建设;划定限制建设地区,有效保护森林、河流、湿地等生态敏感地区,积极进行绿化隔离地区、森林公园、生态廊道、城市公共绿地等生态环境建设。
2.1.2 XX县规划为项目建设指明了方向XX镇南郊是XX县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也是现代制造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培育地区。
XX县南郊游乐园的新建将会给XX县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机遇。
以“战略发展节点、新兴产业基地、XX绿色新城”的发展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宜业城市的典,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切实保障合理配置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并进行人性化的细节设计,力争将XX镇南郊建成宜居、宜业的绿色新城,并与全县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相衔接,构建“中部一体、东西两翼、产业集群、城镇组团、生态融合”的城乡空间格局。
2.1.3项目建设符合XX县的总体规划的要求要强化XX镇的发展,在对绿地景观系统规划中指出要以城镇周边生态绿地为依托,强化城镇组团之间的绿化廊道联系,营造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的氛围。
在各组团规划中心、并安排组团绿地和多处社区绿地,以城镇公共广场为重点,与城镇部的公园,街头的小绿地和绿化率较高的附属绿地,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城镇绿地系统。
在组团之间的开敞地带依托水系安排郊野公园,成为城镇生态绿心和城镇居民就近体会绿色气息的休闲空间。
2.1.4 XX镇南郊游乐园的新建对城镇化建设水平提出新的要求西城区新城的建设,给XX镇的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对XX镇南郊的用地布局及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XX镇南郊紧邻XX县县区,为了落实新定位,贯彻新理念,促进XX县的可持续、集约、协调发展,促进XX县周边城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强化XX镇南郊建设,促进城市发展,高标准营造集中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吸引力、有经济活力的城市,加强公共绿地、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其他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各项设施整体水平,逐步实现绿化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城镇化及农民安置的联动,发展绿色产业,促使更多的城镇居民向XX镇南郊集中,以适应XX镇产业化、城镇化的要求。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扭转XX镇南郊缺少大型公益性公园的局面,满足当地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场地需求近年来,随着XX县经济开发区的建设,XX镇的经济发展持续快速发展。
加强XX镇南郊的基础设施及精神文化建设,是实现XX镇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XX镇近些年的发展速度、工业化进程、第三产业调整的步伐虽然较快,虽然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好,但是中心周边没有大面积的公益性绿地景观;现有的群众游憩健身场地分布零散、设施简陋,并且缺乏统一的布置和管理,与城市高标准的规划存在较大的差距。
随着XX镇的品牌建设和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外来企业和高素质人群将来到XX镇安家落户。
XX镇人口增加、人均收入提高,物质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当地群众的业余娱乐文化活动的需求越来越丰富。
原有村镇简陋的文化体育设施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严重滞后于XX镇的经济发展水平。
所以,建设一个能让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均可健身休闲、愉悦身心的公共空间将刻不容缓。
本项目的建设对扭转XX镇缺少大型体育文化场所的局面,满足当地群众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2.2.2 城镇建设水平的提高,对环境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是促进XX镇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该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出路所在。
XX镇作为XX县政府所在地,人口和产业的截流能力将有所增强,随着城镇建设的推进,西城区新城建设的完成,XX镇配套设施逐步完善,镇区的居住条件会明显改善,必将会吸引来此工作的人口就地居住生活。
城镇建设应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以高品质文化创意产业为依托,把XX镇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绿色城镇。
把XX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适宜居住、配套设施完善”的中心城镇将是现阶段XX镇发展的首要目标。
2.2.3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绿色宜居城市的需要XX镇南郊位于XX镇中轴延伸区域,是XX镇总规明确要求建设并保护好的重要绿色开敞空间。
负有带动辐射中部区域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生态、文化资源,形成绿化、文化与水系风景圈的共融和谐;拓展公园绿地的功能;重视建设小型绿地,提高人均园林绿地配置标准,努力打造绿色宜居城市。
第三章建设选址和建设条件3.1建设地点3.1.1 项目选址该项目选址于XX县南大桥东南侧,项目东北临绕盈河,西临公路,南临林场树苗基地,总建设用地面积38000平方米。
3.1.2用地性质本规划地块为XX镇农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
3.1.3 项目用地现状本项目用地形状为长方形地块,用地围主要是荒地,农田等。
3.2建设条件3.2.1、自然条件XX县位于省中南部,辉发河上游,大柳河左岸。
地处东经125°3'-125°50',北纬42°18'-43°14'。
现有城区面积7.6km2,规划区面积21.7km2。
现有人口为10万人。
东和梅河口市毗邻,南与省清原县接壤,西与东辽县、省西丰县以山为界,北与伊通县隔河相望。
四梅铁路贯穿境,集锡县至白山一级公路,XX至高速公路,至高速公路等多条干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全县总面积2521.5平方公里。
是五山一水四分田的低山丘陵区。
全县辖14个乡镇,229个行政村,总人口40.6万人,其中县城人口10万人。
XX县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以其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成为交通和商贸重镇。
3.2.2、气候XX县地处松辽平原,海拔高度200米以下,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全年无霜期约140天,年降水量400~1000㎜,极值最低气温-36.3℃,最大冻土深度1.5m,极值最高气温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