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报废汽车拆解行业概况研究-市场规模、发展趋势、风险特征、发展环境

报废汽车拆解行业概况研究-市场规模、发展趋势、风险特征、发展环境

报废汽车拆解行业概况研究-市场规模、发展趋势、风险特征、发展环境
(二)市场规模及行业发展趋势
1、市场规模
2017 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17 亿辆。

近十年来增长一直保持在两位数,2017 年增速为11.86%,随着报废车回收率的提升,废旧材料利用率的提供,报废汽车拆解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汽车报废量预测
中国汽车回收量预测
汽车拆解市场规模预测
2、行业发展趋势
(1)盈利模式向零部件再制造转型
中美汽车保有量水平相近,但拆解企业数量差异巨大,根本原因还在汽车拆解盈利模式不够成熟。

到2015 年末,我国报废汽车回收企业才仅603 家,对应美国的汽车拆解行业有上万家企业,差距非常明显,其中我国每年收车10000 辆以上的企业在2015 年仅有40 多家。

在补贴较少的政策环境下,零部件再制造是企业生存发展唯一出路。

预计五大总成再制造正式放开之后,企业盈利模式将向零部件再制造转型,盈利能力大幅增强。

(2)后发优势创造行业龙头
随着报废汽车拆解行业利好政策的落地,报废汽车拆解企业技术更新改造,又粗犷型作业逐步转向精细化环保型作业,同时借鉴发达国家汽车拆解行业蓬勃发展的经验,中国汽车拆解行业有一定的后发优势。

中国汽车拆解行业起飞后将迅速成熟,行业整合是必然趋势,且不会再经历美欧如此长的发展周期。

龙头企业的浮现也会更快,呈现出清晰的行业格局。

(3)与互联网融合
汽车拆解企业与互联网的结合程度高低,是要考虑到互联网技术本身的发展阶段的,很显然,现如今的互联网技术跟20 世纪相比早已拥有质的飞跃,甚至在如今移动互联网市场都已基本成熟的情况下,任何产业的发展几乎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助力。


其像汽车拆解这种需要整合众多零散资源,实现合理资源调配的行业更是如此。

互联网在汽车拆解行业中可以起到推广、导入、商务等作用。

(三)基本风险特征
1、政策风险
汽车拆解行业是国家特许经营的行业,其发展对政策依赖较大。

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补贴激励直接影响报废数量。

在2014 年、2015 年国家政策鼓励报废黄标车的情况下,汽车报废数量急剧增加,汽车拆解企业盈利状况大幅提升。

政策红利释放完
毕后,汽车报废数量也随之回落;(2)汽车报废企业盈利模式受限。

根据2001 年颁布的《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禁止报废汽车发动机、变速器、前后桥、转向器、车架
等五大零部件的交易和流通,只能按吨卖给炼钢厂炼钢,利润空间有限。

随着五大总成再制造行业放开,汽车拆解行业盈利模式将向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转型,盈利能力或有所增强。

《国务院关于修改<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等政策的落地会也为汽车拆解行业打开新
的市场局面,促使行业内企业迅速发展,但也存在新政策无法落地风险。

2、市场风险
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回收的报废汽车数量占注销汽车总量不足40%,显示出回收环节存在的各种问题仍然较为严重。

此外,从国际对比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汽车报废回
收率仍然在1%附近徘徊,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7%的水平。

报废汽车回收价格低是导致低回收率的主要因素;国内正规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在回收汽车时一般按汽车的自重称量计算车辆的价值,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
每辆车的报废价值仅为1000-2000 元,而车主若通过其它流通渠道(黄牛、黑市等)卖
出,则可获得1-2 万元的收入,显著的价格差异对报废汽车的回收形成了明显的阻碍。

导致行业规模偏小。

3、法律风险
报废汽车回收公司所在行业风险主要涉及国家有关回收销售及环保方面的违法行为:
(1)报废汽车回收要仔细查验回收的报废车辆,及时与公安局治安部门沟通,防止
回收盗抢车辆。

(2)要遵守国家关于报废汽车回用件的销售的有关要求,不销售报废整车及五大总成。

4、技术风险
报废汽车拆解精细化程度低;非法报废的汽车进入黄牛或黑市渠道流通,最终进入“黑作坊”进行拆解。

一般的拆解方法为人工拆解,不仅无法对报废汽车进行拆解后的资源细分回收,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而且在拆解时无视环保,废油、废气等随意排放,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正规的报废汽车自动化水平也不高,总体的业务量较少且不稳定导致了企业在做投资决策时十分谨慎。

总体而言,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的零部件及材料附加值很低,环保拆解、科学拆解、资源利用率、工作效率等都有待提高。

(四)行业发展环境
1、有利因素
(1)环境保护意识提高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这种
发展方式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环境问题成为了影响我国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当前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空
前高涨,非常有利行业的快速良性发展。

(2)国家对报废汽车市场进行整治和清理
打击非法汽车报废点,市场秩序清理利好行业长期发展。

作为当前报废汽车流通接
收的最大渠道,报废汽车回收黑点和非法拆解厂接收了50%以上的报废汽车,严重影响了正规汽车报废拆解行业的发展。

由于非法报废拆解对环境、道路交通安全的巨大危害,近年来公安、商务部门及行业协会多次组织联合行动开展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专项
整治,在一定程度上对各种非法行为进行了遏止,为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清理障碍。

(3)国家不断修改和出台相关行业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政策支持2001年的国务院307 号令禁止汽车五大总成再流通,这一政策已经逐渐不再适用。

2008 年,国务院发布《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管理办法》,公布14 家再制造试点企业名单,以推动汽车再制造产业发展。

2010 年,《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对五大总成再制造提议解禁。

2013 年9 月,五部委印发《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试点实施方案》,决定在2013 年把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再制造产品为试点,往
后视实施情况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再制造产品解禁政策未来会逐步铺开,《管理条例》
正式稿的出台和落实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催化剂。

未来五大总成设备都将允许回收
再售,将提高汽车拆解行业的回收利用率。

此外,随着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形成规模
后,将会加大零部件回收比例,从而提高拆解产品回收价格。

2、不利因素
(1)报废汽车实际回收率低
根据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回收的报废汽车数量占注销汽车总量的不到一半,显示出回收环节存在的各种问题仍然较为严重。

此外,从国际对比的角度来看,
我国的汽车报废率仍然在1%附近徘徊,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7%的水平。

若按国外的数据简单估算,每年我国汽车的报销量为700-980 万辆,而从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实际统计数据来看,2013 年实际报废汽车回收量仅为82.7 万辆,说明我国报废汽车的流失严重。

报废汽车回收价格低是导致低回收率的主要因素。

国内正规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在回收汽车时一般按汽车的自重称量计算车辆的价值,各地的正规报废车回收价一般为500 元/吨左右,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每辆车的报废价值仅为1000-2000
元,而车主若通过其它流通渠道(黄牛、黑市等)卖出,则可获得1-2 万元的收入,显著的价格差异对报废汽车的回收形成了明显的阻碍。

(2)拆解技术含量低
报废汽车拆解精细化程度低。

非法报废的汽车进入黄牛或黑市渠道流通,最终进入“黑作坊”进行拆解。

一般的拆解方法为人工拆解,不仅无法对报废汽车进行拆解后
的资源细分回收,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而且在拆解时无视环保,废油、废气等随意
排放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正规的报废汽车自动化水平也不高,总体的业务量较少
且不稳定导致了企业在做投资决策时十分谨慎。

总体而言,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的零部
件及材料附加值很低,环保拆解、科学拆解、资源利用率、工作效率等都有待提高。

(3)政策支持需更进一步
政府补贴对于行业初期发展十分重要,补贴资金无法跟上行业需求增长。

自1995 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拨出3 亿元资金用于补贴符合政策的报废汽车车主。

近年来随着报废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原有的补贴资金已远远无法覆盖市场需求。

近年来,补贴资金的紧缺使得其集中在客运车辆、公交车、重载车辆等上面,但总体覆盖面较窄,且对广大私家车却未涉及。

此外,淘汰老旧车辆的补贴时断时续,整体补贴资金匮乏大大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零部件再制造配套政策出台滞后。

我国汽车拆解企业在资源细分再回收方面较为落后,特别是在零部件再制造环节,相比国外有巨大差距。

国内早期在政策上明令禁止报废汽车发动机、变速器、前后桥、转向器、车架等五大零部件的交易和流通,直到2010 年才出台了解禁交易的《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企业增值税负担较重。

2011 年国家开始对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取消增值税减免征收的优惠政策。

由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回收废旧物资不能取得进项税发票,因此,企业缴纳增值税按销售额17%征收。

由于行业内企业多数为中小型企业,盈利积累较差,故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受到极大削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