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物理一模压强浮力专题复习

中考物理一模压强浮力专题复习


放入两容器中,其静止后状态如图 2 所示,则此时 ( B )
A. 物体在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F浮甲 F浮乙 B.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液甲 F液乙
C.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容甲 F容乙
D.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液甲 p液乙
二、填空题
1、三峡大坝水库水面下 10m 深处水的压强是
帕;大坝边上修筑的船闸是利用
B. V甲 可能小于 V乙
甲 乙
C. m甲 可能等于 m乙
D. V甲 一定大于 V乙
图2
6.如图 2 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若在两容器
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则剩余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 p、压力 F 的关系是 ( A )。
A.p 甲>p 乙;F 甲> F 乙


位 置(请填写字母),并 观
③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可将带橡皮膜的塑料盒先后放在 (8) 位置(请填写字母)。
① U 型管压强计,
② a、b,U 型管内部液面差
③ b、c
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棉、砝码、木板)
设计了图(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中后,甲容器要溢出部分水,溢出部分的体积为
错误!未找到引用找到引用源。
4.盛有水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其底面积为 2×10-2 米 2,甲和乙是由同种金属制成、体积不同的圆柱体。
若只在圆柱形容器内轻放入甲(或乙)时,甲(或乙)浸没在水中,且有水溢出容器。现测得甲(或乙)轻放入容器
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且长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最小,请求出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 ①m 甲=ρ甲 V 甲=2×103kg/m3×1×10-2m2×0.4m=8kg ②p 水=ρgh=1×103kg/m3×9.8N/kg×0.1m=980Pa


图 14
③当切割部分恰好浸没在水中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最小。
原理工作的;大坝修筑成上窄下宽的原因是 (12) 。 1、9.8X104,连通器,液体内部深
度越深压强越大
2.一重为 10 牛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蓄水池的水面。若该池水位由 5 米降低到 4.5 米时,池底所受水的压强___(_7_)___, 木块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力___(_8_)___,木块所受的浮力___(_9_)___。(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0.2m
Δp 甲=ρgΔh=2×103kg/m3×9.8N/kg×0.2m=3920Pa
3.如图 15 所示,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甲和均匀实心圆柱体乙置于水平桌面上。甲容器为 3h,底面积为 2S,内盛有深 为 2h 的水;圆柱体乙高为 4h,底面积为 3S。
①若甲容器中水的体积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求水的质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p 甲<p 乙;F 甲< F 乙
C.p 甲=p 乙;F 甲> F 乙
D.p 甲=p 乙;F 甲< F 乙
7.如图 6 所示, 底面积不同的甲、乙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相同深度、密度为 ρ 甲、ρ 乙两种液体,甲、乙液体对 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是 p 甲、p 乙,且 p 甲>p 乙 。现将体积为 VA、VB 的两球分别浸没在甲、乙两容器的液体中,无液
3
②若 h 等于 0.1 米,求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③现沿竖直方向在圆柱体乙上切去底面积为 S 的部分,并将切去部分竖直置于容器甲中后,自然静止沉在容器底 部,此时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与切去后的乙对水平桌面的压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之比为 5:8.求圆柱体乙的密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解答】 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②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③甲容器中剩余空间体积为 2Sh,乙被切去的体积为 4Sh,故将切去部分的乙放在甲 中后,甲容器要溢出部分水,溢出部分的体积为 ③甲容器中剩余空间体积为 2Sh,乙被切去的体积为 4Sh,故将切去部分的乙放在甲
C.先变小,后不变
D.始终变小
4.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两个杯子中液面
恰好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 4 所示,则 ( D )
A.鸡蛋在乙杯中受到液体的浮力较大 B.鸡蛋在甲杯里排开液体的质量较大 C.甲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较大 D.乙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较大
2.(7)变小;
(8)不变;
(9)不变。
3.一木块受到的重力为 4.9 牛,漂浮在水面上,则木块受到的浮力为
牛,木块浸在水中的体积为
米 3.若
木块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则木块的总体积为
米 3.
3.4.9;5×10﹣4;6.25×10﹣4;
4.如图 7 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边长之比 L 甲∶L 乙=3∶2。将乙叠放在甲上方
强 p(' 帕) (千克)
4900
2

11760
4900
4
① h 容=h 水=
p' ρ水g
=
4900帕 1.0×103千克/米3 ×9.8牛/千克
=0.5

② F 甲 = p 甲S = 9800 帕×2×10-2 米 2 =196 牛
③(a)m 容甲=
G容甲 g
=
F甲 g
=
196牛 9.8牛/千克
= 20 千克
图7
5.某研究小组同学用硬纸片、水、刻度尺及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玻璃管做覆杯实验,如图 7(a)(b)(c)所示。
(1)由图(a)和(b)和(c)可知:大气压是
的,且很大。
(2)同学们,仔细分析了图 a 和图 b 和 c 产生了测定大气压值的想法,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
的知识和二力
平衡的知识等可以测出大气压的值,于是他们采用图 7(d)实验装置在物理实验室测定大气压的值,不过却没有成
时,物块甲对桌面的压强为 p1,拿走物块乙,甲对桌面的压强为 p2,已知 p1∶p2=3∶2,
则 G 甲∶G 乙是(12) ,ρ 甲:ρ 乙是(13) ;若将甲叠放在乙上方时,物块乙对桌面的


压强为 p3,则 p3 (14) p1(选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
4、(12)2:1;(13)16:27;(14)大于。
2.如图 14 所示,底面积为 102 米 2、高为 0.4 米长方体甲(ρ 甲=2×103 千克/米 3)和底面积为 2102 米 2 的薄壁柱
形容器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乙容器足够高,内盛有 0.1 米深的水。
(1)求甲的质量 m 甲。 (2)求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 p 水。 (3)现沿水平方向将长方体甲截取一定的厚度,并将截取部分竖直放入乙容器中,使得水对

图4 乙
5. 均匀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甲密度小于乙的密度,且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在甲、
乙上沿水平方向截去一定体积,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仍然相等,截去部分的质量分别为 m甲 、 m乙 ,截去
部分的体积分别为 V甲 、 V乙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m甲 一定小于 m乙
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年 级:初二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物理
学科教师:老师
授课类型
复习
授课内容
压强浮力专题讲义
教学内容
一、选择题
1. 九年级第一学期的物理课本共有 68 页,当它平放在水平桌面中央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约为( A )
A. 34 帕
B. 68 帕
C. 136 帕
D. 6.8 帕
2.如图 2 所示是小明同学在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F1、F2、F3、F4,下列等式正
设水面最终深度为 h',得:S 乙 h'=V 水+ΔV 甲
S 乙 h'=V 水+S 甲 h'
2×10-2m2×h'= 2×10-2m2×0.1m+1×10-2m2×h'
得 h'=0.2m
ΔV 甲=2×10-2m2×(0.2m-0.1m)=2×10-3m3
h甲
V甲 S甲
2 10-3 m3 110-2 m2
.
(3)设图(b)中小桌对海棉的压强是 P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 Pc,则 Pb
Pc(小于/等于/大于).
(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
①求金属块 A 受到的浮力 F 浮。 ②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 水。 ③现将绳子剪断,求绳子剪断前后容器对水平地面压的变化量卸。
2、① F 浮=ρ 液 gV 排=1000kg/m3×9.8 N/kg×2×10-4m3=1.96N
② F 压=G 水+F 浮=11.76N
③ △P= F 浮=pgh=1.96N,G=4.9N; △F=G 水+GA-(G 水+F 浮), 所以 △P=(4.9-1.96)N/0.02=147Pa
6.(18)当物块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块在水中最终漂浮。
(19)(b)和(c)和(d);
(20)体积相同的物块密度越小,其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小。
三、计算题
1、如图 8 所示,水平放置的轻质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 2 ×10 一 2 米 2,内装有重为 9.8 牛的水,现将体积为
2 ×10 一 4 米 3、重为 4.9 牛实心金属块 A 用细线拴着浸没在水中。
=2.0×103 米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