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初盛唐诗歌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中,诗人以错综交织 的诗笔,把荒凉绝漠的自然环境,如 火如荼的战争气氛,士兵在战斗中的 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融合到一起,形 成了全诗雄厚深广悲壮淋漓的艺术风 格。
(一)生平及创作
• • 王维,字摩诘,号称“诗
佛”。
“王維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 名.性閑音律,妙能琵琶.…… 維妙年潔白,風姿都美。” ——《唐集异集》
王维官至尚书右丞,有《王右丞集》。大 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曾隐居嵩山、终南山,并在终南山建辋川 山庄以隐居。上元二年761年,卒于辋 川山庄,年61。
• 《全唐诗》共收诗四万二千八百六三首。
一、初唐诗歌概述
• 初唐诗人分为二类:一类是围绕在皇帝身 边的宫廷诗人;另一类是与宫廷关系较为 疏远、或者是飘游在山野之中的诗人。
• 宫廷诗人的作品在内容上以歌功颂德、应 制唱和为主。
• 陈子昂和“初唐四杰”等诗人则反对宫廷 诗人柔婉妩媚的诗风,提倡刚健清新的诗 风。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 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 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 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 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 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 第一,把个人的遭际与国家命运、民生疾 苦结合起来,抒发了悯时伤乱、忧国忧民 的思想情感和爱国精神。如《自京赴奉先 县咏怀五百句》、《春望》、《北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等。
第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矛盾,揭露和 批判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专横暴虐的行为, 反映战争、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的种种 灾难和痛苦,表现了深刻的现实批判精神。 如《丽人行》、《兵车行》、《洗兵马》、 “三吏”、“三别”等。
• 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流派之一,代 表人物是高适和岑参。
• 边塞诗派的作者结合壮丽、辽阔的边境景 象,表现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或反映征夫思妇的幽怨及边境的荒凉艰苦 生活。作品气势豪放,慷慨激昂,给人一 种奋发向上的力量。
(一)高适
• 高适,字达夫,沧州人。 官至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 侯。世称“高常侍”。
• 诗中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 艰险,从而衬托士卒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 开首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
• 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 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
• 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杨伦《杜诗镜铨》:“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
• 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 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
• 清·朱瀚《杜诗解意》:“‘连’字写出塞之景, ‘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
• 姜夔《疏影》:“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 江北。想珮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L/O/G/O王维隐居之地-----輞川
王维诗歌的音乐美
• 凭借音乐方面的造诣,王维能比一般诗人 更敏锐更精确地感受和把握自然山水的音 响声息。
•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
——《送梓州李使君》
•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
——《秋夜独坐》
•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L/O/G/O
第二节 初盛唐诗歌
一、初唐诗歌概述 二、 “王孟”和山水田园诗派 三、“高岑”和边塞诗派 四、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 五、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
一、繁荣的唐代
•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中国最强盛 的朝代之一。在公元7世纪其鼎盛时期,一 度建立了南至罗伏州、北括玄阙州、西及 安息州、东临哥勿州的辽阔疆域。
•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 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 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 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 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 无南北!(王安石《明妃曲》)
马致远《汉宫秋》
(二)岑参
• 岑参,原籍南阳,移 居江陵。天宝三年进士及 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后赴安西高仙芝幕掌书记, 复赴北庭封常清幕任职。 对边塞生活深有体验。
•
• 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美陂行》) • 岑参的边塞诗奇丽壮美,富于浪漫主义
激情。
• 他喜爱描写带异域情调的新鲜事物或奇特 风光。感情基调则气势壮大而昂扬奔放。
• 唐都长安面积 达84平方公里, 是世界古代史 上面积最大的 都城,丝绸之 路的东方起点。
• 唐朝由于经济发达,文化在当时也处于世 界领先的地位,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 流非常频繁。
• 新罗不断派遣唐使节,并派留学生,公元840年一次归国 百余人 ,学唐历法、医学、天文,八世纪中,学行政管 理,788年学科举。
• 孟浩然的诗,大量的写山水田园。他写平 静明丽的自然景物,总是带着一种闲适清 爽的心境。
• 他的诗与一般隐士诗的不同之处,是没有 那种远离人间的寂寞感。一般隐士笔下, 总带着尘世之外的寂寞情怀,写得没有人 间烟火气;而孟浩然却总是在宁静的环境 中表现生活的美好感受。
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王维诗歌的绘画美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 王维将色彩、线条、构图等绘画技巧融入 诗歌创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的启示作 用,唤起读者对光声色态的联想与想象, 脑中呈现处生动的画面。
•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山中》 )
• 日本于贞观五年(613) 首次派遣唐使,共派十二次,其 中717,733,838年每次五百五十人以上,学习 医术、 工艺、政治 制度、教育、语言、艺术。
• 唐朝最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可算唐诗。自 陈子昂和“初唐四杰”起,唐朝著名诗人 层出不穷,盛唐时期的王维、岑参、李白、 杜甫,中唐时期的李贺、韩愈、白居易, 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是其中的几个代 表。
• 第三、杜甫的诗歌还有登临抒怀、写景咏 物、思亲怀友、咏史、题画等内容。如 《登岳阳楼》、《望岳》、《秋兴八首》、 《春夜喜雨》、《登高》、《蜀相》、 《咏怀古迹五首》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 汉元帝深夜偶然听到昭君弹琵琶,爱其美色,将 她封为明妃,又要将毛延寿斩首。
• 毛延寿逃至匈奴,将昭君画像献给呼韩邪单于, 让他向汉王索要昭君为妻。元帝舍不得昭君和番, 但满朝文武怯懦自私,无力抵挡匈奴大军入侵, 昭君为免刀兵之灾自愿前往,元帝忍痛送行。
• 《汉宫秋》写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 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全剧四折一楔子。
• 《汉宫秋》不是取材于正史,而是在《王 昭君变文》的基础上,汲取历代笔记小说、 文人诗篇和民间讲唱文学的成就,然后确 定自己的创作意图,构思剧本的情节和人 物的。
• 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让他到民 间选美。王昭君美貌异常,但因不肯贿赂毛延寿, 被他在美人图上点上破绽,因此入宫后独处冷宫。
• 高适的性格狂放不羁,年轻时结交游侠, 过着潇洒放浪的生活
•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别韦参军》);
• “酒肆或淹留,渔潭屡栖泊”(《淇上酬 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
• 杜甫称他“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 (《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
《封丘县》
•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只言 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长官 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悲来向家问妻 子,举家尽笑今如此。生事应须南亩田, 世情尽付东流水。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 君命日迟回。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 归去来。
• 《终南别业》 •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二 ) 代 表 作 赏 析
《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 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 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
三、“高岑”和边塞诗派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这首诗是诗人发自肺腑的自白,揭示了他理想与现实的矛 盾以及出仕之后又强烈希望归隐的愿望。
• 高适的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 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 时代精神。在描写边塞的战斗生活时,他 侧重于表现战斗的激烈、艰苦和对士卒的 同情,形成了雄厚豪健、悲壮浑朴的艺术 风格。代表作是《燕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