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八章 电功率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八章 电功率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免费下载网址/电功率感知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电功率概念,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2.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能力目标理解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方法,能根据测量电功率的实验需要,正确选择器材、设计电路和确定实验步骤;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情感目标通过对用电器额定功率的认识在选择用电器时有节能意识;通过对实验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重点难点1.复习重点理解电功率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知道并理解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方法施教策略学生自主复习,教师引导分析归纳2.复习难点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根据测量电功率的实验需要,能正确选择器材、设计电路和确定实验步骤;克服办法典型例题讲解交给学生方法,对比(或类比)分析,强化训练器材电源、小灯泡(带座)若干、保险丝(粗细不同)、铜丝、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视频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启动课堂新课引入今天复习的是电功率,我们知道既是电学的重点,更是难点。

前面布置了简单的复习提纲,首先请几个同学回答一下。

1、电功率是反映什么的物理量?2、电功率的定义是什么?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电功率的单位是什么?3、其他计算电功率的公式有哪些?教师强调:电功率公式P=UI的导出公式P=U2/R和P=I2R中,电功率与电阻间的关系并不矛盾,有的同学认为根据“P=U2/R可知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而有的同学认为“根据P=I2R可知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到底怎样说才正确呢?这要看条件.只有电流一定时,才能根据P=I2R得出电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同理,只有当电压一定时,才能根据P=U2/R得到电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可见,在不同的条件下,电功率跟电阻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同,但并不矛盾,计算时要灵活应用。

学生回答1: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学生回答2: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等于电流与电压的乘积,公式P=W/t=UI,单位是瓦特(W)学生回答3:用欧姆定律还可以导出另外的两种形式P=U2/R和P=I2R与前面的知识相联系让学生明白知道生活用电常识的必要性教学过程4、什么叫额定功率?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有什么不同?5、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中,需要哪些器材?在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教师强调本实验的目的、原理、所测物理量、电路图、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实验表格的设计及其它注意事项。

下面对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强化。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简单的电功率计算并能区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2、灵活应用公式进行电功率计算;实验测小灯泡电功率。

学生回答4:额定功率是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对同一个用电器额定功率值只有一个,实际功率可以有很多。

学生回答5:器材:电源、电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电路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总结能力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功率就是额定功率,也就是铭牌上标有的数值,由于各种原因用电器实际工作的功率往往不是铭牌上的功率即实际功率。

对于此类问题解题应该抓住关键点,即应抓住用电器在额定状态和实际状态下电阻不变来解题。

(假使电阻不随温度而变化)例1:一盏标有”220V 100W”字样的电灯,它的电阻是多大?正常工作时通过灯丝的电流是多少?将它接到110伏的电路中,它的实际电功率是多大?(不考虑温度,电阻的影响)解析:在很多电学题中,要先想办法求出用电器的电阻,然后利用有关条件解题,本题电灯发光时,电阻认为是不变的,因此,可以由灯泡额定电压U额和额定功率 P额 ,先根据对R=U额2/P额求出灯泡的电阻,然后利用P实=U实2/R 求出电灯的实际功率电功率进行计算的基本公式是P=W/t=UI,而从P=I2R中看出,在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从P=U2/R中看出,在并联电路中(电压相等)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掌握以上关系特别是比例关系可以提高解题速度,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例2:把“220V 100W”的灯L1和“220V400W”的灯L2串联在220V的电路中,哪盏灯亮?为什么?学生练习:解: R=U额2/P额=(220V)2/100w=484欧正常工作电流I=P额/U额=100W/220V=0.45AP实=U实2/R =(110V)2/484Ω=25瓦学生求解:(多数可能求出两灯的实际功率的具体数值,方法很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总结能力教师强调方法:在串联电路中选用公式P=I 2R 。

这样只要在比较灯泡电阻的大小(R=U 2/P)即可。

很容易知道R 2大,所以L 2亮些。

注意:往往有不少学生不看题目的适应条件,只看额定功率大的灯泡就认为它亮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3:如图所示灯L 上标有“6V,3W ”字样,S 为单刀双掷开关,电源电压为9V 且恒定不变,电阻R2的阻值为18Ω,不计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1)当S 接a 时,灯L 恰能正常发光,求电阻R1的阻值。

(2)S 接a 与S 接b 两种情况下,求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之比。

教师分析讲解,突出方法 学生求解:(1)I L =P L /U L =3W/6W=0.5A Ia=I 1 = I L =0.5A U 1=U-U L =9V-6V=3V R 1=U 1/I 1=3V/0.5A=6Ω (2)R L = U L 2/P L =(6V) 2/3W=12Ω R b = R L + R 2=12Ω+18Ω=30Ω Ib=U/ R b =9V/30Ω=0.3Ω Pa :Pb=Ia:Ib=0.5A:0.3A =5: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电能和电功的关系电能的测量 电功率电热功率公式电热的利用和危害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保险丝的材料及作用电能电流热效应安全用电⎪⎪⎪⎪⎪⎪⎪⎪⎪⎪⎪⎪⎪⎩⎪⎪⎪⎪⎪⎪⎪⎪⎪⎪⎪⎪⎪⎨⎧⎪⎪⎪⎪⎪⎪⎩⎪⎪⎪⎪⎪⎪⎨⎧⎪⎩⎪⎨⎧<<>>======⎪⎪⎪⎪⎪⎪⎩⎪⎪⎪⎪⎪⎪⎨⎧⨯=⋅⋅====,用电器不能发挥正常,当,用电器易被烧坏,当,用电器正常工作,当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单位:公式:做功的多少定义:单位时间内电流功的快慢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电功率(测量仪表:电能表或单位:公式:形式能的过程实质:电能转化为其它定义:电流所做的功发光、发声等现象动、发热、种用电器使之产生的转表现形式:电流通过各)电功(额实额实额实额实额实额实P P U U P P U U P P U U kW W R U R I UI t W P P J h kW h kW J t RU Rt I Pt UIt W W 22622)106.31(达标测试1、电功率是电流在_______时间内所做的功,它是表示电流做功_______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功率的单位是_______,0.5千瓦=_______瓦。

2、一只灯泡标有“36V,40W”的字样,这说明灯泡的____ 是36伏,灯泡的____是40瓦。

3、将标有“220V,750W”的微波炉接在电压为220伏的电路上,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是____安,它的电阻是____欧,这个微波炉2分消耗的电能是____焦。

4、一只标有“PZ220—100”字样的灯泡,正常工作100小时,用几度电?1千瓦时的电可供标有“PZ220—40”字的灯泡正常工作几小时?5、一只标有“2.5V 0.5W ”的小灯泡,要把它接在6伏的电源上,正常发光,必须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6、将L 1“12V 6W ”和L 2“12V 4W ”的两盏灯串联接在某电源上,已知其中有一盏灯恰好正常发光,而其中的另一盏比正常暗,问:(1)哪一盏正常发光?(2)电源电压是多大? 作业1.将一个标有“220V ,40W ”的灯泡接入220V 的电路中,灯泡为什么会发光?2.将它分别接在220V 与110V 的电路中,哪种情况下灯比较亮?为什么?3.若把“220V 、100W ”与“110V ,100W ”的两灯泡分别接在110V 的电器中,哪个灯亮?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电 功 和 电 功率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用具】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一、什么是力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让学生举事例说明)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二、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