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张载的社会思想
张载(公元 张载 公元1020-1077年), 公元 年 字子厚,陕西人 人称横渠先生 字子厚 陕西人,人称横渠先生。 陕西人 人称横渠先生。
的四大学派之一。 的四大学派之一。
第一节
论人性
对人性问题的解释是人们选择制定社会整合方案的重 要前提之一。现代行为科学注重人性, 要前提之一。现代行为科学注重人性,是为了进行企业人 事管理或社会管理,同样, 事管理或社会管理,同样,中国古代思想家注重人性问题 研究,其目的也是为了调适社会生活秩序, 研究,其目的也是为了调适社会生活秩序,张载对人性问 题十分重视。张载认为,人具备“天地之性” 题十分重视。张载认为,人具备“天地之性”,而且人的 天地之性是至善的,同时,人们又具备“气质之性”,它 天地之性是至善的,同时,人们又具备“气质之性” 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 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他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两重人 性,作为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君子”,应当善于自我反 作为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君子” 省,从而清除自己的“气质之性”而保存“天地之性”。 从而清除自己的“气质之性”而保存“天地之性”
第二,天地之性是至善的。 第二,天地之性是至善的。 第三,天地之性是“浩然道德之气” 第三,天地之性是“浩然道德之气”、“天理”、“天秩” 天理” 天秩” 的体 现。在这里,张载把当时社会统治阶级认可的社会规 在这里, 范作为天地之性的实质内容了。 范作为天地之性的实质内容了 关于“气质之性” 天地之性” 三、关于“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的关系 张载认为,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既有区别,又相统一, 张载认为,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既有区别,又相统一,人 人都有双重人性。 人都有双重人性。张载人性论的目的也在于使人们对生活欲 望实行自我控制,而按即定的社会规范行事, 望实行自我控制,而按即定的社会规范行事,从而有利于稳 定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定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所以其人性论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 特别重视。 特别重视。
一、关于“气质之性” 关于“气质之性” 张载指出,所谓气质之性有以下几个特点: 张载指出,所谓气质之性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它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自然性。 第一,它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自然性。 第二,气质之性是人和物都各自具备的属性。 第二,气质之性是人和物都各自具备的属性。 第三,气质之性可以通过学习社会规范而改变。 第三,气质之性可以通过学习社会规范而改变。 二、关于“天地之性” 关于“天地之性” 张载指出,天地之性是一般人们所不具备的圣人之性, 张载指出,天地之性是一般人们所不具备的圣人之性,其特 点如下: 点如下: 第一,天地之性是永恒的,它不受人的生死的影响。 第一,天地之性是永恒的,它不受人的生死的影响。
第四节
论社会治理
张载的社会治理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张载的社会治理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治理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张载认为,治理社会的宗旨在于“利民” 第一,张载认为,治理社会的宗旨在于“利民”、“足民”。 足民” 第二,张载认为,欲治理社会,当恢复井田制。 第二,张载认为,欲治理社会,当恢复井田制。 第三,张载认为,欲治理社会,还必须恢复分封制和宗法制。 第三,张载认为,欲治理社会,还必须恢复分封制和宗法制。 其主张恢复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的一系列方案都是 其主张恢复井田制、分封制、 不可取的。 不可取的。
二、论具体的社会规范 张载论述了具体的社会规范问题,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张载论述了具体的社会规范问题,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论仁、 第一,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关 五常” 系
张载认为, 张载认为,仁、义、礼、智、信即是天理的主要内容。五 信即是天理的主要内容。 常之间是一种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互相依存的关系, 常之间是一种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互相依存的关系,而其 核心是“ 核心是“仁”,智和信则是实现仁、义、礼的保证。 智和信则是实现仁、 礼的保证。
本章要点: 本章要点:
1、关于人性问题,张载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两重人性,人的 关于人性问题,张载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两重人性, “天地之性”是至善的。同时人们又具备“气质之性”, 天地之性”是至善的。同时人们又具备“气质之性” 它 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 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他提出了转化人的气质之性 的一系列方法。提出气质之性可以通过学习封建社会规 的一系列方法。 范而变化为天地之性,给人们指出了脱俗而入圣的道路, 范而变化为天地之性,给人们指出了脱俗而入圣的道路, 这与以前的人性论相比, 这与以前的人性论相比,对于统治阶级治理社会更具有实 用价值和理论价值,这是对中国人性理论的重要发展。 用价值和理论价值,这是对中国人性理论的重要发展。
第三节
范理论的具体化。 范理论的具体化。 一、关于处世态度
论处世态度与社会交往准则
张载关于处世态度与社会交往准则的思想是对其社会规
张载认为,人们处世当以仁人君子为楷模。 张载认为,人们处世当以仁人君子为楷。 首先,他认为君子处世要寡欲。 首先,他认为君子处世要寡欲。 其次,他认为君子处世应当“无所争”。 其次,他认为君子处世应当“无所争” 再次,他认为君子处世, 再次,他认为君子处世,有“责己、责人,爱人之三术”。 责己、责人,爱人之三术” 二、关于社会交往准则 张载认为,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是“ 张载认为,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是“礼”,即社会规范。 即社会规范。
第二, 第二,论“礼”与“诚”
人们要成就于礼,还须有“ 人们要成就于礼,还须有“诚”作前提,礼和诚必须兼而 作前提, 修之,才能成就其身。 修之,才能成就其身。
三、论社会控制 张载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社会规范的同时, 张载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社会规范的同时,还惟恐有人产生 越轨行为,所以又提出了有关社会控制的理论。他认为, 越轨行为,所以又提出了有关社会控制的理论。他认为,在 社会规范之外,还需利用鬼神及肉刑控制人们的行为。 社会规范之外,还需利用鬼神及肉刑控制人们的行为。 在鬼神的问题上,张载承认了鬼神的存在, 在鬼神的问题上,张载承认了鬼神的存在,并认为它具有 社会控制的功能。 社会控制的功能。 此外,张载还主张恢复肉刑。 此外,张载还主张恢复肉刑。
张载的这种社会思想,一方面接近于墨子的“兼爱” 张载的这种社会思想,一方面接近于墨子的“兼爱”的 社会理想,同时又接近于耶酥的社会理想。 社会理想,同时又接近于耶酥的社会理想。他的使社会关 系建立在普遍的人类之爱的基础之上的思想是光辉灿烂的, 系建立在普遍的人类之爱的基础之上的思想是光辉灿烂的, 然而在阶级社会里,这永远是一种美好的幻想。 然而在阶级社会里,这永远是一种美好的幻想。
首先,他认为人们需加强个人修养,按社会规范的要求, 首先,他认为人们需加强个人修养,按社会规范的要求, 使“心正”而“公平”。 心正” 公平” 其次,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要做到对人“ 其次,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要做到对人“恭”、“敬”。 再次,与人交游当以相辅成仁为宗旨。 再次,与人交游当以相辅成仁为宗旨。
对于张载的这种理论,我们的看法是: 对于张载的这种理论,我们的看法是: 第一,他的这一理论体系基于其“万物一气”的世界观, 第一,他的这一理论体系基于其“万物一气”的世界观,把 自然界的生之先后,形之高下、 自然界的生之先后,形之高下、大小的天然秩序用 于对社会生活秩序机制的解释,是唯物主义的, 于对社会生活秩序机制的解释,是唯物主义的,但 并不是科学的。 并不是科学的。 第二,张载把封建地主阶级维系人与人之间尊卑贵贱等社 第二, 会关系的社会规范说成是“自然而有” 会关系的社会规范说成是“自然而有”的“天地之礼”, 天地之礼” 人们只能“顺之而已”,这显然是一种偏见,值得批 人们只能“顺之而已” 这显然是一种偏见, 判。 第三, 第三,在张载的这一思想体系中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个唯物 主义思想家的气魄。 主义思想家的气魄。
2、张载以自然界的秩序类比人类社会的秩序,从而得出 张载以自然界的秩序类比人类社会的秩序, “天秩”、“天序”的学说。并认为,普遍永恒的社会行 天秩” 天序”的学说。并认为, 为 规范“天礼”是普遍永恒的道德原则“天理”的体现。他 规范“天礼”是普遍永恒的道德原则“天理”的体现。 把 封建地主阶级维系人与人之间尊卑贵贱等社会关系的社 会规范说成是“自然而有” 会规范说成是“自然而有”的“天地之礼”,人们只能 天地之礼” “顺 之而已” 这是地主阶级的偏见。但他的“ 之而已”,这是地主阶级的偏见。但他的“众所向者必是 理”的思想,已经突破了地主阶级思想的局限性。这是 的思想,已经突破了地主阶级思想的局限性。 中国社会思想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中国社会思想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第三十一章
张载的社会思想
北宋中期,思想界有三个主要学派,即王安石的“ 北宋中期,思想界有三个主要学派,即王安石的“新 张载的“关学”和二程的“洛学” 学”、张载的“关学”和二程的“洛学”。由此便可知张 载之思想学说的地位和知名度了。 载之思想学说的地位和知名度了。 张载是我国宋代重要的社会 思想家,也是有代表性的理学 思想家, 家,张载和他的弟子多系陕西 关中人,故其学派被称为“ 关中人,故其学派被称为“关 学”。关学被认为是宋代道学
3、张载认为人们处世当以仁人君子为楷模。应当寡欲而 张载认为人们处世当以仁人君子为楷模。 “无 所争”,应有正确的责己、责人、爱人之术。在进行社 所争” 应有正确的责己、责人、爱人之术。 会交往时应以“ 会交往时应以“礼”即社会规范作为准则,要做到对人 即社会规范作为准则, “恭”、“敬”,以相辅成仁为宗旨。 以相辅成仁为宗旨。 4、张载提出治理社会当以“利民”、“足民”为宗旨的思 张载提出治理社会当以“利民” 足民” 想, 并认为欲治理社会,还必须恢复井田制、 并认为欲治理社会,还必须恢复井田制、分封制和宗法 制。其治理社会的宗旨是正确的,但他提出的一系列方 其治理社会的宗旨是正确的, 案则都是不可取的。 案则都是不可取的。
第二节
论社会规范与社会控制
历代社会思想家论述社会规范者不乏其人, 历代社会思想家论述社会规范者不乏其人,而从朴素的 唯物论出发,且又把正常生活秩序解释为“天秩” 唯物论出发,且又把正常生活秩序解释为“天秩”,把社 会规范解释为“天理” 会规范解释为“天理”者,张载为第一人。 张载为第一人。 一、论“天序”、“天秩”与“天礼”、“天理” 天序” 天秩” 天礼” 天理” 张载认为,自然界中一切的生物都是在气的聚散中形成 张载认为, 的,“根于天”者为动物,“根于地”者为植物,因而就 根于天”者为动物, 根于地”者为植物, 形成了天然的秩序。他说: 生有先后,所以为天序; 形成了天然的秩序。他说:“生有先后,所以为天序;大 小、高下相关而相形焉,是谓天秩。”张载认为,普遍永 高下相关而相形焉,是谓天秩。 张载认为, 恒的社会行为规范( 天礼” 恒的社会行为规范(“天礼”)是普遍永恒的道德原则 (“天理”)的体现。 天理” 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