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环球之旅(一)——亚洲之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樱花》
2、欣赏歌曲《阿里郎》。

教学目标:
1、在主动探寻中了解东亚——日本和朝鲜音乐文化特点,开阔视野,学习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同时见证中国文化对其深刻的影响,激发民族自豪感。

2、通过欣赏,进一步区分日本都节调式和朝鲜五声调式,体会朝鲜民歌的特点。

3、准确演唱《樱花》,了解日本都节调式和主要乐器;了解朝鲜音乐的节奏、调式及乐器特点。

教学重点:
感受东亚(日本、朝鲜)音乐的特点,了解其音乐文化。

教学难点:
准确演唱歌曲《樱花》的旋律和意境,锻炼气息的控制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亚洲地图(图片)
简介亚洲地理及其文化圈的分布。

2、教师:今天我们就先来听一首歌曲,请同学们判断它是亚洲哪个地区、哪个国家的民歌?
学生听后回答。

二、《樱花》歌曲学习
1、学唱《樱花》
(1)初听歌曲《樱花》
教师简介日本及其文化艺术。

(2)学唱乐谱、感受歌曲结构特点。

(3)了解都节调式
①请学生从《樱花》歌谱中找出歌曲中使用的五个音。

②对比都节调式和五声调式。

(4)完整演唱歌曲并进行表现。

①教师简介歌唱气息的要求,每个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皮筋,跟老师用抻皮筋的感觉感受气息在丹田的扩张和收缩状态。

②教师范唱。

③请学生演唱,并随旋律音高的起伏变化画出旋律线并做出力度的起伏变化。

④教师出示渐强<、渐弱>记号
⑤请学生尝试在谱例上标出渐强、渐弱记号。

⑥按自己标出的力度变化加入歌词进行演唱。

⑦教师讲解:樱花生命十分短暂……
⑧教师启发学生用恰当的咬字和气息表现歌曲的意境。

⑨教师启发学生用强与弱的对比,表现1-2、11-12小节如回声般的演
唱意境。

⑩学生边回味图片中的美景,边在遐想中尝试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教师:我们学唱了日本有代表性的都节调式民谣歌曲《樱花》,为帮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日本的音乐文化,我们进一步欣赏器乐曲——《樱花》。

2、欣赏三重奏《樱花》
①初听三重奏《樱花》,请学生在每次主题出现时举手示意,数一数整首乐曲中主题出现了几次。

②教师出示筝、尺八、三味线的图片及音响,并作简单介绍。

③再次聆听《樱花》,请学生在每次主题出现时的主奏乐器。

④请学生说一说我们的演唱可以借鉴哪一遍的演奏风格?为什么?
⑤教师再出示中国的箫、筝、三弦的乐器图片,对比感受乐器的音色。

⑥请学生尝试回答为什么日本的乐器与中国乐器如此相似?
学生:日本长期学习中国文化的结果。

教师小结。

3、欣赏《阿里郎》
(1)探讨朝鲜文化与中国的文化渊源
①探寻朝鲜调式与中国五声调式之间的关联。

②了解朝鲜代表性乐器与中国文化之间的传承。

(2)总结朝鲜音乐的特点
①旋律特点:学生边唱《阿里郎》的旋律,边画旋律线。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歌曲除旋律多采用中国的五声调式外,其旋律与朝鲜多丘陵的地形地貌之间的关系。

②节拍特点:聆听电视剧《大长今》主题曲和一些朝鲜著名的歌曲,总结出多为三拍子和三拍子倍数的节拍特点。

三、课堂小结:
1、出示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复习题:(略)
2、教师:纵观日本和朝鲜民族的音乐文化,无不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

我们在自豪的同时,也应感叹人类吸收、借鉴和仿效外来文化,并巧妙加以融合,逐渐本土化的能力。

3、课后作业:背唱《樱花》,请大家把你现在对日本音乐文化的了解与感受融入到你的歌声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甘美兰”《蜡烛舞》《短颈乌德》《曼德》。

2、竖笛演奏《苏丽珂》。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甘美兰”、蜡烛舞、短颈乌德、曼德、竖笛演奏《苏丽珂》,开扩审美视野,激发、培养学生尊重、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愿望和态度。

2、运用对比欣赏的方法,进一步了解、体会亚洲不同地区和国家音乐的风格特点。

3、了解“甘美兰”乐器合奏形式;了解“拉格”和“塔拉”。

教学重点:
1、了解、体会亚洲不同地区和国家音乐的风格特点。

2、了解“甘美兰”乐器合奏形式;了解“拉格”和“塔拉”。

教学难点:
教学实践有限,教学内容多而分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上节课所学歌曲《樱花》及都节调式。

2、出示地图,展示本节课要学作品的地理位置。

二、新课教学
东南亚——印尼、泰国
1、“甘美兰”
教师:印尼本土音乐文化的代表是“甘美兰”的乐器合奏形式。

(1)教师:请同学们听“甘美兰”的演奏音频,通过聆听作品判断有哪种类型的乐器。

(2)教师出示“甘美兰”合奏图片,帮助学生分析这种合奏形式是以何种打击乐器为主。

(3)教师:再次聆听“甘美兰“,请学生思考旋律与节奏是多重复还是多变化?
(4)教师总结甘美兰音乐。

(5)欣赏“甘美兰“演奏图片,请学生总结”甘美兰“特点,教师讲解锣群文化。

2、蜡烛舞
(1)教师介绍东南亚的历史文化及泰国舞蹈及泰国舞蹈的舞姿。

简单介绍泰国的“蜡烛舞“。

(2)请学生观看视频:泰国《蜡烛舞》,仔细观察舞蹈表演时手持蜡烛的动作,请同学们模仿及互评。

(3)教师:再次欣赏作品,请同学们思考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及音乐特点是什么?
3、短颈乌德
(1)简要介绍阿拉伯的音乐。

(2)观看视频,通过观看视频请学生表述一下乌德琴的外观。

教师总结。

(3)欣赏《短颈乌德》,思考作品的旋律、节奏特点。

(4)教师拓展介绍乌德琴。

(5)请学生比较观察琵琶与乌德琴的图片,寻找异同。

4、曼德
(1)观看印度影片片段,体会印度的风土人情。

同时请学生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印度音乐。

(2)教师出示印度音乐家香卡演奏西塔尔琴的图片,简单介绍西塔尔琴。

(3)欣赏西塔尔琴独奏,请学生边听音乐边用手划出作品的旋律线。

(4)结合影片中的印度音乐,总结印度音乐的风格特点。

(5)知识点的介绍:拉格和塔拉。

5、学习竖笛演奏《苏丽珂》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re音,并分两个声部自主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竖笛吹奏《苏丽珂》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竖笛的演奏,培养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竖笛的信心。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示范、模拟、对比、无声练习指法等手段,迅速掌握高音re’的演奏指法。

三、知识与技能
1、复习竖笛演奏姿势及基本呼吸方法。

2、复习C大调音阶各音级指法,学习re’的奏法,并能够熟练合奏《苏丽珂》。

教学重点:
复习C大调音阶各音级指法,学习re’的奏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吹出干净动听的音色,合奏时做到声部均衡。

教具准备:
八孔竖笛一支、八孔竖笛多媒体课件介绍、构造及演奏姿势图、竖笛演奏曲乐谱。

教学过程
1、教师:在本单元学习中,大家了解了亚洲各地丰富多彩的民间乐器及其美妙的音色,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竖笛的演奏技法,奏出更美妙、更动听的旋律。

2、教师播放电视剧《悬崖》视频片段,问:这部电视剧的名称是什么?歌曲的名称和情绪是什么?
3、教师介绍作品。

4、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演奏这首歌曲。

教师出示《苏丽珂》乐谱。

学生分声部视唱旋律。

注意附点节奏及音准,可随钢琴伴奏进行。

教师出示高音指法图并示范演奏。

5、教师:吹奏re’时只有左手中指按孔,笛身容易晃动,所以吹奏时要注意右手的大指应帮助扶稳笛身。

请大家按图无声熟记re’的指法。

6、教师指导学生复习音阶演奏指法,注意演奏姿势、气息控制、闭孔严密、音色干净。

学生按教师手指《苏丽珂》旋律图谱,分声部无声练习。

教师分声部钢琴伴奏《苏丽珂》的旋律,学生分声部演唱旋律,手指随旋律无声练习指法。

熟练后随琴有声合奏全曲。

教师总结。

教学后记:
本节课为保证学生竖笛学习顺利进行,“温故而知新”尤为重要。

由电视剧导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从无声到有声训练,从图谱记忆到旋律记忆,课迅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