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文本 范 蠡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三户(今河南南阳)人,春秋后期越国名臣。
他晓天文,识地理,善机变,文韬武略,无所不精。
位列越大夫后又擢为右将军、相国。
范蠡在勾践穷途末路、身为奴仆之际,挺身而出,随勾践一起入吴驾车养马。
勾践返国后,拜范蠡为相国。
范蠡果然善理内政,他首先在今绍兴卧龙山下建立了小城,接着又利用这一带孤丘地形,建立了与小城毗连的大城,这样就建成了国都大越城。
范蠡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从公元前480 年开始,越国对吴国进行了报仇雪耻的战争。
范蠡在作战中身先士卒,亲冒矢石。
公元前473年,越国军队终于攻克吴南城,灭掉吴国。
一、字音范蠡.(lǐ) 戮.力(lù) 会稽..(Kuài)(jī) 鸱.夷子皮(chī) 喟.然(kuì) 藜藋..(lí)(diào) 褐.器(hè) 穷阎.(yán) 二、通假字①还反.国 反,通“返”,返回 ②今既以.雪耻 以,通“已”,已经 ③复约要.父子耕畜 要,通“邀” 三、一词多义(1)居⎩⎪⎨⎪⎧①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 动词,囤积②居.甚贫然 名词,住处③庄生虽居.穷阎 动词,居住(2)且⎩⎪⎨⎪⎧①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 连词,况且②且.遣其少子 副词,将要 (3)所⎩⎪⎨⎪⎧①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 名词,住所②听其所.为 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4)然⎩⎪⎨⎪⎧①范蠡喟然.叹曰 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之后, 表示状态②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连词,表转折,但是③勿问所以然.代词,这样 (5)故⎩⎪⎨⎪⎧①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 名词,以前②故.金至,谓其妇曰 连词,所以③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 名词,缘故 (6)信⎩⎪⎨⎪⎧①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 名词,信用②楚王素信.庄生 动词,信任 (7)独⎩⎪⎨⎪⎧①独.以德为可以除之 副词,只②独.自欢幸 副词,单独 四、古今异义①号令中国..,以尊周室 古义:中原。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所以..不死,为此事也 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③逐什一..之利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十加一所得的数目。
④庄生羞为儿子..所卖 古义:小儿辈的人。
今义:男孩子(对父母而言)。
五、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①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 名词作动词,做出 标志②而怀.其重宝 名词作动词,怀揣 ③北.渡兵于淮 名词作状语,向北 ④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 名词作状语,像对待老师一样 (2)动词的活用①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动词作名词,携带的 东西②北渡.兵于淮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渡过 ③未必能生.中子也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 (3)形容词的活用①乘坚.驱良.逐狡兔形容词作名词,上等的车子;好马②既苦.身戮力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辛苦③庄生羞.为儿子所卖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④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哀六、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①慎无与争事省略句译文:千万不要与(他)发生争执。
②朱公居陶省略句译文:朱公住(在)陶地。
③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被动句译文:过去您在会稽被侮辱。
④耕于海畔状语后置句译文:在海边耕作。
⑤载以一牛车状语后置句译文:用一辆牛车载运。
⑥庄生羞为儿子所卖被动句译文:庄生被小儿辈出卖深感羞耻。
1.请具体说说范蠡的才能表现在哪些地方?[名师指津]主要表现在做官、理家两个方面。
[我的理解]范蠡可谓贤能之人。
做官,能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终使国富民强;理家,能辛苦劳作、惨淡经营,终使家产累积数十万,被人们称颂。
像范蠡这样能上能下、先官后民的人,在中国历史上也可谓屈指可数。
2.本文写范蠡营救儿子的故事,主要写其长子没办成事的经过,这似乎与刻画范蠡这一人物形象关系不大,你如何理解文章的这一构思?[名师指津]从侧面塑造范蠡形象的角度来思考。
[我的理解]通过他的长子没能按照他的意图成功救出二儿子之事,从侧面表现了范蠡的善谋和深知人性的特点,是对范蠡形象的进一步补充和刻画。
3.《范蠡》一文在人物塑造上主要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名师指津]从描写角度来分析组织答案。
[我的理解]在人物塑造上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在辅佐越王和隐姓埋名成为富豪的故事中,以正面刻画范蠡为主。
而在营救二儿子的情节中,则是以侧面描写刻画范蠡的聪明智慧。
4.范蠡救子之事叙写得颇为曲折有致,富有戏剧性。
但也有人认为此节文字“必好事者为之,非实也”,谈谈你的理解。
[名师指津]理解应具有自己的看法,可肯定,也可否定。
[我的理解]观点一:从文中记叙范蠡的人物形象来看,“范蠡救子之事”能够让人信服。
范蠡对身边人的为人秉性了如指掌,对事物发展的预测准确无误,他对人生敏锐的洞察力使他对事情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不得不让人心悦诚服,这是范蠡睿智的证明。
司马迁对范蠡的这种叙写应该是符合历史的,对范蠡的人品也是完全赞赏的。
观点二:文章存在明显的矛盾之处。
范蠡智慧超人,不应对长男听之任之,坐以待毙,而“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的庄生也不必与儿辈过于计较,而应大度、宽容些,因为这终归是人命关天、死而不复的大事。
不过,杀人者抵罪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司马迁对范蠡这些人的本事虽然不得不佩服,但对他们的人品,却不见得多么赞赏。
观点三:这则故事的真正的意思是说,以范蠡之智,明知事情的结果,但也只能是无可奈何,因为派长子去,亡次子,派少子去,长子亡;读历史,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去读。
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范蠡侍奉越王勾践,辛苦惨淡、勤奋不懈,与勾践运筹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谋划二十多年,终究灭亡了吴国,洗雪了会稽的耻辱。
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越军)向北进军到达淮河,来接近齐、晋边境,号令中原各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
还反国,以尊崇周室,勾践凭借这称霸,范蠡做了上将军。
回国后,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
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范蠡认为盛名之下,难以长久,况且勾践的为人,可与之同患难,难与处安。
为书辞勾践曰:“臣闻主忧臣劳,难与之同安乐。
写信辞别勾践说:“我听说,君王忧愁臣子就劳苦,主辱臣死。
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君主受辱臣子就该死。
过去您在会稽被侮辱,我之所以未死,为此事也。
今既以雪耻,臣请是为了灭掉吴国,报仇雪耻。
现在既然已经洗雪耻辱,臣请求从会稽之诛。
”勾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您按照主辱臣死的罪名治罪。
”勾践说:“我将和你平分越国,不然,将加诛于子。
”范蠡曰:“君行令,臣否则,就要加罪于你。
”范蠡说:“您可推行您的命令,臣子我仍行意。
”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依从自己的心愿。
”于是(他)打点包装了细软珠宝,与随从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船从海上离去,始终未再返回越国。
于是勾践划出会稽山作为范蠡奉邑。
为范蠡收取俸禄的封地。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范蠡乘船从海上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自称“鸱夷子皮”,耕于海畔。
苦身戮力,父子治产。
在海边耕作。
吃苦耐劳,努力生产,父子合力经营产业。
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
齐人闻其贤,以为相。
住了不久,积累财产达几十万。
齐人听说他贤能,让他做了国相。
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范蠡叹息道:“住在家里就积累千金财产,做官就达到卿相高位,此布衣之极也。
久受尊名,这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了。
长久享受尊贵的名号,不祥。
”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不吉祥。
”于是归还了相印,全部发散了自己的家产,送给知音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
好友及同乡邻里,然后携带着贵重财宝,秘密离去,到陶地住下来。
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
他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做买卖的道路通达,经商可以发财致富。
于是自谓陶朱公。
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于是自称“陶朱公”。
又约集父子一起耕田养畜,买贱卖贵,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
居无何,则致资等待时机,买卖物品,以获得十分之一的利润。
过了不久,家资累巨万。
天下称陶朱公。
又积累到巨万。
天下人都称道陶朱公。
朱公居陶,生少子。
少子及壮,而朱公朱公住(在)陶地,生了小儿子。
小儿子成人时,朱公的中男杀人,囚于楚。
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
二儿子杀了人,被楚国拘捕。
朱公说:“杀人者抵命,这是常理。
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可是我听说家有千金的人家的儿子不会被杀在闹市中。
”告其少子往视之。
乃装黄金千溢,于是告诫小儿子前往探望二儿子。
便打点好一千镒黄金,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
且遣其少子,装在粗布袋子中,用一辆牛车载运。
将要派小儿子出发办事时,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
长男曰:“家有长子朱公的长子坚决请求去,朱公不同意。
长子说:“家里的长子曰家督。
今弟有罪,大人不遣,称作代替父母管家的人。
现在弟弟犯了罪,父亲不派长子去,乃遣少弟,是吾不肖。
”欲自杀。
却派小弟弟前去,这说明我无才能。
”长子说完想自杀。
其母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他的母亲又替他说:“现在派小儿子去,未必能救二儿子命,而先空亡长男,奈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却先白白死了大儿子,怎么办?”朱公不得已就派了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
曰:写了一封信(要大儿子)送给旧日的好友庄生。
(并对长子)说:“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到楚国后,要把千金送到庄生家,一切听从他去办理,千万无与争事。
”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
不要与(他)发生争执。
”长子走时,也私自携带了几百镒黄金。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藋(长子)到达楚国,看见庄生家背靠着外城,披开野草才能到门,居甚贫然。
长男发书进到达庄生家门,居住条件十分贫穷。
长子打开信,向庄生进千金,如其父言。
庄生曰:“可献了千金,完全按照父亲所叮嘱的来做。
庄生说:“你可以疾去矣,慎毋留。
即弟出,勿问所以然。
”赶快离去了,千万不要留在此地。
等弟弟释放后,不要问原因。
”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长子已经离去,不再探望庄生,但私自留在了楚国,把自己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携带的黄金送给了在楚国主事的达官贵人。
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庄生虽然住在穷乡里巷,可是由于廉洁正直在楚国很闻名,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
及朱公进金,从楚王至以下都把他当作老师尊重。
等到朱公献上黄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
(他)并非有心收下,只是想事成之后再归还给朱公以示讲信用。
故金至,谓其妇曰:“此朱公所以黄金送来后,(他)对妻子说:“这是朱公的钱财,(以后要之金。
有如如数归还朱公。
但哪一天归还却不得而知,)这就如同哪一天病不宿诫,后复归,勿动。
”而朱公长男生病也不能事先告知别人一样,千万不要动用。
”但朱公长子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