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1-土壤有机质

第二章-1-土壤有机质

对金属离子的作用:通过络合、氧化还原、溶解等 作用降低或消除重金属离子的毒害作用
对农药的有机污染物的固定作用:
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
三、土壤有机质管理的目标
保持O.M平衡和维持O.M 在适当水平 平衡 : 矿化←→腐殖质化
1、矿化率 每年因矿化作用而消耗掉的有机质数量占土 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数
矿化消耗掉的有机质 矿化率 = 土壤原来有机质总量 ×100%
自然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可达:50-200g·Kg-1 一些森林土壤有机质:300g·Kg-1
有机质土壤:耕层土壤含量高于200g·Kg-1的土壤 矿质土壤:耕层土壤含量低于200g·Kg-1的土壤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转化
二、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与转化
1、矿质化
定义:有机→无机;复杂→简单
1)糖类
解:
年消耗有机质=150 000 kg× (1-15%)×20×2%=51 kg
紫云英×(1-90%)×0.20 = 51 kg
紫云英 = 2550 kg
四、土壤有机质管理措施 开源: 节流:
1、增加外来有机质数量 2、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 3、少耕或免耕 4、旱地改水田 5、调节有机质转化条件
土壤腐殖质的分离提取和分组
多糖→单糖→CO2 + H2O +热能多 (好气条件)
→有机酸 + CH4 + H2 + CO2 + H2O + 热能少 (厌氧)
分解速度:己糖﹥淀粉﹥半纤维素﹥纤维素
2)脂肪、树脂等分解缓慢,不彻底
• → H2O + CO2 + 热能 • →有机酸 • →多酚类
3)木质素最不易分解,分解最慢
含有芳香环,以多聚体形态存在 植物残体中木质素含量高,还会使蛋
四、分子结构及化学特征 分子量几千~几万 许多取代基,多种官能团 电性、吸附性
第二节 土壤腐殖质的组成与性质
五、形状、颜色、吸水性、稳定性 疏松球形、黑褐色、吸水力强
六、随生物气候条件而变化
– 在我国,由东向西,土壤腐殖质含量逐渐减少
胡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HA/FA),能说明腐殖质的 形成条件和分子质量的复杂程度
白质、多糖类不易分解
4)含N有机化合物 水解作用: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氨化作用:氨基酸→氨 硝化作用:氨→ 硝态氮 反硝化作用:硝态氮→NO2、NO、N2
5)含P有机化合物 核蛋白→核酸→磷酸
二、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与转化
2、腐殖化
定义:中间产物→复杂 两阶段 :
产生原始材料 重新合成 有机物质→相对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腐殖质
土样 除去动植物残体碎屑
磨碎过筛后的土样 用NaOH稀液浸提过滤
黑色残余物 (胡敏素)
溶液 酸化过滤
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粘结性、塑性适中;持水能 力增加;结构性变好;耕性好;通透性适中; 增温…
改善土壤化学性质:保肥力、供肥性、缓冲性等方 面得到提高。
生理活性。
讨论:土壤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含量是 否越高越好?
CO2和O2的矛盾 发热(发酵) 有毒物质的积累(脂肪酸、H2S…) 支撑性降低
二、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
2、来源与形态 新鲜的动植物残体 半分解的有机物质 腐殖物质 非常复杂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转化
3、组成
C、H、及
相近的化合物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木质素脂肪、蜡脂、树脂和单宁
4、土壤中的含量
一般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超过 50 g·Kg-1 华北、西北地区:10 g·Kg-1 南方水田:15-35 g·Kg-1 东北黑土:80-100 g·Kg-1 菜园土:20-30g·Kg-1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生物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转化 第二节 土壤腐殖质 第三节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与管理 第四节 土壤生物与土壤酶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转化
一、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的概念
1、定义 广义:指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分解和合 成的有机化合物 狭义:主要指有机质残体经微生物作用形成的一类 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高分子有机化 合物,即土壤腐殖质(humus)
5、植物残体的C/N比率
C/N比: ➢ C:能源和躯体材料 ➢ N:蛋白质
C/N ≈25 : 1时分解快
生产中: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
第二节 土壤腐殖质的组成与性质
一、概述 特殊的高分子化合物,结构复杂,性质稳定 是混合物,一种有机无机复合体 • 主体是腐殖酸及其与金属离子相结合的盐类 • 吸附其它简单化合物
二、可分离出不同组分 胡敏素:黑色,不溶 胡敏酸(HA):分子量大,改善土壤结构 富里酸(FA):酸性强,促进养分有效化
第二节 土壤腐殖质的组成与性质
三、元素组成 C、H、O、N、P、S C:55~60%(平均58%) N:3~6%(平均5.6%) C/N=10~12 : 1 C:N:P:S=100~120 : 10 : 1 : 1 少量的Ca、Mg、Fe、Si
HA/FA比值越大,腐殖酸的结构越复杂;反之,则 结构越简单
– 北方大多数土壤, HA/FA﹥1,以胡敏酸为主 – 南方土壤, HA/FA﹤1,富里酸占优势
第三节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与管理
一、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提供和活化植物和微生物所需的养分和能源(持久、 平衡;活化矿物中的元素、P等)
三、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
1、水、气、热条件
适宜温度:25~35 ℃ 含水量:接近最大持水量的60% - 80% 通气状况 通气良好:利于养分的释放 过湿,通气不良:累积中间产物,利于 有机质的合成和积累
2、土壤质地 越粘重越难分解 粘粒-腐殖质复合体
3、土壤酸碱性 适宜pH 6.5~7.5
4、植物残体特性 易分解成分 鲜嫩程度 紧实程度 粉碎程度
2、腐殖化系数
在机物料投入土壤一年后形成的腐殖质的量 与原来有机物料总量的比值。
腐殖化系数 =
新形成的腐殖质 施入的有机物总量
例:某土壤有机质含量20 g/kg,矿化率为2%,每亩 耕层土壤重量为150 000kg,重量含水量为 15%。 问每年每亩要消耗多少有机质?每年要施多少紫 云英(腐殖化系数为0.20,含水量90%)才能使土 壤有机质含量保持平衡(不下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