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措施交底
安全技术措施交底
交底内容:
3.1技术交底
3.1.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符合设计要求。
3.1.2、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不离析、不分层、组成成份不发生变化,并能保证施工所需的稠度。
3.1.3、在浇筑工序中,应控制砼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浇筑如发现砼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变化,要及时进行二次拌合处理;
3.1.4、浇筑时应注意防止砼分层离析,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米,在竖向结构中浇筑砼的高度不得超过3米,否则采用串筒、溜槽等下料。
要密切注意模板、支架的变化,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米取措施补救。
3.1.5、砼在搅拌后应尽快浇筑完毕,使砼保持一定的工作度,以免操作困难。
3.1.6、每一工作班必须进行1~2次坍落度检查, 确保水灰比的正确性。
3.1.7、搅拌应以颜色均匀一致为宜。
3.1.8、震动时,插入点应均匀。
应做到快插慢放。
应防止混凝土空洞及分层。
3.1.9、混凝土拆模后及时浇水养护。
请现场监理进行外观和几何尺寸的检查。
3.2安全交底
3.2.1、车辆运输混凝土时,现场道路应平整坚
安全技术措施交底
交底内容:
3.1技术交底:
3.1.1、以钢模板为主,模板及支撑能保证各部分形状尺寸相互间位置的正确性,模板及其支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支架支撑在基土上时,基土应密实,且必须加设垫板。
能可靠地承受所浇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
以及在施工中所产生的荷载。
钢模板及配件应严格检查,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经修理后的模板也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
3.1.2、模板的接缝必须严密,不得漏浆,浇筑前应及时清除杂物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应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的隔离剂。
同一一截面的模板错缝安装。
3.1.3、浇筑混凝土之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3.1.4、模板支撑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0mm以内,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控制在2mm 以内,轴线偏差控制在5mm以内,截面尺寸偏差控制在土10mm以内。
3.1.5、模板按混凝土几何尺寸安装。
其安装后经施工队自检报项目部及监理方检查验收。
3.1.6、模板拆模必须保证土有足够强度时方能拆模,拆模过程中,应充分做好成品保护,严禁损坏成品。
安全技术措施交底
交底内容:
3.1、技术交底:
3.1.1、石材的强度等级必须满足设计强度Mu30 无风化剥落和裂纹,色泽均匀,无污染,单个石材断面尺寸不得小于300mrp
3.1.2、砂浆强度等级为M10砂浆配合比按照水泥:砂=1: 5.0,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墙前用1 : 2水泥砂浆勾凸缝30 X 20mm上下层应交错砌筑,错缝不得小于80mm
3、砌筑毛石挡土墙的第一皮石块应座浆;并将大面向下;砌筑石料基础的第一皮石块应用丁砌层座浆砌筑;
4、每砌3〜4皮为一个分层高度,每个分层高度应找平一次;
5、挡土墙的泄水孔位置设置均匀,沿纵横向各
2〜3m布置,泄水孔附近用粗颗粒材料覆盖,范围为R= 300的球状;
6、挡土墙内侧回填土必须加入25%的狗头石和碎石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为小于300mm
7、挡土墙外侧3m范围内回填土必须加入30% 的狗头石和碎石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为小于
300mm
&挡土墙分段处设伸缩缝,缝宽30 mm缝内
两侧要求平整,线条整体垂直;
9、挡墙砂浆试块制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实验
安全技术措施交底
交底内容:
3.1.技术交底:
3.1.1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试验,其结果要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3.1.2钢筋加工前,应检查钢筋,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后再加工运至绑扎部位。
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钢筋品种、规格、数量、位置是否正确。
3.1.3钢筋加工下料时各构件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弯钩制作方法、尺寸等各项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
3.1.4钢筋焊接的焊条应符合规范要求,焊接采用双面搭接焊,搭接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焊工要有资格证。
基础钢筋施工主要要求:
a、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是否正确。
b、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c、钢筋网片长、宽偏差在土10m m内,网眼尺寸在± 20mn网片对角线长小于等于10mm
柱子钢筋施工主要要求:
a.柱插筋均分二次与上部结构搭接并焊接,插筋锚固长度为40d(d为钢筋的直径)。
b.框架柱纵向钢筋连接为双面搭接焊,焊接长度为6d,钢筋焊接接头位置相互错开大于35d,且不小于500mm同一侧面钢筋不能在同一截面焊接,按上述原则错开50%。
安全技术措施交底
交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