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美学XX

设计美学XX

1.设计美学定义:是一门研究人类从事具有创造性活动中美学规律的学问,就是一门研究如何使人自身的生存环境更加美化和宜人的新兴学科。

2.如何理解迪扎因(Design)? ①Design是一种融合了科学理性与艺术感性,技术美与艺术美的创造性设计活动,设计从本质意义上理解,它是对人类生存方式的设计,甚至包括了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交通方式等设计②迪扎因大致包含四层基本涵义:一是一种造物手段,利用现有科技文明成果,促使人类改变自身环境的必要手段。

二是人类审美文化的新领域和新的审美形式。

三是一种新的创造性审美活动。

四最终结果必然呈现为物化的形态。

③Design三方面鲜明特点:1设计与生产制作的分工,设计师作为一项职业的诞生2强调没有既定模式的开发性设计3功能与造型的一致性。

3.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发展历程似乎又在走一种新轮回,农耕文明设计发展历程似乎又在走一种融为一体,工业文明设计与制造相分离。

4.工业革命为设计创造新的技术环境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工业革命促使了设计和制造的分工。

②标准化、批量化和机械化的大生产方式成为日常生活用品生产主导方式③举世瞩目的科技文明把世界万事万物都改变,总之,人们有可能利用比手工艺时代更强有力的能源和动力来达到自己设计目的,为设计产品提供更大自由,因工业产品的艺术品格问题时时充满着矛盾。

5.工业设计:(广义)以工业大生产为背景的技术设计和艺术设计两者自觉结合,包括工业设计创造性活动设计出来的工业产品,和为实施这种设计而创造出来新型设施,环境以及整体上活动的组织。

(狭义)即工业产品设计又称为“工业造型设计”“工业设计”“工业艺术造型设计”等。

6.环境设计:环境设计或称环境艺术设计。

两种:①广义的环境设计,包括建筑及园林设计,还包括室内设计②狭义的环境设计,主要指区域环境设计(也属广义的环境设计范围),例住宅群设计、旅游风景区设计、纪念性区域设计、文化区设计等。

7.园林设计:“设”者,陈设,设置;“计”者,计谋,策略之意。

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地。

8.视觉传达设计:或称视觉信息传达设计、视觉信息传播设计、形象推广设计。

目前这一设计形态的对象还不大统一,对于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存在许多争议。

视觉传达设计也许可以大致上划定是指以现代公共信息传播为宗旨的视觉造型设计。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人来到一起共享某种信息时,传播行为和传播关系发生了。

按具体传播方式不同,视觉传达设计一般可分为大众视觉传达设计和其他视觉传达设计。

而一种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宽泛理解,将装潢设计,广告设计等都列于其名下。

9.人类通过造物实践使自然人化。

所谓自然人化,就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使外在自然打上了人的烙印而“人化”,内在自然的人化,是指人本身的情感、需要、感知以至器官的人化。

10.内在自然人化三个领域:①认识领域,主要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②意志领域,主要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意志能力③情感领域,主要培养人的美感情操审美能力11.原始积淀和艺术积淀对形式美感意义:①什么是美感的原始积淀?人类利用和创造石器,在这一系列合规律性活动中,培养人对自然秩序的领悟、想象、情感和理解。

当通过自身的自觉实践达到目的时,就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这即可能是美感的原始积淀②原始积淀促进了形式美感产生、丰富和发展,在劳动生产中,在工具、日常生活用品的创造和使用过程中,人类既产生了实用需要得到满足的实用感,积累了从属于实用感的形式感—主要是形体感和节奏感。

总之,在原始的积淀中形成了审美的心理结构。

人们在主体能动活动中感自己心意状态与外在自然的合一对规律性的把握,对自然秩序感受产生审美愉快。

12.艺术积淀三个过程:①从再现到表现,远古器物图形都经过写实、变形、抽象,直至符号化过程②从表现到装饰。

表现性的图形经不断抽象成了有意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看多了,普遍化以后,就逐渐演变成装饰美成为形式美③从再现到表现直至装饰,又从装饰转向再现。

艺术发展始终遵循着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当艺术变成一种纯审美或纯粹的形式美,艺术本身就会走向衰亡。

从再现到装饰,从装饰又回到再现的过程,是形式美积淀过程,是人类审美心理结构的数字方程式不断丰富,人类内在心理不断成熟的过程。

13.宗教文化集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位于一身,具有强大包容性。

14.苏格拉底美学贡献观点:①试图在目的论和道德学基础上思考美学和艺术问题,提出真善美统一的观点,②没有把美和善两个不同概念区分开来,对美的本质的讨论未得出一个明确结论,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严肃提出了美是什么的问题具有非凡意义,意味着美这个词已开始从日常的评价意义上升为独立美学范畴,美不再只有美好的意思,而且进入了普遍本质的层面,成了一切美的事物共同性质和根源。

15.柏拉图美学理念:柏拉图生于雅典最具有名望的家族,父母为雅典著名政治家的后裔。

他是希腊古典时期雅典最著名哲学家之一,著作中,第一次把美和艺术的概念纳入严谨的哲学体系,以哲学对话的形式,在不同观点对立和争辩中进行探索。

16.理念说柏拉图美学的基石和归宿,柏拉图着重从理念说角度论述美的理念的特征,强调美是绝对的、统一的和永恒不变的。

17.亚里士多德美学观点:①如果说理念论是柏拉图美学的基石与归宿,那么对理念说的批判是亚里士多德美学的起点②理念论的根本缺陷在于它割裂个别与一般、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把一般和普遍看作是超越于个别和特殊之上的东西,从而流于空谈③美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美在于事物形式的有机整一性,美是事物的、可以感知的感性性质。

18.鲍姆嘉通是德国启蒙美学的真正创立者,因此获得美学之父的称号19.崇高:在美学上是指具有博大、雄伟、壮观或悲壮等属性的审美对象,可以是物质形式的,也可以是精神品质的,或者是二者兼有的,在人们的头脑中所形成的包括惊喜、景仰、尊崇悲壮、豪迈、胜利感等在内的复杂的心理情感反应。

20.中和:是中国美学的特有术语,基本特征是协调和谐,刚柔相济,安宁平和,体现“中庸之道”。

21.拨尔而怒:指刚健奋发,表现出奴隶制社会上升时期社会风貌和趣味。

22.哲学观对设计观的影响:①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人是宇宙大化一部分,人同世间万物一样是从大自然中产生出来的,整个天地自然是一个包含人类自身内在的、充满着勃勃生机的、不断变化流动的、生生不息的过程②这样一种哲学观直接影响设计观,这种设计观的核心就是要求人们从综合、整体的观点去看器物的设计,把人们所制造的各种器皿和物品看作是整个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产物,因传统哲学强调天人合一,人要效法天地,与天地自然共生存,遵从自然规律。

这种宇宙自然观及对自然的价值观,使人们在设计中要考虑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整体关系。

23.普金—19世纪上半叶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种种观念的先驱。

是英国建筑师、作家、理论家和文物工作者,英国天主教复兴运动和哥特复兴建筑风格的代表人物,对哥特式建筑风格尤为推崇,始终是哥特风格倡导者。

24.普金建筑设计定理:①建筑必须便利生活,讲究结构,合乎时宜,否则就没有任何特色可言②所有的装饰物必须使建筑的基本结构更加丰富。

25.罗斯金—英国著名作家、政治家、艺术理论家,技术美学思想和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对现代设计美学的主要贡献:提出了艺术工业问题,认为工业艺术,日常生活用品艺术是艺术大厦的基石。

但艺术品不能通过机器生产,把设计和操作重新结合,恢复和提高大众追求,提高大众的鉴赏力。

26.莫里斯—19世纪英国伟大的工艺美术家,是英国手工艺运动的实践者和近代欧洲设计艺术的奠基人。

27.工业美结构要素:罗拉对工业美提出一种结构分析理论:功能的结构、材料的结构、机体的结构、形式的结构、环境的结构。

28.包豪斯的主要理论原理:1)废除传统的形式和产品外加装饰,主张形式依随功能,尊重结构自身的逻辑,强调几何造型的单纯明快,促进标准化并考虑产业因素,这些原则被称为功能主义设计理论,2)它从工业生产过程的合理性中看到了产品审美形态的决定性基础,并主张使产品的审美特性寓于技术的目的性形式之中,达到实用,经济,美观。

29.包豪斯的审美设计观:1)主张实现审美与实用、功能的新统一,2)包豪斯实行双轨式教学,设计课由造型教师与技术教师共同教授,使学生避免了对艺术造型和技术原理的畸形片面的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审美与技术的双重才能,3)形成了构成主义的工业设计风格特征,注重对新材料、新的设计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废除外加的装饰,追求产品的功能价值及审美的结构和单纯明快的风格,可以说是真正的现代主义风格的起点,4)确定了建筑上功能主义的理论基础。

30.包豪斯的艺术风格具体表现:1)接受艺术的新潮,把最新奇的抽象艺术用到建筑和工艺品设计上2)注重实用,把功能作为建筑设计和产品设计的出发点3)按照现代材料和结构的特点,从结构和设计方面加以谋划,以达到艺术效果,实现功能和艺术的统一。

31.文脉主义、隐喻主义、装饰主义是后现代追求人情化、个性化三种主要设计方法。

32.文丘里、斯特恩、詹克斯三位大师级人物,构建起了后现代建筑理论框架。

33.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意大利极端设计中的一位关键人物埃托*索特萨斯成为意大利后现代主义运动颇具影响的发言人。

是设计界的特立独行者(索特萨斯)(用比拟的方法设计了(“机器人书架”、)(曼迪尼、)(布兰兹)称为意大利激进艺术设计的“(三驾马车”。

)34.追寻高技术倾向设计的起因,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和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阿齐格兰姆派的结构美学思想。

35.如何理解高技派?高技派定义:(广义)指那些使用和表现了当代最高强、最先进的来到达各种设计,生态使用要求的建筑。

(狭义)亦称重技派,突出当代工业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炫耀,尚称机械美,在室内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

36.高技派的设计理念:技术乐观主义37.极少主义风格: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盛的一个设计风格,渊源可以追溯到密斯*凡*德罗少即是多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是对密斯*凡*德罗设计思想的极端发挥。

38.极少主义风格的特征:1)用一种简单到无以复加的方式,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风格,主张维护产品设计的固有要素,提倡密斯*凡*德罗少即是多原则,2)主张纯粹的线条与形式、整洁无装饰的外表和理性化格子形式的追求。

39.美是什么和美的本质理解?美是美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从古至今对美是什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阐述,他们从审美对象的形式、从审美对象对人的功利、从客体的特性、从主体的审美感受等反面研究,对美赋予了不同的定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