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应知应会知识手册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应知应会知识手册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应知应会知识手册目录第一部分:总则1、农村基层组织的组成包括哪些?2、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3、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什么?4、什么是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5、创先争优活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第二部分:村级组织建设6、村级党组织的主要职责是什么?7、什么是村民委员会?基本职能是什么?8、村级党组织如何加强对村民委员会的领导?9、村级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有哪些基本要求?10、村级党组织设置调整有什么具体规定?11、什么是“难点村”?12、“难点村”治理的总体要求是什么?13、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第三部分:党员发展14、发展党员工作的“十六字”方针是什么?15、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是什么?16、发展党员的基本程序有哪些?17、发展党员的基本制度有哪些?18、申请入党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之间的区别是什么?19、发展党员的基本材料包括哪些?第四部分:党员教育管理20、党的组织生活的含义是什么?21、什么是“三会一课”制度?22、民主评议党员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3、不合格党员的表现有哪些?24、如何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25、党员交纳党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6、党的纪律处分的种类有哪些?27、什么是流动党员,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8、如何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的使用和管理?29、“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要求是什么?30、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的要求是什么?31、流动党员“双向带动”的要求是什么?32、农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的要求是什么?33、党员承诺制的要求是什么?34、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基本要求是什么?35、什么是农村党员“双技”培训?36、什么是“党内温暖”工程?第五部分:村干部队伍建设37、村干部任职应具备什么基本条件?38、村党组织书记主要职责任务是什么?39、村干部“三位一体”激励保障机制是什么?40、村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形式有哪些?41、村干部管理制度有哪些?42、村党组织书记“一定三有”内容是什么?43、什么是村党组织书记“一诺双评”?44、什么是“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第六部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45、如何正确理解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46、哪些是村级重大事务?47、村级重大事务如何决策?48、村级党内重要事务内容和决策程序是什么?49、什么是党员议事会制度?50、村务公开内容和形式有哪些?51、党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有哪些?52、党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如何监督?第七部分:创先争优活动53、创先争优活动目标是什么?54、创先争优活动分哪几个阶段?55、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方式有哪些?第一部分:总则1、农村基层组织的组成包括哪些?农村基层组织涵盖了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包括设在乡镇和村一级的各种组织,不仅仅是指基层党组织。

村级组织是农村最基层的组织,包括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以及共青团、妇代会、民兵连等配套组织。

村级组织建设的重点是村级党组织这个核心。

2、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指出:“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含总支、党委)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乡镇、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3、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什么?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展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群众、服务发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

4、什么是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是指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区)活动。

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五个好”是: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5、创先争优活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创先争优,即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

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内容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出色完成党章规定的基本任务,努力做到“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

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内容是:弘扬沈浩精神,模范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努力做到“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

第二部分:村级组织建设6、村级党组织的主要职责是什么?村级党组织的主要职责是:(1)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上级党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执行村党员大会的决定、决议;(2)领导村民委员会、共青团、妇代会、民兵、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种村级组织,支持和保障这些组织按照法律法规、章程和职责开展工作;(3)加强对村级经济工作的领导,主持制定村级经济发展规划,讨论研究村级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4)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村民自治,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5)负责村、组干部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6)搞好本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工作;(7)加强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坚持学习培训、民主评议党员和干部、民主生活会、密切联系群众等制度,大力培养和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培养村级后备干部。

7、什么是村民委员会?基本职能是什么?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其基本职责是: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8、村级党组织如何加强对村民委员会的领导?村级党组织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村级党组织对村民委员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团结和带领村民委员会成员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党员在村民自治及村级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支持和保障村民委员会依法开展工作,督促、帮助村民委员会执行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决议;领导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对村民委员会成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

9、村级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有哪些基本要求?村级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一般每届任期为三年,届满后要进行换届选举。

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实行“两推一选”,即党内推荐、群众推荐、组织考察、党内选举的办法进行。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其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指派、委派或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

10、村级党组织设置调整有什么具体规定?根据党章和安徽省委组织部《关于改进村级党组织设置工作的意见》(皖组字发〔2004〕45号)的规定:党员超过100人的,可设立基层党委,下设若干党总支或党支部;党员超过50人的,可设立党总支,下设若干党支部。

设立党委由县(区)委审批,设立总支由乡镇党委审批。

设置党总支(党委)的村,可分片设置若干个区域党支部;也可按照“产业相近、地域相邻、有利于发挥党员专长”的原则,依托若干村民组,设置农村社区党支部;专业协会、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比较发达的村,要以协会、基地和企业为依托,设置专业党支部。

11、什么是“难点村”?“难点村”认定的标准是:(1)村“两委”班子不健全,村干部不团结,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干群关系紧张,党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和土地承包政策不落实。

(2)村民委员会不能按期换届选举或者选举缺乏公开、公平、公正,存在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规范选举行为。

(3)民主决策不落实,近两年内没有召开过村民会议或者近一年内没有召开过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参与重大村务决策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

(4)村民民主理财小组不能正常发挥作用,集体财务管理混乱,集体资产严重流失,村民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5)民主监督流于形式,存在村务不公开、半公开、假公开现象,村民不能对村干部进行有效监督。

(6)家庭、宗族、宗教、黑恶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妨碍村级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7)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村落后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善,村集体无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8)因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引发村民一年内2次集体进京上访或3次去省到市上访。

(9)村民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不满意率达30%以上。

12、“难点村”治理的总体要求是什么?“难点村”治理工作的时间从2009年8月开始至2011年底结束,治理的主要任务包括:(1)加强村级组织建设;(2)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3)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4)强化农村社会管理;(5)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

具体方法步骤为:(1)健全“难点村”治理的保障体制机制;(2)摸底排查建立台账;(3)制定治理工作计划;(4)加强督促检查。

13、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要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按照统一规划、一室多能、一室多用的原则,注重整合资源,防止重复建设,提倡建设开放式村部,不建高墙大院,努力建设成为村级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体娱乐等五个中心。

第三部分:党员发展14、发展党员工作的“十六字”方针是什么?发展党员工作的“十六字”方针是: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15、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是做好在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青年、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注意发展年轻党员,重视发展女党员,力争做到人口2000人以下的村每年新发展党员不少于1名,2000至4000人的不少于2名,4000至7000人的不少于3名,7000人以上的不少于5名,保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总数与年内新发展党员总数的比例保持在3︰1以上。

16、发展党员的基本程序有哪些?发展党员的基本程序包括:(1)个人自愿申请;(2)支委会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填写《入党积极分子登记表》;(3)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和考察;(4)支部对拟发展对象进行公示20天,支委会确定发展对象,上报乡镇党委预审;(5)填写《入党志愿书》;(6)支部大会讨论,投票表决,村总支委员会审核把关;(7)党委派人同发展对象谈话;(8)乡镇党委会审批,预备党员进行入党宣誓;(9)一年预备期的培养考察;(10)支部对拟转正的预备党员进行公示10天;(11)支部大会讨论,投票表决,村总支委员会审核把关;(12)乡镇党委会审批,转为正式党员。

17、发展党员的基本制度有哪些?发展党员的基本制度包括:公示制、预审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

(1)公示制是指在召开党员大会接收预备党员和表决预备党员转正前,由所在党支部将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有关情况进行公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