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调节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
株洲市外国语学校陈志明刘八亿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对青少年体育运动项目越来越重视,篮球比赛也越来越受到中小学生的喜爱。
基本上每个地区中小学校每年都举行不同级别的篮球比赛。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对抗性都很强的竞技运动,对运动员身体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即使是中学生篮球比赛也一样,在两个队伍实力接近的情况下,拼的就是教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对中学生篮球比赛有影响,甚至可以左右了比赛的结果。
对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进行心理方面调节,能使运动队的比赛成绩发挥得更好。
关键词:心理因素中学生篮球比赛影响
湖南省株洲市教育局和体育局每年都举办中学生“三好杯”运动会,其中篮球比赛尤其受到中学生的喜爱,每年中小学参赛的队伍有几十支。
比赛的的竞争比较大,比赛过程都很激烈。
株洲市外国语学校每年都参加了比赛,篮球队水平在市里面算是强队,最好成绩是拿过市里冠军,我结合自己多年带队参加市里篮球比赛经验对中学生篮球比赛在比赛准备期、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如何培养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比赛准备期
中学生篮球队运动运不像专业篮球运动员,他们具有中学生心理特点,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
特别是关键比赛时,有些优秀中学生学生篮球运动员发挥出现失常,就是由于受到外界因素
影响。
我们平时的训练要多从实战出发,在每节训练课中有针对性的培养,有目的性的强化,就可能避免临场紧张的现象发生,通过练习赛和友谊赛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顽强拼搏的意识。
如果教练员在带队时发现自己的球队比赛时易出现“遇强则弱,遇弱则强”的情况时,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比赛中,多采用胜队下场休息,输队继续比赛,帮助运动员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用坚强的毅力去打消畏难的情绪,使之充满必胜额信念。
有的运动员特别不适应比赛环境的变化,我们就要有针对性创设比赛环境,让运动员在心理上多去适应不同的比赛环境。
例如我们株洲市“三好杯”篮球赛一般都是在国庆节期间举行,天气还比较炎热,针对这种情况,我训练时经常顶着烈日让学生对抗,有时特意在下午一点半举行对抗赛,创设比赛情境,到了正式比赛时,学生对比赛环境基本适应了。
没有了畏惧情绪,也就能正常发挥水平。
平时训练时对心理素质的培养要注意,要让运动员习惯场外啦啦队的影响。
在2006年我们学校和景炎中学进行总决赛时,景炎中学带来四个班的学生来做啦啦队,比赛过程中他们的队员每投进一个球,拉拉队员高喊“加油、防守”那阵势就象山呼海啸一样,对我们队员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我们队的队员在罚球时丢掉几个关键球,结果输掉比赛让我懊悔不已。
在平时训练中我主要采取模拟训练法,在队员罚球时,故意在栏架下面干扰其罚篮,以此来提高其心理素质。
为了更好的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1、要求队员比赛时按照教练布置的意图去做,想我们之前布置好的战术,处理好每一个球。
2、为了使观众的到场尽量不影响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必
须让运动员把技术动作掌握牢固,先让运动员进行封闭式的训练,待动作成熟后再进行开放式的训练,这样不会使技术动作变形,要特意安排观众影响运动员,促使其适应外界的环境的干扰。
3、区别对待,对不同的性格的运动员采取相应的措施,有的运动员需要多鼓励、多激励,而有的运动员需要严厉的督促、才能发挥出水平。
4、调节自己的情绪,队员互相鼓励,互相促进,同伴投进球时互相击掌,同伴失误是不埋怨,学会共勉。
二、比赛前的心理调节
比赛前运动员一般比较兴奋,情绪比较激动,教练员要及时开好动员会,做好运动员的心理调节,解决运动运动员的心理顾虑,要让队员明确本场比赛的目标和指导思想,要提前和队员一起分析比赛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情况,要提醒队员无论是顺风球还是逆风球运动员都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顺风球不骄傲,不放松,心态平和,逆风球不慌张、不气馁,奋起直追。
比赛前要用语言去暗示学生,对一些主力队员进行一些语言暗示:"以我们队现有的实力,解决他们,肯定没有问题",你是咱们队的朱芳雨、易建联、……增加队员的自信心。
要和队员一起分析对方运动员的实力,做到知己知彼。
比赛过程中不要考虑比分、裁判、场外观众的影响和干扰,只做好自己的技术发挥和战术的运用。
教练员淡化比赛的胜负,不过分的强调比赛胜负的重要性,这也是减轻学生心理压力的好办法。
教练员要让运动员谈对本场比赛的看法,让队员们都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队员的发言可以缓解队员心中的焦虑,也可以让教练员发现队员的焦虑所在,就
可以对症下药解开队员的心结,让队员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去。
三、比赛中的心理调节
在比赛过程中所有队员都要要求兴奋,进入状态要快,我们经常看球赛,可以看到每次队员进场时都采用集结“米”字会手团心的法。
运动员入场前集结“米”字会手团心法,起主要手段是对付抗衡来自场外观众的心理“共振”的反馈影响。
其次是增强我队的集体主义精神,同心同德,团结协作的精神。
近几年来,国际比赛中,普遍采用了这种方法,成功的抗击了场外观众的严重干扰,稳定和提高了队员的集体斗志。
取得了抗观众心理的影响的积极效果。
,每次进场时我都要和学生这么做,大声喊出“加油”这样使学生兴奋度提高。
在比赛中教练员要沉着、冷静,不要因为教练员的情绪影响到队员的心理,我们有时在电视可以看到CBA\NBA比赛时由于教练员情绪急躁,和裁判、记录台发生争执,最后影响到队员情绪,造成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
这些都是由于教练的心理影响到运动员心理。
在比赛中有时可能队员由于紧张或者其他原因投丢一个必进的球,队员自己心理本来就很懊恼了,这时教练员一定不要去批评他,而是要用肢体语言去鼓励他,让学生在心理上放松下来,做好拼抢下一个球。
当队员打出漂亮的进攻时,教练员在场外用肢体语言激励队员,例如拍掌、竖大拇指、紧握拳头等等!让队员从心理感觉到教练在欣赏自己!当队员换下场休息时,教练要告诉队员在场上的表现,该注意的地方,可以拍拍队员的肩,对他进行语言上表扬,对要换上场的队员,对他进行语言激励时可以告诉他,如:1、你已经休息好了,现在准备投入
比赛吧;2.你已经积蓄了力量,要为全队出一把力了;3.你头脑很清醒,教练布置你的任务你一定能完成;4、“养兵千日,用于一时”
四、比赛后的心理调节
运动员对比赛结果都看得很重,往往一场球赛输了,有些队员就哭成一堆,教练员要让队员正确的认识比赛的成败,面对失败,应该理智地帮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以便重整旗鼓。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胜败乃兵家常事”。
诸葛亮有句名言:"善败者不亡。
"所谓善败,就是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从教训中找出问题,就会永远打不倒。
比赛过后教练要及时和队员总结,提醒他们,比赛失败的原因是训练中存在问题,身心没有调整到最佳的竞技状态。
还是临场心理状态不佳,比赛怯场或是急于求成等其它原因。
对于发挥失常、情绪低落的队员要鼓励他们,不要让他们一蹶不振。
对于发挥得好的队员也要提醒他们戒骄戒躁,继续拼搏,为下一次比赛做好准备。
实践证明,运动员心理调节的好坏直接影响比赛的成绩,但大部分教练员对运动员的心理调节并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在中学生的比赛中,教练员往往认为只要让运动员勇猛顽强,敢打敢拼,就能赢得比赛。
因此,教练员的工作重点放在了运功动员的积极性调动,技战术的布置等方面。
但殊不知,中学生的心理起伏波动很大,因此,运动员的心理调节至关重要,在调节好运动员心理的基础上,再有针对性做好技战术的安排,鼓舞好运动员的士气,那就更是无往而不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