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配合老师,老师配合家长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对“孔融让梨我不让”的几点看法
东方网4月18日消息:据《新闻晚报》报道,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素材是“孔融让梨”的故事,题目中有一道是“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叉。
这张试卷被孩子父亲发现后,拍成照片发到微博上,一天时间里就被转发近2000次,评论400多条。
孩子父亲想不通:这就是如今的教育吗?如果是你,会怎么回答?
我是从一个网站论坛上看到的,后来在网上搜索,没有看到教育界官方给出一个有力的评论。
所以第一我想到了那些教育界的官员们,他们不可能看不到,只是不想评论,不想说。
其实这是一个多么好的一个教育素材啊。
一、对今天的教育主宰者们说,这是生动的一课。
首先,我们需要“男子汉”的气概,教师扼杀了他的创新思维能力,或者说抑制了“男子汉”的气概。
从题目本身来说,应该是个开放性的问题,是一个能让孩子们讨论的问题。
不管这个孩子回答的是否很好,至少他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代表了他个人的意见,也表现出孩子的一种勇气。
说实话,哪个大人能这样回答呀。
但是现实生活中是不是每个大人都能“让梨”呢。
尤其是那些自诩为君子的领导们。
我们的老师是否能意识到孩子的勇气呢。
其次,老师给孩子一个“大大的叉”,也显示出今天的教师存在很强的奴性缺乏勇气。
当今的教师很多的思想被扼杀被奴性化。
在教育系统内,教师有很多的想法和建议,有的难得说,有的说了也没用,及少部分说了自己的想法碰了一鼻子的灰,就像得到了“一个大大的叉”。
奴性的教师只能培养出奴性的学生。
而中国的建设是需要创造性人才的。
最后教育体制观念要改变了。
我们不仅要问今天我们的中小学生在学校到底要学习什么?算一算小学、初中、高中一共有十二年的时间,我们的学生在学什么?学知识、学技能、或是在学别的什么东东?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我们很多的网友也提出来应该先教会学生做人、学会学习、学会读书……然而只有学会了做人,这样的问题他才能很容易地回答,只有这样,对于学习那些有限的文化知识来说显然会学的很好。
二、对家长我要说,非常恭喜你,你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我们抛开一切与孩子不相关的问题,我们只要知道以下三点:第一孩子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第二他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侯他在想什么?第三,事后孩子心里又是怎么想的?以此我们来判断孩子需要什么?很显然,上面我们也谈到,孩子的创新思维要保护,孩子的勇气要保护。
至于问题的正确与否那是老师该回答的。
也许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首先理解孩子内心的委屈,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同时注意要肯定孩子回答问题的行为是正确的,并鼓励孩子用正确的方法去找老师沟通、讨论。
当然,作为家长也要和老师取得联系,要知道,教育孩子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配合才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让老师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同时也曾强了孩子面对挫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