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语文现代诗歌总结及课后专项训练

高一语文现代诗歌总结及课后专项训练

了解现代诗的语言特点1、语序倒置。

如:杜运燮《秋》:“连鸽哨也发出成熟的音调/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

”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纪弦《你的名字》:“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

”2、成分省略。

如:舒婷《神女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

”3、词语搭配矛盾。

如:余光中《算命瞎子》:“凄凉的胡琴拉长了下午”舒婷《神女蜂》:“美丽的梦流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郑愁予《错误》:“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洛夫《烟之外》:“海哟,为何在众灯之中,独点燃那一盏茫然。

”白桦《春潮在望》:“我们的枪弹点燃祖国的黎明。

”4、修辞多样。

(1)比喻的运用a.一条长春藤沿着小草向我爬来(梁小斌)b.额头上的眉峰流动一抹夕阳的余辉(亦言《天韵》)c.童年的涟漪唱起透明的歌声(亦言《天韵》)(2)拟人的运用。

冰心《春水•三三》:”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3)通感的运用如:“绿色的旋律”(听觉转化为视觉),“冰冷的目光”(视觉转化为触觉),“岁月的河”,“时间的马”芒克《春天》:“太阳把它的血液/输给了垂危的大地/它使大地的躯体里/开始流动阳光/也使那些死者的骨头里/长出绿色的枝叶”5、注重炼字。

如:臧克家《难民》:“日头坠在鸟巢里,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

”6、修饰新奇。

如:王媺媺《等待》:“黄昏/绕过风景中的池畔/荷塘里浮动的/是朵朵鲜绿的诗词。

”伊德超《折柳》:“根须扎进《诗经》/伸出一枝枝唐诗/一叶叶宋词/柔风的唇轻吟/押声声柳韵依依。

”王一飞《我心随秋》:“窗外/被秋风吹得很瘦很瘦的虫鸣/戚戚地咬着我的心。

”7、词性转变。

如:闻一多《口供》:“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余光中《碧潭》:“如果碧潭再玻璃些/就可以照我忧伤的侧影/如果舴艋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

8、语句凝缩。

如:舒婷《路遇》:“凤凰树突然倾斜/自行车的铃声悬浮在空间/地球飞速地倒转/回到十年前的那一夜//凤凰树重又轻轻摇曳/铃声把碎碎的花香抛在悸动的长街/黑暗弥合来又渗开去/记忆的天光和你的目光重叠。

”卞之琳《距离的组织》:“友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注艾青春天了/龙华的桃花开了/在那些夜间开了/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那些夜是没有星光的/那些夜是刮着风的/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而这古老的土地呀/随时都像一只饥渴的野兽/舐吮着年轻人的血液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于是经过了悠长的冬日/经过了冰雪的季节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在神话般的夜里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蕾/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

【注】1931年2月7日,“左联五烈士”柔石、殷夫、胡也频、李伟森、冯铿,这五位年轻的革命者、作家和诗人,被敌人杀害在上海龙华,艾青到后,气愤异常,于是写诗以纪念牺牲的烈士。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点题—“春天了”“龙华的桃花开了”,接下来就自然地导出桃花开放的具体时间,是在“血点斑斑的夜间”是在“没有星光”“刮着风”“听着寡妇的咽泣”的夜间。

B.“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里提到的斑斑血迹,既明指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又暗联芬芳满目的桃花,这些桃花和蓓蕾带来了理想结果—“江南处处是春了”。

C.作者用“无数的蓓蕾”象征烈士流血牺牲换来了处处是新生和光明的春天,用“江南处处是春”来明指革命事业的光明前景,指出革命事业必将柳暗花明的伟大盛况。

D.这首诗多处运用了结构相似的造型,像“经过了悠长的冬日/经过了冰雪的季节/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三个“经过”摆在一起,读起来有很好的层次感。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写龙华的桃花是在“夜间”开的,这是因为:首先,这样的杀害见不得人,通常是夜间进行的;其次,烈士流血牺牲的社会背景是黑暗的。

理解,生活在某种意义上的确有非常残酷的一面。

C.“人之子”,这是艾青早期诗歌的常用话语,连描述耶稣基督这样的神,他都用“人之子”。

在这里,他描述烈士,也一样没有把他们当作超人的英雄,而是和普通人一样的人。

D.人们充满希望地向我询问春的出处,而我却指向了“郊外的墓窟”,最终我的情感在结尾陷人低谷,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

3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偶然徐志摩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会互放的光亮!A.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哲理,不但珠圆玉润,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

B.此诗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

C.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似"之类的标题,当会更富有诗味。

D."云""波""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其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

4.阅读卞之琳的诗,其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 第一节写"你"在桥上看风景,不自觉的成了从楼上看风景的人的一道"风景".B. 第二节写皎洁的月亮成了"你"的窗子的装饰品,而"你"成了别人(楼上的人)的梦境的装饰品。

C. 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了深刻的哲理: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

客体有可能变成主体。

人们只要不被世俗观念所束缚,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哀乐,就可以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超越。

D. 作为一首象征诗,这首诗用朴实单纯的语言,展现出一幅明丽的生活画面;语言明白如画,内涵却丰富深邃,达到了明与隐、实与虚、具体与抽象的和谐统一。

5.对下面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天真的预示[英]布莱克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有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A. 第一句是说以小见大,"窥一斑而知全豹".B. 第二句是说一个个体生命里藏着偌大的自由与自信。

C."无限"与"永恒"在自己的手中创造。

D."天真"预示着美好,希望与永恒靠大家努力才能实现。

6对下面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A. “打江南走过”的“我”容颜憔悴,诗中以“莲花的开落”比喻“我”漂泊异乡多年,感慨岁月无情。

B.“柳絮不飞”“春帷不揭”的状态,和“寂寞的城”“窗扉紧掩”的比喻,刻画了闺中女子寂寞、闭锁的心境。

C.“不来”“不飞”“不响”“不揭”互相呼应,既点出环境的冷清幽静,又暗示等待的人没有归来,委婉地写出了女子的哀怨。

D.本诗中选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青石”等:在诗中营造了浓厚的江南气息,使诗歌具有古典美。

二、阅读《秋晨》(于赓虞)完成题目:别了,星霜漫天的黑夜,我受了圣水难洗的苦孽,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欢迎啊,东曙,你又已复活!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睁眼双手抱住太阳的脚,看叶颤,花舞,听市声沉醉,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1、这首诗分为两节,请概括每一节的意思。

2、“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中的“你”是指,“你已复活”中的“你”是指3、“星霜漫天”突出了,“圣水难洗”说明了4、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思路是怎样的,他要表达怎样的情怀?5、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三、阅读《星星》(臧克家),完成题目:我爱听人家把星叫做星星夜空是另一个世界,星星是它的小民谁也不排挤谁彼此密密地挨近。

它们是那么渺小,渺小得没有名字它们用自己的光圈,告诉自己的存在。

仰起脸来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一,二,三,你数呵,它们那么多,那么多……1、你认为这首诗中那句写得最好?为什么?2、自己的光圈是什么意思?3、“谁也不排挤谁”是什么意思?4、“渺小得没有名字”说明什么?5、读完这首诗以后,你有什么感想?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答题。

(8分)献给毕业班老师的歌有多少欣慰,有多少鼓励,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刻;带着多少叮嘱,带着多少期望,您把我们一一送上人生的站台,目送着我们各自踏上远去的列车……两行慈母泪,万缕恩师情。

您用颤抖的声音鼓励着我们:去吧——勇敢的孩子,向着明天,谱写新生活的赞歌!(节选自《献给老师的花束》,作者徐鲁,有改动)1、请写出这首诗的韵脚(句末押韵的字)。

2、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朗读,请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A.急促B.高亢C.舒缓D.低沉3、请从诗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从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说明理由。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诗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6、请以“老师,谢谢你”为话题写四句以上的短诗一首。

五、阅读《当黎明穿上了白衣》完成题目: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新鲜的乳液似的烟……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看,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短诗的内容。

2、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3、找出句中动静结合的语句,并欣赏其妙处4、找出一处运用比喻手法的语句,试分析其好处。

参考答案一(1)c作者用“无数的蓓蕾”暗喻烈士用鲜血培育出来的一代革命新人,而不是象征烈士流血牺牲换来了处处是新生和光明的春天,所以答案选C。

(2)D作者最后的情感并没有陷入低谷,并不是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而是表现了诗人对烈士精神的赞颂。

3.C(若用"我和你""相遇"之类,谁都能从诗歌中概括出来相当实际的词语作标题,那样使诗中形象与意象之间的张力消失殆尽。

)4.B(两个"装饰"均为动词,分别表达"照进"和"进入"的意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