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现场管理》课程标准2016年8月编写一、适用对象高等职业教育层次3学年制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研究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知识,是研究现代企业基本特征、运作规律、管理方法的一门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内容有十一章,包括现场管理、组织管理、资源管理、成本管理等内容。
2.课程任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具备初步解决生产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在生产现场管理方面具有较广泛的知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综合应用该学科知识的能力。
三、参考学时30学时。
四、学分2学分。
五、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掌握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获得企业管理的基本思想,增强企业管理的基本意识。
包括掌握现代企业及管理的基本特征;生产现场管理的发展趋势;企业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基本内容。
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有关企业管理的一些现象,具备初步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思想、了解基本方法,增强企业管理意识,培养作为具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以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
六、设计思路(一)课程内容设计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的设计提出了在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学习,以获得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工作过程知识是根据职业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规范、工具、手段与对象结合,并指向目标的职业行动过程所需要的知识,工作过程知识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注重对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培养。
在工作任务学习模块中,基础知识以“必需和够用”为度,重点突出生产现场管理实践方面的知识,力求简单实用。
(二)教学过程设计遵循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辅的原则来进行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理解知识要求掌握和理解生产现场管理涉相关技术、知识,对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通过多种有针对性的典型例子来讲授,并善于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再辅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动画技术,使学生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下就把所学的内容理解和接受。
2.总结提炼教师对每一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进行总结和提炼,提出反馈建议,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的措施,帮助同学们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设计1.现场教学将实际的工作环境融入课堂中,使学生的学习更直观,更易于理解。
现场教学方面,有些学生在学校接触不到的工厂的实际生产情况,老师到现场与技术人员一道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将工作任务录相,回校制作成多媒体的课件,再结合实际进行学习。
现场教学方法使学生亲临实景,容易掌握知识要点、提升工作的技能和职业素养。
2.讨论式教学在本课程学习中,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
比如可以将学生首先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自己的资料搜集设计一套方案,并说明自己方案,最后教师进行评议。
这种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再只是教学的接受体,而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一种重要的个体行动。
(四)课程内容选取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是课程内容选择和定位的方向。
学习内容的选择指向工作过程性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和“怎么做的更好”的问题,以工作过程为坐标系,选取与职业工作过程紧密相关的知识,实施“工作本位”、“项目导向”、“工学结合”的学习模式。
七、课程教学单元学习目标与教学任务八、课程教学设计第一章生产管理重要性(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这些基本理论来理解和解释当前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掌握企业的含义、本质,了解企业产生的过程;掌握企业的分类。
教学内容1生产管理重要性(重点)理解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2 制造业所面临的处境3 改善生产现场的局限4 企业综合实力提高的关键5 生产管理业务的目的6 作为工厂基本的QCD7 环节的改善第二章对生产管理的期待(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管理的任务,掌握管理的概念,了解管理者和管理工作的评判方法,掌握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了解管理的性质,掌握管理的职能。
教学内容1 生产管理中所要求的职能2 生产管理的范围3 扩展的生产管理业务4 从处于守势的生产管理转变为主攻型生产管理5 生产形态和生产管理6 看似订货的备货生产第三章现场才是生产管理业务的出发点(8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现场管理的概念,掌握5S管理的含义,了解目视管理的内涵。
教学内容§3-1 生产现场改善1 生产现场改善的必要性2 对5S的误解§3-2 5S管理(重点)5S是关乎企业经营的课题5S内涵,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自律2 整理的方法及其意义3 整顿的方法及其意义§3-3目视化管理(重点)1 目视化管理2 从分工作业到“流程化生产”3 如何实现生产的流程化§3-4自动化战略1 自动化战略2 整备(段取)的改善3 生产现场是“保守型生产管理”的主角第四章生产计划体系的基础(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生产计划的重要性,了解生产计划所要求的职能、生产计划的种类等。
教学内容1 生产计划的重要性2 生产计划所要求的职能3 生产计划的种类4 每周生产计划5 每周生产计划会议6 负荷计划7 具有可行性的负荷计划8 开发周期第五章原材料采购体系的基础(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MRP(物料需求计划)的基础,了解看板方式的构造、内涵。
教学内容1 原材料采购应有的姿态2 MRP(物料需求计划)的基础(重点)3 MRP的局限4 从MRP着手开始改善5 原材料采购周期6 通过现物管理进行的原材料采购7 看板方式的构造(重点)8 看板方式的运营9 诸多原材料采购方式10 减少原材料费的途径第六章库存管理的基础(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对库存认识的发展历程,掌握削减库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内容1 对削减库存活动的定位2 对库存认识的历史3 库存的优点及缺陷(重点)4 战略库存的想法5 削减库存的步骤(重点)6 以生产部门为核心的库存削减活动第七章成本管理的基础(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成本管理的含义和特点,掌握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成本管理的方法。
教学内容1 成本管理的必要性2 标准成本管理(重点)3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4 正确的经济性判断的基础5 人手不足的情况和人手富余的情况6 沉没成本第八章生产信息体系的基础(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生产信息体系的基本理念,掌握IT/IS对企业的影响,了解在企业战略管理中IT/IS的角色和地位。
教学内容1 生产信息体系的问题点2 生产信息体系的基本理念3 信息体系和生产管理部门的作用4 实用型信息体系的条件5 信息体系构建的方法6 ERP第九章生产管理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协作(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系生产管理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协作的技巧,了解生产管理所涉及部门的角色和地位。
教学内容1 生产和销售之间的协作2 生产销售的协作——问题点的共有化3 产销联合——改善活动的实践4 产销联合——成功的关键5 交货期咨询的机能6 生产和开发的联合7 开展试制的步骤8 新产品投产时的生产计划9 并行工程第十章供应链管理(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观念,掌握市场细分的有效性,掌握产品的整体概念及特点。
教学内容1 供应链管理是什么2 对SCM的正确理解3 实现SCM的要点4 SCM的效果九、实施建议1.教学组织要提高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教师首先应依据理论课教学目标、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以及学生的接受水平、教师自身条件等,创新理论课教学组织形式,注意“讲”、“读”、“述”等形式的理论与实践,教师及时帮助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最后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测评,完成知识技能的再归纳。
2.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主要以体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来完成课程教学,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学生是主体,教师给予辅导。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能力、交流沟通的社会能力。
学生们在实际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3.使用教材说明课程教材以“《生产管理》东方出版社、加藤治彦,2011年7月”为主,以以下图书为参考书目:《现代生产现场管理》主编张平亮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84.教学评价方式要坚持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使考核与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改革单一考核方式,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本课程考试权重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十、说明实际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现有的理论与实际操作水平,调整授课的实际进度与讲授内容的难易程度,特在此说明。
编写人:童相彬专业主持人:徐慧教研室主任:系、部、中心主任:教务处处长:十、我对前任的感觉很简单,哪怕他的女朋友来我面前秀恩爱,我也不会觉得烦。
就像在看别人吃一碗很香的卤肉饭,吧唧嘴巴弄得很大声,但我自己心里是明白的:我吃过那种饭,其实没那么好吃。
十一、为什么我们总是不懂得珍惜眼前人?在未可预知的重逢里,我们以为总会重逢,总会有缘再会,总以为有机会说一声对不起,却从没想过每一次挥手道别,都可能是诀别,每一声叹息,都可能是人间最后的一声叹息。
十二、我在最好的时候碰到你,是我的运气。
可惜我没时间了。
想想,说人生无悔,都是赌气的话。
人生若无悔,那该多无趣啊。
我心里有过你。
可我也只能到喜欢为止了。
十三、我说不出来为什么爱你,但我知道,你就是我不爱别人的理由。
十四、当你在转圈的时候,这个世界很大,当你勇往直前,这个世界就很小。
十五、现在男女之间的恋爱,总是答应太快,结果分手也快。
人性的规律是容易得到的就容易放弃。
凡是通过努力得到的,不管是感情还是物品,都会使人顿生珍惜之感。
所以在感情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