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电子技术及电机控制实验指导书 第一章

电力电子技术及电机控制实验指导书 第一章

第三章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本章节介绍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的实验内容,其中包括单相、三相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直流斩波电路原理,单相、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单相并联逆变电路,晶闸管(SCR)、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功率三极管(GTR)、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GBT)等新器件的特性及驱动与保护电路实验。

实验一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已在1-3节中作过介绍。

四、实验内容(1)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

(2)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各点电压波形的观察。

五、预习要求阅读本教材1-3节及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单结晶体管的内容,弄清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六、思考题(1)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振荡频率与电路中C1的数值有什么关系?(2)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能否达到180°?七、实验方法(1)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观测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不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DJK03-1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220V 10%,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240V。

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

在“DZSZ-1型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装置”上使用时,通过操作控制屏左侧的自藕调压器,将输出的线电压调到220V左右,然后才能将电源接入挂件),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1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1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经半波整流后“1”点的波形,经稳压管削波得到“2”点的波形,调节移相电位器RP1,观察“4”点锯齿波的周期变化及“5”点的触发脉冲波形;最后观测输出的“G、K”触发电压波形,其能否在30°~170°范围内移相?(2)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记录调整RP1,同时观察“5”点是否出现触发脉冲,以及α的变化情况及范围,观察并记录1-5点波形及输出的“G、K”触发电压波形。

八、实验报告1、记录α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确定移相范围(α的0点为图1-9中坐标原点)。

αmin= αmmax=移相范围:2、参照图1-9,画出α为最小值时、α=90°、α为最大值时,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各点输出的波形及其幅值。

(须标明横坐标各特征点的相位,以及纵坐标各特征点的电压值)九、注意事项双踪示波器有两个探头,可同时观测两路信号,但这两探头的地线都与示波器的外壳相连,所以两个探头的地线不能同时接在同一电路的不同电位的两个点上,否则这两点会通过示波器外壳发生电气短路。

为此,为了保证测量的顺利进行,可将其中一根探头的地线取下或外包绝缘,只使用其中一路的地线,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当需要同时观察两个信号时,必须在被测电路上找到这两个信号的公共点,将探头的地线接于此处,探头各接至被测信号,只有这样才能在示波器上同时观察到两个信号,而不发生意外。

实验二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原理在1-3节已作介绍。

电路分脉冲形成、同步移相、脉冲放大等几个环节,具体工作原理可参见电力电子技术教材的有关内容。

四、实验内容(1)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中各点波形的观察。

五、预习要求(1)阅读本教材1-3节及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内容,弄清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脉冲初始相位的调整方法。

六、思考题(1)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由哪些主要环节组成?(2)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能否达到180°?七、实验方法(1)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不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DJK03-1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220V 10%,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240V。

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

在“DZSZ-1型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装置”上使用时,通过操作控制屏左侧的自藕调压器,将输出的线电压调到220V左右,然后才能将电源接入挂件),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1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调节RP1和RP2,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正弦波触发电路各观察点的电压波形,并与图-1-11中各点波形相比较,确定调节RP1和RP2的方向对α大小变化的影响。

(2)确定脉冲的初始相位增大U ct和U b,(逆时针旋RP1 、RP2电位器),使U1波形出现波谷,将其波谷对应的相位作为α=0,反之,减小U ct和U b,(顺时针旋RP1 、RP2电位器),使U1波形出现波峰,将其波峰对应的相位作为α=180°。

如图3-1所示图3-1 初始脉冲相位的确定(3)调节RP1和RP2,同时观察“5”点是否出现触发脉冲,以及α的变化情况及范围,观察并记录“1”~“5”点波形及输出脉冲“G1”、“K1”的电压波形及其幅值。

(4)α=90°时,调节RP3,观察并记录“5”点脉冲宽度的变化。

八、实验报告(1) 记录α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确定移相范围。

指出同步电压的哪一段为脉冲移相范围。

αmin= αmmax=移相范围:(2) 参照图1-11,画出α为最小值时、α=90°、α为最大值时,电路各点输出的波形及其幅值。

(须标明横坐标各特征点的相位,以及纵坐标各特征点的电压值)(3)分析RP3对输出脉冲宽度的影响。

记录脉冲宽度的最大值。

九、注意事项(1)参见本教材实验一的注意事项。

(2)由于正弦波触发电路的特殊性,我们设计移相电路的调节范围较小,如需将α调节到逆变区,除了调节RP1外,还需调节RP2电位器。

(3)由于脉冲“G”、“K”输出端有电容影响,故观察输出脉冲电压波形时,需将输出端“G”和“K”分别接到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或者也可用约100Ω左右阻值的电阻接到“G”、“K”两端,来模拟晶闸管门极与阴极的阻值),否则无法观察到正确的脉冲波形。

实验三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三、实验线路及原理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原理图如图1-11所示。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可参见1-3节和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四、实验内容(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和分析。

五、预习要求(1)阅读本教材1-3节及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内容,弄清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脉冲初始相位的调整方法。

六、思考题(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有哪些特点?(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与哪些参数有关?(3)为什么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脉冲移相范围比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要大?七、实验方法(1)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不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DJK03-1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220V 10%,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240V。

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

在“DZSZ-1型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装置”上使用时,通过操作控制屏左侧的自藕调压器,将输出的线电压调到220V左右,然后才能将电源接入挂件),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1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1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用双踪示波器观察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

①同时观察同步电压和“1”点的电压波形,了解“1”点波形形成的原因。

②观察“1”、“2”点的电压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电压波形的关系。

③调节电位器RP1,观测“2”点锯齿波斜率的变化。

④观察“3”~“6”点电压波形和输出电压的波形,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度,并比较“3”点电压U3和“6”点电压U6的对应关系。

(2)调节触发脉冲的移相范围将控制电压U ct调至零(将电位器RP2顺时针旋到底),用示波器观察同步电压信号和“6”点U6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U b(即调RP3电位器),使α=170°,其波形如图3-2所示。

图3-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3)调节U ct(即电位器RP2)使α=60°,观察并记录U1~U6及输出“G、K”脉冲电压的波形,标出其幅值与宽度,并记录在下表中(可在示波器上直接读出,读数时应将示波器的“V/DIV”和“U1U2U3U4U5U6幅值(V)宽度(ms)(1)整理、描绘实验中记录的各点波形,并标出其幅值和宽度。

(2)总结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移相范围的调试方法,如果要求在U ct=0的条件下,使α=90°,如何调整?(3)讨论、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九、注意事项参照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注意事项。

实验四西门子TCA785集成触发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锯齿波集成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西门子的Tca785集成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三、实验线路及原理西门子Tca785集成电路的内部框图如图3-3所示。

Tca785集成块内部主要由“同步寄存器”、“基准电源”、“锯齿波形成电路”、“移相电压”和“锯齿波比较电路”和“逻辑控制功率放大”等功能块组成。

同步信号从TCA785集成电路的第5脚输入,“过零检测”部分对同步电压信号进行检测,当检测到同步信号过零时,信号送“同步寄存器”。

“同步寄存器”输出控制锯齿波发生电路,锯齿波的斜率大小由第9脚外接电阻和10脚外接电容决定;输出脉冲宽度由12脚外接电容的大小决定;14、15脚输出对应负半周和正半周的触发脉冲,移相控制电压从11脚输入。

图3-3 西门子Tca785集成电路内部框图具体电路如下图所示:图3-4 Tca785集成移相触发电路原理图电位器RP1主要调节锯齿波的斜率,电位器RP2则调节输入的移相控制电压,脉冲从14、15脚输出,输出的脉冲恰好互差180O,可供单相整流及逆变实验用,各点波形请参考图3-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