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3议论文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

43议论文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


清末民初以来,受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中国一些知 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 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 “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 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 近几十年中仍有一定市场,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 “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人教版高三语文总复习系列课程 《议论文阅读》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
主讲:吴老师
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是彰显论述类文本阅读说理性和逻 辑性的重要载体,常和“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结合 在一起进行考查。主要考查考生下列能力:把握文章的中心论 点和理清段落层次关系的能力,把握论点和论据之间关系的能 力,辨别和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分析论证过程、把握文章结 构的能力。结构是指文章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文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当下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对如 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 B.文章引用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观点,为证明那时对汉字 产生怀疑的情况依然存在。 C.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的危机,指 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D.文章第五段在论证汉字教学可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经验 时,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
对应原文第三段的第④~⑦句,相关语句为“这种交融
C项侧重 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以二者的互
比题 考查立论 动为其重要前提”“‘新子学’,同时展现为世界文化
文, 的前提 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
确定
与新的形态”等,对其稍加整合即可。此项分析正确
正确 答案
对应原文第四段,是对这段内容及层次的分析,由 D项侧重
解题步骤
读全文,把握 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总分总式,第一段是总述,第二、三段是
文章思路
分述,第四段是总述
第一段,在阐释诸子之学的源头的基础上,对诸子之学从狭
义、广义两个角度对其内涵和外延做了界定;第二段,阐释
了新时代诸子之学应具有的品格,并着重从“照着讲”的角 析层意,明确
度分析了诸子之学的研究及其意义;第三段,阐释了新时代 论证内容
后面的题目。
题目: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
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 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 讲”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 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思路外在的表现形式。分析文章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分 析文章内部的层次关系,就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了。而这种 分析的过程其实就是把握论述类文本中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的逻辑说理过程。本考点是近两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热点题 型,通常出现在第2题,考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1.题干表述明确
通常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实质上是全面考查对论
点、论据、论证方式三者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查学生的逻
辑思维。
2.选项设置灵活
侧 重 考 查 立 论 (2018 年全国卷Ⅰ·T2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
的前提
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侧 重 考 查 论 证 (2017 年全国卷Ⅰ·T2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
的角度
Hale Waihona Puke 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的诸子之学应具有“接着讲”的品格特点及其作用;第四段,
辩证分析了诸子之学“照着讲”与“接着讲”的辩证关系,
指出“新子学”应追求的目标
比题 文, 确定 正确 答案
对应全文,本文的论述中心是“新子学”,文本详细地 阐述了新子学“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的内涵 A项侧重 及其辩证关系,中间虽然涉及“新子学”是对历史上的 考查论 诸子之学的内在继承与发展,但也只是笼统地提到历史 证方法 上的诸子学,并未对其特点加以详细阐述,也未将其与 “新子学”加以对比,且文章的目的也并非“突出两者 的差异”。此项的分析不正确 对应原文第二段的第②③句,信息语句为“‘新子学’ B项侧重 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 考查论 讲’两个方面来理解”。还对应原文第四段的第①句, 证的角 信息语句为“‘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 度 离”,稍加整合即可。此项分析正确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 不单单表达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联想、感觉等。学习与 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 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 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 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 得我们深思。
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两个挑战。一是外语教育的挑战。现 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 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 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方式越来越 便捷,在古人眼中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 机屏幕上输入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 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 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与论据的关系 胁为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特别提示:(1)“立论”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
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
(2)“立论的前提”就是指如果没有这个东西,后面有关论点的相关论
证不能成立,没有意义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解题 3 步骤
[典题示范] (2018·课标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文本见“例 1”),完成
侧重考查论证 (2017年全国卷Ⅰ·T2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
的思路(结构) 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侧重考查论证 (2018年全国卷Ⅰ·T2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
方法
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侧重考查论点 (2018年全国卷Ⅱ·T2A):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为适应汉字在海外传 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 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 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 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 新理念与新途径,让学生对汉字生爱恋、会思考,甚至实现以 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提高汉
字教育水平,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外,更重要的 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 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化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 能让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原文第一段讲汉字教育的意义,第四到六段讲汉字教育的应对 策略,A项正确。原文第二段论述了一些对汉字产生怀疑的情 况,“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即在此列,B项正确。原文第二 段从历史角度、第三段从现实角度论述了汉字面临的危机,目 的在于强调汉字教育亟待加强,C项正确。第五段中“有的教学 实验”的介绍属于举例论证,其中没有使用引用论证的方法,D 项的表述是错误的。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 考查论证
说”“从现实的过程看”等词句可判定其正确性。此项 的思路
分析正确
【自主尝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 进程与经验教训。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 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 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