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法制新闻稿件法院的新闻宣传工作是弘扬法治精神、铸造法律理念的重要阵地,也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延伸。
做为法制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法院的新闻宣传对于为法院的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和司法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增进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凝聚力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法制新闻概念及写作基本要求(一)法制新闻的概念法制新闻是指以法制事件、法制问题、法制动态为依托的新近发生的法制事实,其具有法制信息传播、法制宣传教育、法制舆论监督、法制预警引导、法制咨询服务、法制文化传承等作用。
新形势下,法院的审判工作越来越广泛地受到社会的关注,越来越多地引起新闻舆论的注意。
只有不断加强法制新闻报道,大力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才能保证审判工作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为审判工作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使法院的工作始终处于主动和有利的地位。
法制新闻稿件与法院公文材料不同。
公文是一种告示性的文体,它具有语言直白、条理分明、概括性强的特点,整篇结构注重逻辑思维。
而法制新闻是一种张扬性文体,它具有语言简洁、事例生动具体、就事论事、突出点上情况的特点,文章结构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并重。
公文主要是围绕职能工作的进行而出台的,具有布置、小结、推广的效益,目的在于研究总结,其受众范围主要是在系统内或同行中。
而法制新闻是一种面向大众的社会文体,它的基本功能就是宣扬、推广,它追求的是让最多的人了解某一事件或人物,受众比起公文的人数多,层次多,范围广。
公文讲求观点数据,讲求思想性、逻辑性。
而法制新闻讲求典型性、新颖性、启示1性、讲求宣传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法制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从总体而言,撰写法制新闻稿件要注意掌握“五性”,即客观性、真实性、公正性、严肃性和及时传播性。
1、客观性作为法制事实在新闻稿件中的反映,法制新闻稿件必须遵循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原则,而不能凭主观想象行事。
事实的本来面貌是什么样,稿件就应当是什么样,不能随意加入主观虚构的东西和主观情绪,更不能凭空想象。
稿件中涉及的法律条文及司法解释,也必须尊重它们的本来面貌,绝不容许凭主观想象随意编造或者随意曲解。
2、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没有真实性,也就没有了新闻赖以生存的基础。
在法制新闻中,稿件叙述的事实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有任何的差错、虚构、夸大或缩小。
比如人名、地名、时间、地点、数字、引语和法律条文、法律解释等都必须与实际相符合。
作者所阐述的思想观点,即对事实的判断、评论、分析,也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不能张冠李戴,不能随心所欲、添油加醋、画蛇添足,所有的评论、判断、议论,都必须符合事实。
3、公正性法制新闻稿件必须做到报道公正,以体现法制的公正与公平原则。
在写作中,我们面对原告、被告双方,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搞远近亲疏。
既要认真听取原告一方的控诉,又要认真听取被告一方的申辩;既要反映原告的诉讼请求和理由,也要反映被告的答辩理由和要求。
在某些媒介报道中,往往只报道或者比较详细地报道媒介自认为正义一方的诉讼请求和理由,而对另一方的答辩理由和请求忽略不表,或者以极其简略的话语一笔带过,这些做法都是不公正的。
24、严肃性法制新闻稿件面对它所叙述的事件或者案件,必须言之在法,言之在理,严格按照法制既定的程序行事,按照既定的程序去写作,从而体现法制的尊严。
比如我国司法审判实行的二审终审制度,一个案件只有经过二审终审才算终结。
如果一个案件只是一审判决了,我们的稿件就说案件已经审理终结了,这就违反了程序。
法制新闻稿件的内容也必须都是严肃的,即使是那些凶杀、贪污贿赂、走私贩毒案件,从法制的范畴来分析,都是严肃的,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违法犯罪与护法处罚,都是严肃的话题。
法制新闻稿件在面对这些事实时,必须站在法制的严肃性上作出应有反应,而不能抱着欣赏的态度、猎奇的态度、宣扬的态度去渲染,以致将严肃的法制精神淹没在庸俗的情节之中。
否则,那就不是法制新闻稿件,而是社会花边新闻稿件。
5、及时传播性在社会生活中,与法制相关的各种信息层出不穷,千变万化。
法制新闻稿件的内容必须是新近发生的、是大多数受众尚未知晓因而渴望及时知晓的新鲜活现的法制信息。
如果所写稿件的内容已经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陈年旧账,那就不是法制新闻稿件,而是法制常识或法制历史的翻版了。
二.法制新闻的基本结构及写作技巧作为新闻报道在法制领域的反映,法制新闻稿件最为常见的体裁形式主要有法制消息、法制通讯、法制特写和法制评论四种。
其结构均一般分为标题、导语、主干和结尾四部分。
(一)标题标题,也称题目,是用来揭示或评价文章内容的文字,是文章内容的高度集中和概括。
标题一般分为主题(正题)和副题(辅题)。
主题是标题最主要的部分,集中阐述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副题对主题进行引出衬托或补充说明。
新闻的标题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点3明文意,二是吸引受众。
美国学者指出,“在今天繁忙的社会中,报纸读者在很大程度上是标题的浏览者。
”1990年波音特媒介研究所和盖洛普“跟踪所”研究所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读者读过56%的标题,相比之下,调查对象只读过25%稿件正文。
可见,标题在以文字为传播媒介的报刊中是多么重要。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神来之笔。
做标题,一定要抓住文章中最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文字一定要准确、生动、简洁。
一篇文章,如果标题做好了,就等于成功的一半。
那么,什么样的标题才算是“好标题”呢?就法制新闻稿件而言,可以概括为如下六条:1、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闪烁着法治精神标题应与作品的法制内容和谐统一,具有一种严肃性和凝重感,能体现出法律的尊严和法治的精神。
例如:主题:房山判决首例单位行贿案这个标题严肃、凝练,直奔主题,突现了法制的尊严,明快而准确地传递了与案件相关的几个信息:案件判决的地点(房山);案件审判状态(已经判决);案件的性质(单位行贿);案件的意义(首例)。
特别是“判决”和“首例”这两个词,在这里以一种明确无疑的语气,对“单位行贿案”进行了“宣判”,充分显示法制对此类犯罪案件严惩不贷的精神。
2、新鲜夺目,引人人胜,令人一见倾心。
标题的内容和文字,都要力求做到“三新两鲜”,即新鲜、新奇、新颖和鲜明、鲜亮,能一下子抓住受众的注意力。
例如:两行题:衢州开通反腐网站“伊妹儿”揪出五贪官这两行题,借用新生事物,特别是用网友们所喜欢的新名词“伊妹儿”为题,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新鲜活泼,很有创4意。
3、形象生动,如睹其人,如见其物,“如见佳宾”标题要尽量运用比喻、拟人、状物等手法,力求生动、形象,能在瞬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主题:“黄金”枷锁最沉重副题:薛玉泉受贿犯罪案启示录“受贿犯罪案”,是以贪“财”为特征的。
财又与“钱”相连;而“黄金”则通指金钱财物。
该例主题以“…黄金‟枷锁”借喻受贿犯罪,不仅形象生动,而且非常贴切。
“最沉重”三个字既“传神”,又“传情”,刻画了犯罪分子为金钱所累而受到法律惩罚的万般无奈和悲哀。
4、提纲挈领,突现新闻要素“何地”、“何事”与“何人”此处的“提纲挈领”,不是指抽象化和概念化,而是指要将新闻最基本的要素,起码是其中的三四个要素,诸如“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等提炼到标题中来,让它们一破题就立即闪亮登场;而不要漫无边际,把一些无关重要的内容做成标题。
例如:肩题:行贿成克杰财产说不清主题:原北海公安局副局长周贻胜受审这条标题,以正题标明受审人的姓名、原单位和职务,以肩题点明受审理原因,把几个新闻要件交代得一清二楚,使读者一目了然。
5、晓畅易懂,一呼百应,珠玑闪烁,回昧无穷标题的语言既要做到晓畅易懂,琅琅上口,可以在广大受众中一呼百应,又要注意凝炼和富有文采,耐人寻味。
例如:主题:“黑吃黑”引发“案中案”副题:震惊京都的“卫益行”特大经济犯罪案黑幕揭秘5这组标题充分运用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熟语”为题,但同时又赋予它们法律的含义,以“黑吃黑”和“案中案”喻指案情的复杂性,晓畅通达,耐人寻味。
6、正副主宾,互相呼应,相辅相成,合力扛鼎标题的正题、副题,要主次分明,搭配得当,更要互相呼应,形成合力,以完成标题肩负的重任。
例如:主题:首都“王海”走上法庭讨说法副题:北京首例消费者索赔纠纷案即将开庭这是一组多行题,主题标明诉讼主体和诉讼要求,开门见山,令人心明眼亮;副题预示庭审即将开始,结果如何自有分晓——两题各自独立,又互相呼应,使该组标题具有很大的容量和冲击力。
(二)导语导语,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吸引和指导受众接受新闻的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信息。
导语位于文章的开端处,先用极简要文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唤起读者注意,使阅者脑子里先得一点概念,不得不继续看下去,即所谓的“力片言以居要”。
美国《底特律新闻》社论家杰克·海墩说:“导语——能否吸引人往下看的关键”,“如果导语索然无味,读者看完导语就不向下看了。
”可以说,导语担负着揭示稿件主题和吸引读者的重要任务,在文章中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那么,怎样写好文章的导语呢?《新闻与写作》杂志曾进行过综合分析,笔者读后受益非浅,现拿来以飨大家。
1、巧设悬念“人们大都因为将遗失物及时送归原主赢得赞誉,但一名出租汽车司机却因没有这样做而受到表彰。
今天,他荣获了三等功证书和奖金。
”这则导语读后是不会把报纸放下的,因为兴趣促使读者把缘由弄清。
看完之后,“包袱”自然解开,原来是出租车司机拾得装有6巨款提箱后,没有及时寻找失主,而是送到公安机关,结果帮助破获了一起重大受贿案。
这种戏剧性的悬念在导语中运用得好,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对提高或强化新闻本身的价值会很有帮助。
2、发挥联想导语写作中要善于发挥联想,将稿件的事物同读者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使作者的经验和读者的经验产生呼应,这是作者和读者实现心理上接近的有效办法。
“…千军万马‟,…马‟的概念需要来一个更新了。
今天的人民解放军,伴随着集团军的出现,汽车、坦克、直升机已成为主要机动力量,铁马代替了军马。
”“千军万马”,历来用以描绘军队的这个成语如今用在人民解放军身上不那么贴切了,“千军”犹可,“万马”那个“马”字已经不是原来意义的“马”了,“马”的概念需要来一个更新了。
这样一联系,导语的内涵就陡然丰富起来,引发读者对古与今的联想。
3、增强导语权威性要使新闻稿件产生最佳的传播效果,应在导语中交代消息来源。
“新华社沈阳电沈阳市人民政府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告,连续亏损10年、负债额超过全部财产三分之二的沈阳市防爆器械厂破产,并收缴其营业执照。
”这条导语的第一句话就交代了新闻来源:“沈阳市人民政府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告”,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
4、抓住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同样的新闻事实,从不同角度观察,就可以看到不同价值,写出不同的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