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全生产法宣贯ppt
2、新《安全生产法》深度解读
近年来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企 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工贸 行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正在全面推进,企 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结合多年 的实践经验,新法在总则部分明确提出推 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这必将对强化安 全生产基础建设,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持续提升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总则 生产经营单位的 安全生产保障 从业人员的 安全生产权利义务 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生产安全事故的 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法律责任 附则
合 计
97
11
59 17 40
2、新安法深度解读
一、明确立法目的: 明确规定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 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 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二、适用范围: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 法; (2)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 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 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 规定。
2、新安法深度解读
• 2.7 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制度 •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在传统的安全质量标准化 基础上,根据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企业 生产工艺特点,借鉴国外现代先进安全管理思 想,形成的一套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安全 管理体系。201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 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2011年《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 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 国发〔2011〕40 号)均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彰显了新法的社会法属性,新法的第一位任务、
基本方针和主要法律制度都体现了这些特性。
修法,时代之需要; 生命,修法之根本; 治乱,需法之必行。
14
• 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 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 逾越的红线。 • 进一步警醒起来,吸取 血的教训,痛定思痛, 举一反三,坚决堵塞漏 洞、排除隐患。 • 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 放在首位,把安全生产 责任制落到实处。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 作,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出台很多政府法律
法规 。
1.安全生产法修订背景
1.2 修改的必要性
我国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安全生产基础薄弱;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应急救援能力有待提高; ●与相关法律相衔接; ●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健康权益保障力需提高。
2、新《安全生产法》深度解读
• 2.4 明确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开 发区管理机构安全生产职责
• 乡镇街道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基础,有必要在 立法层面明确其安全生产职责,同时,针对各地经 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安全监管体制不顺、监 管人员配备不足、事故隐患集中、事故多发等突出 问题,新法明确: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 、开发区管理机构等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应当 按照职责,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 生产状况的监督检查,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问题;
1.安全生产法修订背景
1.3 修改的总体思路
2、强化政府监管,完善监管措 施,加大监管力度; 3、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加 重对违法行为特别是对责任人的处
罚力度,着力解决如何“重典治乱”
的问题。
1.安全生产法修订背景
1.4 修改的主要内容 1、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完善监管措施,增强监管力度。 3、强化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违法成本低下,“腰不硬”指的是监管者执法地位不
高、执法手段缺乏。就是这次大范围的检查,成为 修改《安全生产法》的发端。
1.安全生产法修订背景
2011年7月2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决定: 加快修改《安全生产法》,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 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2011年12月,安全监管总局向国务院报送了
2、新《安全生产法》深度解读
• 2.6 建立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的制度 • 新法把加强事前预防和事故应急救援作为一 项重要内容:一是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生产 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 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并向从业人员 通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制度。二是政府有关 部门要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 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消除重大事故隐患。三是对 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未采取有效措施消 除事故隐患的行为,设定了严格的行政处罚。
2、新《安全生产法》深度解读
安全生产理念 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生产工作机制
生产经营单位负责—根本 职工参与—基础 政府领导、部门监管—关键 行业自律—方向 社会监督—保障
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
新法提出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习近 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近一年来关于安全生产工作一系列重要 指示精神,对于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正确处理重大险情和事故 应急救援中“保财产”还是“保人命”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为 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地位,明确安全生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新法将坚 持安全发展写入了总则。
1.安全生产法修订背景
1.3 修改的总体思路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和减少生产安
全事故是目标,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
是根本,强化政府监管是关键,严格责任追
究是保障。这次安全生产法修改突出事故隐
患排查治理和事前预防,重点强化以下三方
面的制度措施:
1.安全生产法修订背景
1.3 修改的总体思路
1、强化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 责任,解决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 生产投入、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 全生产管理人员作用发挥问题、事
出台前评估会,就安全生产法修正案草案主要制度
规范的可行性、出台时机、实施效果及实施中可能
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论证评估。 2014年8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草案进行二 次审议。
1.安全生产法修订背景
2014年8月31日下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 委会第十次会议以165票赞成、5票弃权,表决 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
同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十三号主
席令,公布《决定》,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
1.安全生产法修订背景
1.2 修改的必要性
从法律的角度看: ●法律制度本身不完善; ●客观形势发展了,法律规定 落后了; ●有的条文规定很原则,但缺 乏可操作性; ●有法不依,执法不平,违法 不究; ●实践经验需制度化。总结提 升十年来安全生产工作取得 的经验教训。 从安全生产角度看: ●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不 落实; ●基层监管能力不足; ●违法成本低;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案(送审稿)》。
国务院法制办多次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部分地方
人民政府、各类企业、有关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 专家的意见,会同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对送审稿反 复研究、修改,对有关问题多次协调,形成了草案。
1.安全生产法修订背景
2012年6月4日,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在国务 院法制办政府网站上公开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2013年10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修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十二字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什么是安全 第一? 什么是预防 为主? 什么是综合 治理?
安全第一--要求从事生 产经营活动必须把安全 预防为主--要求把安全 放在首位,不能以牺牲 生产工作的重心放在预 综合治理--要求运用行 人的生命、健康为代价 防上,强化隐患排查治 换取发展和效益。 政、经济、法治、科技 理,打非治违,从源头 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 上控制、预防和减少生 社会、职工、舆论监督 产安全事故。 各个方面的作用,抓好 安全生产工作。
2.1
明确了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
2、新《安全生产法》深度解读
2.2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方针和工作机制 一、理念、方针、机制 安全生产工作的理念应以人为本,坚持 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 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 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 、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2、新《安全生产法》深度解读
四是赋予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对拒不执 行执法决定、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现实危险的 生产经营单位依法采取停电、停供民用爆炸物 品等措施,强制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决定。五是 国家建立应急救援基地和应急救援队伍,建立 全国统一的应急救援信息系统。生产经营单位 应当依法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参与事故 抢救的部门和单位要服从统一指挥,根据事故 救援的需要组织采取告知、警戒、疏散等措施 。
2、新《安全生产法》深度解读
• 2.3 落实“三个必须”,明确安全监管部 门执法地位 按照“三个必须”(管业务必须管安全
、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建设必 须管安全)的要求,新法:
• 一是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 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协调 、解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改《安全生产法》列入本5日,国务院第36次常务会议审议
并通过《安全生产法》修正案草案。 2014年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 《修正案(草案)》。
1.安全生产法修订背景
2014年8月7日至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
作委员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安全生产法修正案草案
2、新《安全生产法》深度解读
• 二是明确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有关部门 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 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将其统称负有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 三是明确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 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作为执法部门, 依法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对生产经营单 位执行法律、法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 况进行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