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浦区第一学期期终考试初三化学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014.1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2 H-l C-12 O-16 S-32 Cl-35.5 K-39 Ca-40注意: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的方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分)1、下列符号中,书写正确的是A.碳酸:HCO3 B.氮气:N C.镁:mg D.铁:Fe2、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与较粗的可吸入颗粒物相比,PM 2.5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一般而言,PM 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有机物的挥发等。
以下途径中,产生PM 2.5相对较少的是A.液氢燃烧 B.煤炭发电 C.石油炼制 D.汽车尾气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确的是A.氧气易溶于水 B.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C.食物腐败不需要氧气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24、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的是A.O2——2个氧原子 B.Ca——钙元素C.P2O5——五氧化二磷 D.H2O——2个水分子5、硅酸钠(Na2SiO3)可用作粘合剂和防火材料。
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A.+l B.+2 C.+3 D.+46、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确的是A.自来水是纯净物 B.水污染与人类活动无关C.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 D.人类健康需要洁净水、土壤和空气7、下列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是A.H B.Zn C.Ca D.O8、下列有关碳单质的用途和性质之间的关系不相符的是A.焦炭用于炼铁是因为焦炭具有还原性B.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因为金刚石硬度比玻璃高C.用炭黑墨汁书写的字经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D.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是因为活性炭与有色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NaCl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棕色固体D.电解水正极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0、t℃时,向一支盛有0.15 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t℃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3 g/100 g水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 g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12、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B.乙中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变化C.生成物可能都是氧化物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13、下列有关量筒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10 mL量筒量取5.0 mL浓硫酸,倒出浓硫酸时,因为量筒壁上沾有浓硫酸,所以量取浓硫酸的体积小于5.0 mLB.实验室需要量取15 mL蒸馏水,为了减少误差,正确的做法是用量程为10 mL的量筒量取2次 C.量程为10 mL的量筒,1 mL以下没有刻度D.量程为10 mL和50 mL的量筒,其分度值相同14、“纸火锅”(如右图)是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不会燃烧。
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纸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纸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C.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D.空气不充足,纸不会燃烧15、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16、酒精可做消毒剂,下列关于酒精(C2H6O)的说法错误的是A.从类别上看:酒精属于有机物B.从变化上看:酒精完全燃烧只生成水C.从宏观上看:酒精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从微观上看:1个酒精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17、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相对于原装置,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A.反应容器体积小,药品消耗少B.装置简洁,减少了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C.白磷比红磷的着火点高,使用更安全D.容器径相等,易准确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8、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CO和CO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B.CO2的排放不是导致酸雨的原因C.在室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D.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化学性质活泼19、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下列仪器在组装时的前后顺序正确的是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20、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采用加热氯酸钾(白色固体)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现加热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一份中混入少量的二氧化锰(b曲线),分别同时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21、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B.发光发热现象都由物质燃烧引起C.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D.含碳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l2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B.1 mol HCl的质量是36.5 g/molC.1 mol H2的质量是1 gD.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 g/mol23、如下图所示瓶中X为固体,当把滴管的液体Y滴入瓶中,导管口一定没有气泡产生的是24、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以上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x的值为44 B.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1二、填空题(本题共46分)2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按要求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①石墨 ②氦气 ③生石灰 ④氮气 ⑤酒精 ⑥水 ⑦红磷 ⑧氯化钠 (1)可充入霓虹灯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是____; (2)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 (3)具有优良导电性能的是____; (4)用作某些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 (5)用来腌制食品的是____; (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 (7)燃烧产物是固体的是____; (8)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____。
26、氢气是清洁能源,因为发生了2H 2+O 2−−−→点燃2H 2O 。
我们能从中获得以下信息:①该反应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③该化学反应的条件是点燃;③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还有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是宝贵的资源。
请各举一例水在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写一个与水有关的化 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有以下四个步骤:请回答:(1)其中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
(2)在B 操作中,木炭会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炭在C 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木炭做________剂。
在D 操作中,反应后造成浑浊的物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
(4)若将木炭改为铁丝在C 中燃烧,瓶中应预先放入少量________。
28、原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可用次氯酸(HClO )杀死细菌。
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次氯酸和盐酸。
某水厂自来水的生产、净化步骤如下:(1)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________,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为________(填编号)。
(2)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①矿泉水②自来水③蒸馏水④汽水⑤糖水(3)凉开水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是凉开水中几乎不含____。
①氧元素②水分子③氧原子④氧分子(4)右图为电解水的装置。
a管中的气体为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行为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是____(填序号)。
①洗澡擦香皂时不关上喷头②不间断放水刷牙③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29、实验室需配置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
(1)查阅硝酸钾溶解性。
由右图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_g,在该温度下配制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____%(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计算。
配制40 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所需硝酸钾质量为________g,所需蒸馏水的体积为________mL(水的密度近似看做l g/mL)。
(3)称量。
分别在天平左右两盘放上纸片,调节平衡后,________(填字母)。
A、先移动游码到所需位置,再添加硝酸钾直到天平平衡B、先添加所需的硝酸钾,再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4)量取。
量取所需蒸馏水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填字母)。
(5)溶解。
将称量好的硝酸钾和蒸馏水混合溶解。
(6)稀释。
20℃时,将20 mL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4%的硝酸钾溶液。
从下表中找出需要用到的数据:____________g/mL。
硝酸钾溶液的密度(单位1 g/rnL)(7) 20℃时,取哪份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
A.保持温度不变,减少10 g溶剂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 g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C.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 g溶剂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D.降温至10℃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30、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封存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家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如下图)。
根据上述转化关系,回答下列有关问题:(l)图中标出的物质中,属于碱类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CaO加入到纯碱溶液中,请完成其中化学反应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a(OH)2+Na2CO3→CaCO3↓+____________。
(4)若要确认经“捕捉”后的空气中CO2含量已经变低,先分别取一瓶正常的空气样品和一瓶经“捕捉”CO2后的空气样品,然后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