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中班活动区游戏优秀教学案例:《彩色叠叠高》

幼儿园中班活动区游戏优秀教学案例:《彩色叠叠高》

幼儿园活动区游戏优秀案例
游戏名称:探索性活动区游戏:彩色叠叠高年龄班:中班
游戏来源
在中班上期的建构区活动中,经常看到有些幼儿将积木、瓶罐进行堆高游戏,尽管在操作中堆叠的杰作轰然倒下,他们也还是反复重来,乐此不疲,可见孩子们对堆高的兴趣非常大。

恰好幼儿园新增了彩色圆柱积木,它引发了我的思考:它们能带给孩子们什么学习与发展?如何利用这些大小、高矮、颜色不同的圆柱积木,使它们能够成为孩子们探索活动的好材料?怎么玩孩子们会更喜欢?我能给予孩子什么方面的支持呢?为此,我设计了探索区的区域游戏“彩色叠叠高”。

预期目标
1. 合理使用区域材料,能手眼协调玩堆高游戏。

2.喜欢参加探索活动,愿意和同伴友好合作。

材料投放大小、颜色、高矮不同的彩色圆柱积木
游戏玩法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同伴一起游戏,将彩色圆柱积木进行堆高搭建。

●游戏推进一:
观察分析观察:
廖雅萱和苏勇鹏两位小朋友都同时看到了探索区新投放的彩色圆柱积木,廖雅萱先拿到玩具,苏勇鹏走过去对她说:“我和你一起玩好不好?”雅萱说:“好啊!”。

只见廖雅萱把彩色圆柱积木一个一个地往上堆,嘴里说:“看,我在建高塔!”在她堆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中间,“哗”的一声,雅萱的“塔”轰然倒塌。

“哎呀!又要再来一次!”。

苏勇鹏说:“我也来建高塔”,他把这些圆柱体按照大的在下面小的在上面的规律堆高,看到自己堆的比廖雅萱高一些,就得意地对廖雅萱说:“看看,我的塔比你高。

”雅萱看了看他,不作声继续自己一个人堆高。

分析:
1.苏勇鹏看到雅萱已经拿了玩具,但是他也想玩,就主动找到雅萱要和她一起玩,可以看出在进行区域游戏时,孩子们都能自主地按自己对材料感兴趣的程度来选择玩具。

虽然经过商量决定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他们又明显地是自顾自玩,最多在言语上进行一些简单交流,对于操作过程的经验交流比较少,
合作性体现不明显。

2.雅萱堆的没有任何的规律,大大小小,很快就倒了,在摆弄的过程中还明显停留在简单随意的堆高上面,而能力更强的勇鹏能够发现圆柱积木大小的
不同,会把这些圆柱体按从大到小的规律进行堆高,因此相对比雅萱的“塔”
更为高而稳牢,但对积木的颜色、高矮并没有太多的关注。

3.在探索游戏中,教师着眼于幼儿的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没有对材料的玩法和规则进行预设和规定,而是以幼儿为主体,为幼儿的主动学习创造所
需的环境和条件,并以观察者的身份关注、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
调整
推进
(附图)
在评价区域活动环节中,请幼儿观察彩色圆柱积木的特征,教师帮助幼儿充分了解游戏材料的特点,积累关于颜色、大小、高矮等经验。

开展讨论:“你
是怎样玩的?”“你想怎么玩?”,让幼儿自主表达自己的游戏意愿,教师对幼
儿表达的愿望与努力给予积极的肯定与支持,促进幼儿的自我成长。

目标调整:
能根据彩色圆柱积木的特点,按照一定规律有序堆高,探索稳固堆高方法。

●游戏推进二:
观察
分析
观察:凤羽把彩色圆柱积木拿在手上说:“今天我要搭彩色宝塔。

”她把彩色圆
柱积木按照相同颜色进行堆高,建了5栋彩色“宝塔”,旁边的卢宇辰看到了
说:“你的宝塔怎么大大小小歪歪扭扭的?看我建的!”宇辰便把这些圆柱积木
分别按照颜色归类,然后把最大的放在最底层,依次往上叠高,最后五个颜色
不同如金字塔般的“宝塔”稳稳地矗立在桌面上,“真漂亮!”凤羽说:“我也
要这样建宝塔。

”她把自己刚才的作品拆掉,按照宇辰的方法再搭了一遍。


辰又想了想,对凤羽说:“我们来把一样大的积木搭在一起看看吧。

”两个小朋
友又把彩色圆柱积木按照大小,堆出高矮不同粗细不同的“宝塔”。

凤羽说:
“我们把颜色间隔开来堆,肯定也很漂亮!”两位小朋友又兴致勃勃地开始一
起建“宝塔”了。

分析:
1.在第二次游戏前,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开展讨论活动,帮助幼儿观察和
分析彩色圆柱积木玩具特点,
懂得能根据材料的特点进行有目的的玩。

能按颜色、大小、高矮等方法进行堆高,搭建成有“金字塔”式、“直筒”式、“彩虹”
式等,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自然而然积累了分类、排序等经验。

教师及时给予了
支持和帮助。

2.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同伴间有一定的互相观察与学习交流,当凤羽第一次按照颜色但没有按大小搭建时,宇辰能够发现问题,动手验证,到最后两
位小朋友能够根据新的设想进行合作探索,说明在游戏当中合作性有所发展。

3.从幼儿游戏的方式可以看出,他们还是基本以自我游戏为主,合作游戏的深度还不够,可以进一步丰富游戏的方式,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

调整
推进
(附图)
幼儿在与彩色圆柱积木的不断互动过程中,对游戏材料的特点有了更近一步的认识,如何充分发挥游戏的价值,打破幼儿已有认知,给幼儿更多的挑战
呢?我进行了如下调整:
一、目标的调整:
1.能够利用骰子进行游戏,提高幼儿动手动脑能力。

2.手眼一致玩堆高游戏,能保持堆高作品的“高”“稳”“平”。

3.和同伴一起竞赛游戏,体验共同合作游戏的快乐。

二、材料的调整:
1.根据中班幼儿的知识点,在橙黄蓝绿红彩色圆柱积木的两端贴上数量为1-6的圆点。

2.投放与之配套的两个骰子,点数骰子上有1-6的圆点,颜色骰子上画有橙黄蓝绿红白五种的颜色,与彩色圆柱积木相匹配(白色点为再扔一次)。

三、玩法的调整:
1.按照骰子上不同的颜色和点数,取出相应的彩色圆柱积木进行堆高。

2.通过扔骰子堆高的方式和同伴竞赛,看谁搭的“宝塔”最高、最稳。

●游戏推进三:
观察:芯蕾进到区域中,发现了新投放的骰子,好奇地问:“这怎么玩呀?”她
观察分析的话把旁边玩的小朋友也吸引过来了。

我说:“你们看看骰子上有什么?”“这个有不同的颜色,和积木的颜色是一样的。

”“这个骰子有圆点,1、2、3、4、5、6。

”我继续引导:“你们想想用这些骰子可以怎样搭宝塔呢?”小朋友们马上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按骰子的颜色来搭。

”“按骰子的点来搭。

”……“那大家就两人一组试试,比比看谁搭的宝塔最高吧!”大家分成两组开始玩了起来。

芯蕾和陈鸿玩点数骰子,依次把相同点数的彩色圆柱积木堆高。

亮亮和乐乐玩颜色骰子,按照骰子上的颜色将相应颜色的积木堆高。

看到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我继续把问题抛给孩子们:“如果两个骰子结合起来一起扔该怎么玩呢?”他们很快就能根据骰子的点数和颜色取相应的圆柱体,你一下我一下,兴致勃勃地继续堆高。

分析:
1.通过材料投放与玩法的调整,打破幼儿固有的操作经验,加大操作活动的深度,通过与操作材料的充分互动,幼儿自主探索如何保持平衡,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不仅巩固了关于颜色、大小、高矮的知识,而且在比赛的点数、摆放、比较高矮名次中,感知了数量的关系,发展了保持物体平衡的能力。

通过将目标、材料、形式进行的有效结合,充分地挖掘材料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2.在操作活动中,教师关注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区分出其中哪些方面该由幼儿自己独立解决,哪些方面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从而及时把握介入的最佳时机。

通过多样性的指导,让幼儿自主观察、讨论、探索彩色积木这一材料的新玩法,丰富幼儿活动经验,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与能力的支点,使幼儿能依托这一支点,沿既定方向继续探索前行,促成其自主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3.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创设游戏情境、营造富有挑战的竞赛氛围,能再次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激发幼儿从被动转为主动地探索。

以小组竞赛的形式玩堆高游戏,带给幼儿更多的是合作的快乐、成功的体验。

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引领通过分组游戏、竞赛的形式培养幼儿轮流游戏、遵守游戏规则、合作协商等良好品质。

材料调整:
1.增加大小、颜色不同的方形彩色积木块,与圆柱积木混合在一起,增加方形与圆柱形图案骰子,通过点数、颜色、形状三个骰子的组合,进一步提高幼儿动手动脑能力。

2.增加简易游戏记录表,幼儿根据游戏竞赛的情况进行记录,以“堆高小能手”形式增强游戏趣味性,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目标调整:
下一步
构想
1.能与同伴共同参与堆高游戏,在动手动脑过程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2.初步学习用记录表记录游戏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