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学课程标准

金融学课程标准

陇东学院经济学专业课程标准《货币银行学》1、课程编码:0332308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3、总学时:54学时,具体分配见各章安排。

4、学分:3学分5、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6、选用教材:曹龙骐主编《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三版。

7、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及特点:《货币银行学》是经济学科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财经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

它在整个财经类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为财经类各专业学生准备经济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8、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金融活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全面系统地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金融运行的机理或规律,并且能够运用有关理论知识分析中国经济和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分析全球范围内金融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培养学生的金融理论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引言、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利息与利息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

10、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

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2学时)要求和说明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金融的含义、功能的变革及对现代金融业的定位,掌握金融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金融含义的界定二、金融功能的变革三、现代金融业的定位四、金融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货币概述(6学时)要求和说明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货币“质”与“量”的规定性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与国际货币制度,掌握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的内容和货币制度的演变。

第一节货币“质”的规定性一、马克思科学地解开货币之“谜”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并反映特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三、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思考题:1.马克思是如何分析货币起源的?2.如何全面科学地表述货币“质”的规定性?3.试述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的类型。

第二节货币“量”的规定性一、西方学者的观点二、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三、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及其纠正四、货币量的层次划分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2.试述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的根源及其后果。

3.什么是货币量层次划分?我国划分的标准和内容如何?第三节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以价格形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二、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易的媒介三、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四、贮藏手段:货币购买力的“暂歇”五、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思考题:1.什么是价值尺度?它与价格标准的关系如何?2.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有哪些特点?3.与流通手段相比,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有哪些特点?4.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货币的贮藏作用有哪些进展?第四节货币制度及其演变一、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及其演变二、我国的货币制度三、我国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四、国际货币制度思考题:1.货币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2.为什么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3.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哪些特点?它在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4.为什么说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5.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具有哪些特点?6. 为什么说不理解货币制度及其演变,就不能更好地理解当代金融?7. 一国两制下香港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8.什么是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谋求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什么?目前解决的状况如何?9. 试述国际货币制度改革及前景。

10. 试述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演变发展过程。

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率(6学时)要求和说明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系统了解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信用制度、信用工具及其类型和利息与利率的基础知识,掌握信用的特征、形式和作用及信用、利息与利率的概念和现值、终值;理解利息的本质和利率理论及利率决定。

第一节信用概述一、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二、信用的特征三、信用制度及信用形式四、信用的经济职能五、信用风险防范思考题:1.什么是信用?它是怎样产生发展的?2.试述信用的特征。

3.试述信用的经济职能。

4.试述信用的主要形式。

5.试述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性。

6.试述银行信用的特点。

7.试述信贷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及其相互关系。

8.如何遵循信贷资金运动规律,防范信用风险的产生?第二节信用工具一、信用工具及其类型二、几种典型的信用工具三、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四、信用工具的价格五、金融衍生工具思考题:1.什么是信用工具?它有哪些类型和基本要求?2.什么是金融衍生工具?它有哪些基本功能?第三节利息和利率一、利息的本质二、利息率及其分类三、利率理论及利率决定四、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五、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思考题:1.试述马克思对利息本质的论述。

2.什么是利率?它是如何分类的?3.试述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

4.试述IS-LM框架下的利率决定理论。

5.试述利率杠杠的功能。

6.试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及其重要意义。

第四章金融市场(6学时)要求和说明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及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金融市场的概念、特性及理论,掌握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类型及功能,掌握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黄金市场和证劵投资基金市场的基本知识及理论。

第一节金融市场概述一、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特性二、金融市场的分类三、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四、金融市场的功能五、金融市场的发展思考题:1.如何理解金融市场的内涵与外延?它与普通商品市场相比有什么特性?2.如何对金融市场进行分类?3.金融市场由哪些要素构成?它们各自的特点如何?4.试述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

5.如何理解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第二节货币市场一、短期信贷市场二、同业拆借市场三、商业票据市场四、短期债券市场五、回购市场六、CDs市场思考题:同业拆借市场有哪些主要模式?其共同点何在?第三节资本市场一、股票市场二、长期债券市场思考题:1.我国公司股票上市需要具备哪些条件?2.从影响股价波动的因素入手,论证稳定股市的政策主张。

3.长期债券市场由哪几部分组成?发展我国长期债券市场你有什么样的建议?第四节其他金融市场一、黄金市场二、外汇市场三、保险市场四、证券投资基金市场五、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六、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市场思考题:1.我国外汇市场有哪些缺陷?矫正这些缺陷应该采取哪些举措?2.从影响黄金价格变动的因素入手,预测未来黄金价格变动的趋势。

3.论述我国保险市场高速发展的动因。

4. 比较分析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异同。

5.简述对冲基金的主要特征。

6.简述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

7.各国创业板市场发展采用了哪些模式?第五节国际金融市场一、国际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二、国际金融市场的类型构成三、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思考题:1. 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必须具备那些基本条件?2. 简述国际金融市场及其分类。

3. 什么是离岸金融市场?它有哪些特点?第六节现代金融市场理论一、资本资产定价理论二、有效市场理论三、资本结构理论四、行为金融理论思考题:试述现代金融市场理论的四大理论体系。

第五章金融机构(4学时)要求和说明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演变与现状及西方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状况;解掌握金融金融机构的含义、分类、功能及各金融机构在机构体系中的地位;掌握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状况。

第一节金融机构概述一、金融机构及其功能和类型二、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思考题:1.试述金融机构的功能。

2.试述金融机构的基本类型。

3.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有哪几种制度形式?4.西方国家专业银行的特点是什么?5.什么是投资基金?其组织形式如何?第二节中国的金融机构一、旧中国的金融机构二、新中国金融机构的建立与演变三、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现状思考题:1.我国的金融机构与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相比较有什么异同?2.试述现阶段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第三节国际金融机构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世界银行集团三、国际清算银行四、区域性金融机构思考题:1.试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国际开发协会各自贷款的特点。

2.国际清算银行的主要职能是什么?3.亚洲开发银行的主要宗旨是什么?第六章商业银行(6学时)要求和说明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的基础和发展,重点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结构,掌握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主要业务及其发展趋势,熟悉商业银行主要业务的分析。

第一节商业银行概述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三、商业银行的职能四、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形式思考题:1.当代商业银行是怎样发展而来的?2.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如何?3.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的性质?4.商业银行有哪些主要职能?第二节商业银行业务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四、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思考题:1.试述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组成。

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第三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及其变迁三、《巴塞尔协议》系列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思考题:1.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2.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大小的指标有哪些?3.试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变迁。

4.简述《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5.简述《巴塞尔协议》到《新巴塞尔协议》的修改过程。

第四节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一、中国银行体系的改革历程二、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设思考题:1.简述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历程。

2.简述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目标。

3.简述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4.简述存款保险制度的的作用与问题。

第七章中央银行(4学时)要求和说明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和机构设置,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以及其组织形式等基本知识,理解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的地位、中央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和金融监管原则,掌握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及清算业务,重点掌握中央银行的特殊职能及中央银行开展的特殊金融业务。

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一、中央银行产生的经济背景和客观要求二、中央银行的发展三、中国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思考题:1.试述中央银行产生的经济背景。

2.试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要求。

3.试述二战后中央银行发生了哪些变化。

4.试述我国中央银行的演变过程。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独立性问题一、中央银行的性质二、中央银行的职能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思考题:1.试述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2.试述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

第三节中央银行的业务一、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二、中央银行的资本业务三、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四、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思考题:1.试述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