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急诊科工作总结经典

2019年急诊科工作总结经典

2019年急诊科工作总结2019年即将过去,在过去一年中,急诊科各项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和进步。

全科同志共同努力,在工作量不断持续增长,人员不足,工作负荷大的状态下,圆满完成了急诊患儿诊治、危重抢救、全院除特诊、感染门诊外的所有门诊输液治疗、重症监护、新生儿诊治、危重患儿转运、科研和临床教学等一系列日常工作。

同时还圆满完成了北京地区医院管理考核等工作。

进一步完善了科内的业务管理工作规定和细则,开展了多项新的服务和临床治疗。

一、科室人员情况急诊科有工作岗位99个,包括急诊室、一病区、血气室。

医疗岗位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7人,专业住院医师4人,其中2人为今年新入住院医师,硕士学历,总计20人。

余为轮转住院医师和进修医师。

急诊科护理岗位总计67人,在编护士42人,合同制护士25人。

包括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24人,护士37人。

一病区护理岗位34人(在编护士24人,非编护士10人),急诊室护理岗位32人(在编护士17人,非编护士15人),科护士长1人。

人员变动情况:与2006年相比,护理岗位增加1人,为合同制护士。

与06年相比护师减少3人,与05年比2年共减少护师6人。

与去年相比急诊室护理人员无变化,一病区在编护士减少3人,均为护师,合同制护士增加4人。

高年资护理岗位在编人员离开急诊科岗位应引起重视。

血气实验室技术员1人,检验师1人。

二、全年常规工作(一)急诊室重症监护抢救床4张,重症观察床6张,输液治疗椅120张。

2019年急诊在接诊患者、输液治疗、危重抢救、重症监护方面又创新高,工作量有大幅上升。

1、常规工作:全年急诊病人总数为125690人次,比去年增加19.9 %;诊治新生儿3070人次,较去年增加6%;输液治疗214435人次,较上年同比增加7 %,突破21万人次。

2、危重抢救:抢救患儿2515人次,较去年增加103%;重症监护患儿1239例,较去增加102%年。

心肺复苏43例,较去年增加34%,气管插管50例,较去年增加56%,死亡14人,与去增加3人。

吸氧1461人次,同比上升31%;洗胃230例次,同比上升35%。

3、急诊诊疗:经皮胆红素检测1459人次,较去年增加5%;泵吸治疗6646人次,较去年增加71%;药物灌肠治疗1330人次;同比下降4%;吸痰:2124人次,同比上升113%。

肌肉注射3915人次,同比下降6%;取血2712人次,同比增加126%;静脉推注542人次,同比增加12%;急诊心电图251人次,同比增加23%;蓝光治疗44人次,同比增加76%;新生儿暖箱治疗229例,同比增加74.8%。

4变化特点:急诊就诊量及静脉输液治疗量持续上升,年急诊量超过12万人,年静脉输液治疗超过21万人次。

急诊抢救患儿和重症监护患儿大幅度翻番增加(上升103%、102%),表明急症、危重症救治越来越成为急诊室的主要工作。

诊疗措施方面,药物泵吸、吸痰治疗、静脉取血、新生儿蓝光治疗、新生儿暖箱治疗均有大幅度增长。

泵吸治疗增长71%,吸痰治疗增加113%,表明呼吸道病变患儿、特别是重症下呼吸道病变化患儿增加,同时也体现了急诊治疗工作的深入与进步。

静脉取血同比增加126%,急诊心电图增加23%,气管插管上升56%,心肺复苏增加34%,吸氧患者增加31%,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危重患者增多增加,诊疗操作明显增加。

5、主要经济指标总收入6002533.17元,其中医疗收入4748185.49元,占总收入的79.1%,诊疗收入348988.0元,占总收入5.8 %,检查收入905359.68,占总收入15.1 %。

6、急诊室主要工作数据比较:急诊量静脉输液(二) 一病区一病区开放床位50张,重症监护床位12张(NICU 、PICU ),无陪护新生儿床位24张,恢复期陪护床位14张。

1、 病区总体情况:2006年共收治患儿1849例,较去年增长4 %;出院1832人次,较去年增长13 %。

床位使用率72.5%,治愈好转率94.1%,平均住院时间7.3天,抢救成功率89.2 %。

实际开放床日数18250天,较去年增加33.5 %。

2、 重症监护:重症监护患儿453例,较去年增加45%。

全年监护1692天,平均每天4.6例患儿进行监护治疗,较去年增加30% 。

危重患儿334例,较去年增加31%;特护患儿550例,特护总计3048天, 较去年分别上升4~7倍。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78例 / 机械通气6530小时,较去年分别增加52 % / 39 %。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CPAP )治疗96人次,较去年增加146%。

经锁骨下050010001500200025003000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10例/ 置管164天;经末梢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4例/ 置管47天。

3、其他治疗:输液23444人次,同比上升23%;输血及血液制品914人次,同比上升104 %;静脉推注13427人次,同比上升82 %;取血4331人次,同比上升56 %;蓝光治疗1510人次,同比增长36 %;泵吸治疗27400人次,同比上升46 %;导尿63人次,同比上升231%;胃肠减压102人次,同比增长41 %,灌肠583人次,同比增长95 %,吸氧1084人次,同比增长64 %;肌肉注射1767人次,同比增长122%。

4、变化特点:重症监护患儿明显增加,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有较大幅度升高,伴随而来的各种治疗明显增加,如导尿(增加231%)、肌肉注射(增加122%)、灌肠治疗(增加95%)、静脉推注药物(增加82%)、吸氧(增加64%)等。

值得注意的是血液制品使用上升了104%。

5、主要经济指标总收入4089441.99元,其中医疗收入3178205. 25元,占总收入的77.7%,检查收入911236.44,占总收入22.3%。

6、一病区主要工作数据比较:(三)血气实验室全年完成血气分析9202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0 %,微量血生化三项554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94.4%。

全年共收入394672元。

三、急诊科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及技术状况(一)危重病例管理每例危重患儿均进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或‘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及Glasgow 昏迷评分,06年全科共计完成危重病例评分356例。

对危重患者进行‘危重病例评分’,以标准、量化的手段判断患儿病情轻重,为抢救、预后评估、病情判断提供了客观依据,符合现代急诊医学发展趋势,符合医院等级评审对急诊科的要求。

(二)、急诊室1、工作量较大幅度增加,狠抓管理,确保医疗护理质量医生病例书写及处方合格率达标,药品占所有医疗收入比例达标,消毒隔离达标。

全年急诊量10万余人次,静脉输液治疗超过20万人次,危重抢救1200余人次,接诊新生儿近3千人次,医疗无事故及差错。

2、注重人员培训针对急诊室医生流动性大,本院住院医师4个月~半年轮转,进修医师3~4个月轮转的特点,及一线值班医生年资相对低、进修医师比例大的情况,不断进行强化培训,包括入科培训、每月强化培训、晨交班小讲座等,内容主要包括急诊诊疗常规、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和流程、各种应急预案、沟通技巧。

技术培训重点为心肺复苏、感染性休克诊疗、过敏性休克抢救等。

3、急、重症专业病人管理每例急性中毒患儿均填写急性中毒救治记录表,06年为67例。

心肺复苏患儿填写心肺复苏记录表,共计21例。

危重患儿均填写危重患儿抢救纪录表,共计68例。

以表格的形式记录危重患者和心肺复苏患者的抢救过程,清晰全面,减少记录中的漏洞,使危重病例资料尽可能全面、系统,为专业病人救治工作进行总结,提高救治水平奠定了基础。

每例危重患者均追踪住院诊断和预后,与一线医师沟通相关反馈信息,提高急诊一线的危重救治水平。

危重患者进行床边交班同时有交班记录,所有留观患者均登记留院时间及去向,以了解急、重患者的流向。

4、危重患儿转运继续开展危重患儿院前转运工作。

所有转运患儿均为危重患儿,都进行心电、呼吸、氧饱和度、血压监护,吸氧。

其中4例患儿进行气管插管、途中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

转运合作医院有进一步扩展,在原昌平区医院、大兴区医院、酒仙桥医院、密云妇幼保健院、通州区妇幼保健院等基础上还涉及协和医院、朝阳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安贞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儿医院等。

通过开展转运,进一步锻炼了急诊危重转运队伍,提高了急救水平,完善了我院急诊、急救体系,扩大了儿研所的知名度。

5、提高急、重症和新生儿救治水平重症患儿监护、新生儿暖箱治疗、经皮胆红素测定、机械通气治疗均为在2006年进步较大,治疗量增幅较大的项目。

(三)一病区1、加强重症监护患儿管理危重患儿进行小儿或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加强医疗和护理观察,危重患儿的医疗护理记录高标准、严要求,准确、详尽、及时。

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讨论制度。

对进入ICU的患儿,认真观察病情,及时、详实、准确记录患儿病情演变、诊疗方案实施、患儿对治疗的反应等一系列情况,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由主治医师和主任确定,严格掌握有创操作的适应症,严格执行知情同意制度。

2、抓好人员培训,保证医疗安全凡进入ICU的医护人员,均进行相关设备仪器使用、安全注意事项、心肺复苏技术、相关诊疗和操作常规的培训。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由于ICU和新生儿病区患儿的特殊性,易发生院内感染,加强消毒隔离,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是ICU和新生儿病区非常重要的工作。

ICU努力做好层流病房的管理,注意换鞋、洗手、病区地面、物品和空气消毒,2006年一病区院内感染率为2.92%,保持在较低水平。

4、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无细菌感染指征不用抗生素,有细菌感染证据患儿,针对性使用抗生素,重症细菌感染患儿采用高效广谱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必要时联合应用抗生素。

病区抗生素使用率为66.55%,较去年下降6.2%,为抗生素使用率较低的病区。

5、开展新技术应用,提高危重症和新生儿疾病诊疗水平(见新项目部分)四、医德医风与服务急诊科全体医护体现了良好的医德医风,为患儿提供了高水平的医疗、护理服务。

急诊室为我院最主要的24小时开放的窗口部门,工作量大、工作条件艰苦,人员不足。

在这种状况下,急诊室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在医生基本未增加、护士增加2人情况下,完成了较去年增加近20 %的急诊诊疗和较去增加85%重症监护患儿量,静脉输液治疗突破20万人次。

全体医护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大家从无怨言。

由于患儿多,就诊或输液等候时间较长,有些家长情绪急躁,急诊室全体医护人员体现了对家长的理解和耐心,正是这种理解和耐心,使急诊室的投诉对于工作量而言,仅为几万分之一,或表扬信1封。

一病区为重症监护和新生儿病区,全院重患集中在此监护治疗,新生儿和小婴儿多,病情变化快,工作风险大、责任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