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专练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哈尔滨市为我国的老牌工业城市,地势平坦,河流纵横。
2018年6月12日,哈尔滨市出现短时局地暴雨,部分路段积水较为严重,最大积水深度达1.5米,为历年来积水最大深度。
根据部分地区城市地下原有排水管存在的问题,某学者针对城市内涝设计了城市道路系统(如下图)。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哈尔滨市内涝的原因是( )①地势平坦,排水不畅'②多硬质地面,地下径流量大'③暴雨影响,降水强度大'④植被覆盖率高,大量截留地表水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2.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分析,哈尔滨市需要( )A.重点改造城市原有排水管网B.用透水砖完全取代硬质地面C.规划建设单一树种绿地系统D.设置大量城市下穿式立交桥3.图示城市道路系统( )A.可以完全解决城市内涝问题B.两侧绿地应该高于路面C.车行道向两侧倾斜便于道路排水D.雨水管收集雨水可作饮用水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哈尔滨市地势平坦,故排水不畅,①对;暴雨影响,降水强度大,易产生内涝,③对;道路大多是硬质地面,不利于下渗,地下径流量小,地表径流量大,水流易汇聚形成内涝,②错;植被覆盖率高不易导致城市内涝,④错。
故选B。
第2题,哈尔滨为我国的老牌工业城市,城市内原有排水管网设计不合理,排水强度方面有待改善,因此城市规划建设中需要重点改造城市原有排水管网,A对;透水砖可以增加下渗,但用透水砖完全取代硬质地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切实际,B错;单一树种的绿地系统植物种类少,涵养水源、减轻城市内涝的作用小,宜规划建设不同植被类型兼有的复合绿地系统,C错;大量的下穿式立交桥易加剧城市内涝,D错。
故选A。
第3题,图示城市道路系统可以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但并不能完全解决该问题,A错;两侧绿地高于路面不利于雨水流入绿地系统,会加剧城市内涝,因此两侧绿地应该低于路面,B错;车行道向两侧倾斜有利于道路排水,C对;雨水管收集雨水可灌溉绿地,但水质较差,不宜作为饮用水,D错。
故选C。
答案:1.B 2.A 3.C珠江三角洲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地带。
珠江口水域既为该区带来便利,也阻断了两岸的交通。
虎门大桥是第一座横跨珠江口的大桥。
双向六车道虎门大桥建成通车后,网友调侃“古有虎门销烟,今有虎门堵车”。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下图为虎门大桥及港珠澳大桥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4~6题。
4.虎门大桥堵车的主要原因是( )A.大桥设计得太窄 B.大桥起伏大,通行不便C.珠江口两侧联系紧密 D.雾霾天多,车速缓慢5.在南北有两座大桥的情况下,建设深中大桥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B.解决虎门大桥的拥堵C.推动区域产业同质化 D.扩大深圳经济特区的范围6.与改革开放前后珠三角城市群人口变化状况相符的是( )解析:第4题,珠江口两岸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联系紧密,造成虎门大桥拥堵严重,C正确;由材料可知,虎门大桥为双向六车道,并不算窄,A错误;虎门大桥修建在地势平坦的珠江口,起伏小,便于通行,B错误;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污染严重的城区,虎门大桥临江面海,受海陆风的影响较大,雾霾天气少,D错误。
第5题,建设深中大桥可以加强珠江口东西岸的联系,促进东西两地协调发展、优势互补,A正确、C错误;深中大桥通车对虎门大桥拥堵问题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解决虎门大桥拥堵问题并非修建深中大桥的主要目的,B错误;深圳经济特区具有明确的政区范围,不会因桥梁的修建而变化,D错误。
第6题,改革开放前,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故户籍人口外出务工的多,因此常住人口少于户籍人口;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升,大量外来人口迁入,致使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
B正确。
答案:4.C 5.A 6.B“一带一路”的发展带动了呼包银兰经济带的发展,目前该经济带交通逐渐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能源化工、特色农产品加工、新材料等产业上形成了优势。
据此完成7~8题。
7.呼包银兰经济带包括位于黄河上游的有色金属长廊,有色金属长廊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B.以水电为主的能源丰富C.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D.“一带一路”沿线的优惠政策8.石化工业是兰州的支柱产业,兰州是我国石化工业的摇篮,但近年来,兰州的石化工业发展面临困境。
其主要原因是( )A.世界油气市场波动大,原料供应不足B.经济发展趋缓,市场需求疲软C.技术老化,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D.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解析:第7题,解答本题时应注意对材料信息提取,也应注意工业主导因素与有利因素的差别。
有色金属长廊主要发展有色冶金工业,有色冶金工业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其主导因素是丰富的能源。
故B正确。
第8题,兰州油气资源相对不足,不会因为世界油气市场波动而受到大的影响,A错误;兰州虽然发展石化工业较早,但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受地理位置等因素的限制,技术创新受到影响,产品种类变化不大,因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而面临困境,C正确;目前石化产业的市场需求并不疲软,B错误;兰州市交通较为便利,基础设施并不落后,D错误。
答案:7.B 8.C[2019·肇庆三模] 生活在陕西省南部(陕南地区)的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到陕西省北部地区旅游,看到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与陕南地区存在明显差异。
下图为陕西省位置和范围示意图。
据此完成9~11题。
9.在陕南地区,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
导致陕南地区民居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①气候多种多样②地形多种多样③各地建筑原料的差异④地质条件的差异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10.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
南面窗户大的主要目的是( ) A.通风透气 B.冬天接受更多阳光C.防潮 D.保温11.陕南民居注重排水,陕北民居注重雨水收集。
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C.大气环流 D.土壤解析:第9题,“石头房、竹木房”主要是各地就地取材建设,与建筑原料有关,③对;“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受地形影响很大,一般吊脚楼建在山区,而三合院及四合院建在平坦之地,②对,故B正确。
第10题,陕北地区纬度较高、海拔高,冬季气温低,同时冬季受冬季风(西北风)影响而气温更低,则一般不设北窗,南边窗户较大可接收更多的阳光,增加室内温度,故B正确。
第11题,陕南注重排水,说明降水较多;陕北注重雨水收集,说明水资源少;两地区主要是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而降水差异大,故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故C正确。
答案:9.B 10.B 11.C二、综合题(共2小题,满分46分)12.[2019·长郡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材料'2010年成立的重庆两江新区涵盖重庆主城区的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在功能布局上构建了“3”大特色板块:一是南部沿嘉陵江和长江一带的“现代服务业板块”;二是西部、中部区域的“都市综合功能板块”;三是位于重庆主城区外环(绕城)高速公路一带,由北向东成带状环绕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板块”。
自新区成立以来,美国、德国、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我国的众多企业纷纷入驻两江新区。
国务院赋予的“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使命效应初显,已初具规模。
(如下图)(1)分析重庆两江新区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建厂的优越区位条件。
(8分)(2)阐释重庆两江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板块布局的合理性。
(6分)(3)说明重庆两江新区南部沿江地带集中布局金融、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主要原因。
(4分)(4)分析重庆两江新区发展成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的地理位置优势。
(6分)解析:第(1)题,可从工业区位因素(科技、劳动力、交通、基础设施、政策等)角度分析。
第(2)题,“位于重庆主城区外环(绕城)高速公路一带”,包含了位置(外环地价低、土地广)、交通(高速公路)条件;同时位于城市的长江下游段,对城市带来的水体污染小。
第(3)题,由图中“中央商务区”,以及工业区位于城市外环,可判断南部为主城区,同时靠近长江而交通便利。
第(4)题,可从重庆两江新区地处我国东西结合部的位置与交通角度分析。
答案:(1)重庆两江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重庆主城区产业基础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劳动力丰富且素质较高;成立两江新区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地处长江经济带,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每点2分,任答其中4点得8分)(2)先进制造业需要较多的土地,土地费用在生产成本中占较大比重,重庆主城区外环可用土地较多,价格较低;(2分)制造业投入——产出的运输量较大,布局于外环的高速公路一带,交通快捷便利;(2分)为了防御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水体、大气污染,将其布局在长江的下水方向,可减少对主城区的环境污染。
(2分)(3)南部沿江地带是重庆主城区历史悠久的重要商业和金融、贸易中心。
发展现代金融、商贸等服务业基础雄厚;(2分)流经主城区的长江航运业发达,物流业条件优越。
(2分)(4)重庆两江新区地处我国东西部的结合部;(2分)位于“黄金水道”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地区,西部唯一集水陆空运输方式为一体的交通枢纽;(2分)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
(2分)13.[2019·石家庄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长吉图区域是图们江区域的核心地带,由长春、吉林两市部分区域和延边州构成,经济总量占吉林省的60%,是吉林省开发开放先导区,也是中国参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核心地区,中蒙大通道(建成后是连接中国和蒙古国的一条铁路交通线)横贯长吉图区域。
2016年,长吉图区域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占比分别为5%、50%、45%,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占比分别为4%、41%、55%。
近几年长吉图地区人口呈负增长态势,2016年吉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5‰,人口老龄化严重。
下图示意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区位。
(1)说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6分)(2)简述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2016年产业结构特点及与就业结构存在的矛盾。
(6分)(3)分析近几年长吉图区域人口负增长的原因及对区域合作开发的影响。
(6分)(4)列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应该优先发展的第三产业种类。
(4分)解析:第(1)题,长吉图开放开发先导区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特征,从地理位置、交通、工业基础、开发潜力等角度作答。
第(2)题,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2016年产业结构特点及与就业结构存在的矛盾,主要结合材料中“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占比分别为5%、50%、45%,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占比分别为4%、41%、55%”这一叙述,先描述其特点,主要描述三大产业的比重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