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班主任工作真是个五味盒,回想自己的班主任历程,其中包含的酸甜苦辣也只有自己知晓。
班主任工作事务繁多,面对的问题也很多,所以经常会听到老师诉苦,班主任真的难当。
每天都有解决不完的问题、谈不完的话、做不完的事……非常幸运的是,这学期读了一本《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一书,它不但理论性强,实际例子也举得特别好。
我很认真仔细的读了这本书。
应该说我不喜欢读理论性特别强的书籍,会让我感到特别枯燥乏味。
但我特别喜欢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书籍,看这本书时,书中每个老师所写的案例我大都把它搬到自己身上去做对比,看到了我身上的不足,其实也是周围很多老师的共性问题。
有人说:思想是行动的帆,思想是生命的舵。
这本书在每一章节的开始,都要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什么样的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热忱与兴趣,使活动的教育功效最大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有教育的契机,处处有教育的资源,身为班主任,我们该怎样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到底应该如何创新,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呢”,等等。
这些问题既是引领,更是启迪,一时想不透彻没关系,随后便有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再加上鲜活生动的教育实例,让你茅塞顿开。
养小鸡体验生命成长的不易,跳圈圈体验合作的快乐……一个个闪耀着灵光的教育故事,无不充满智慧。
它是心与心的交流,它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思考,就能有创新激流的奔涌,就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进而形成独特的风格,成为学生心中不可磨灭的领路人。
更令人眼睛一亮的是,本书每一章起始都有一句提纲挈领的精辟话语:“自由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基础,心灵有了自由,想象力就会张开翅膀,创造力就会灵动多彩。
”、“虽然,与众不同并不都是创新,但是,创新一定是与众不同的。
”、“100次耳提面命的灌输,比不上1次亲历亲为的体验。
”……这精辟的话语是这本书的眼睛,耐读而有哲理,发人深省。
正是这样朴素而精粹的思想,让全书流光溢彩,魅力无穷。
在第一章中,就告诉了我们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1、可以通过学生的介绍了解学生。
这个介绍可以让学生填写简历,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当然也可以请同桌介绍。
2、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学生的行为来了解学生。
3、在交谈中来掌握学生的思想。
4、在活动中发现学生的特长。
5、在家访中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应当了解孩子的长处和弱点,理解他的思想和内心感受,小心翼翼地去接触他的心灵。
”对此我有如下感悟:1、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弱点。
有的孩子喜欢画画,但音乐不好;有的孩子喜欢数学,但英语不好;有的孩子擅长言语,但书写不好;有的孩子喜欢看书,但不喜欢运动……“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当然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相同的学生。
即使是两个孪生兄弟,其气质基本相同,但是性格也会有微妙的差异的,当然兴趣爱好也会迥然不同。
学生有差异,我们老师不可能培育出一样尺度的学生。
因此教师的职责是发现学生的优缺点,使学生的优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学生的缺点得到最好的弥补,使学生将来有最好的发展。
2、教师要理解孩子的思想和内心感受。
现在我班里的孩子出生在2000年左右,都是新世纪的孩子,生活相对而言比较的富裕,而且都是独生子女,周围有六个人疼爱(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因此孩子的情绪常常不是太稳定,会出现超乎寻常的兴奋、激动,或者极端的愤怒、悲观、绝望,而且遇到一点刺激就会歇斯底里,做出让人无法接受的举动。
并且现在是信息时代,孩子接受的知识面比我们宽,接受的容量比我们大,因此我们要走近学生,尽可能地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样我们才知道学生在想些什么,学生可能会做些什么。
也只有了解了学生,我们做教师的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
3、教师要小心翼翼地去接触孩子的心灵。
现在的孩子自尊心非常地强,如果不讲究方式方法,触伤到孩子的自尊,孩子就很可能会与你对着干。
书中讲到了一个例子:一位中学生发现他的日记被父母亲偷看后,就给作家孙晓云写信说:“我想用世界上最大的声音,告诉所有不信任我们的人:请信任我们!路是我们的,人生是我们的,生命是我们的,我们能够装点人生。
大人应该给我们一些机会,让我们也试一试,不做永远的观众。
”现在的学生要求得到父母的尊重,得到老师的尊重,得到社会的尊重,他们从内心里希望成人们把他们当大人来看待。
孩子的心里在逐渐走向成熟,他们希望大人放手让他们独自大胆地行走。
我们做老师的应该了解孩子的心里,但是又怕孩子受伤,遭到沉重的打击,毕竟孩子没有经历过较多的挫折,心灵是异常脆弱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要小心翼翼地走进学生。
4、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法走进学生。
读到第二章“班级建设”时,提到了在班级中设岗和记录班级日志。
对于班级设岗,我特别赞同,并且在班上设了专人专岗,一人一岗,每个人都有一个岗位,他们各尽其职,收效不错。
对于班级日志,按照学校要求我让班长记录,那上面记录着很多同学的表现情况,老师要每天检查。
我也感觉记录班级日志,不但可以约束学生规范行为,更重要的是激励他们。
我以鼓励学生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让班级日志伴随学生成长,真正发挥班级日志的作用,让它成为我们一(7)班的成长手册,让学生受益终生!读完全书,在眼界大开的同时,还感受到一种充满了爱的激情。
班主任工作细致而繁重,要胜任这项工作就要有对班主任工作的爱,更要有对孩子们的爱。
我们应该用爱去教育每一个孩子,让感动来代替制度,让关怀和帮助充满整个班级,我想只有这样才是最有凝聚力的集体,只有在工作中充满爱心的班主任,才是学生们最乐于接受和拥戴的班主任。
假期里我细细咀嚼了《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一书,书中的点点滴滴,让我回味至今。
书中分四个部分:1、怎样走进今天的学生。
2、怎样进行班级建设。
3、怎样引导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4、怎样提高自身素质。
四个内容从学生个体的分析到班集体建设方法指导以至于到关心班主任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即实用又全面,不仅有理论上的阐释,更重要的是列举了生动真实的案例,有成功、有快乐,也有失败、有痛苦,但其中的酸甜苦辣都有营养,都蕴含有某种教育哲理,这些往往是以往读过的教育理论书上没有的,而这些“营养”恰恰应当是教育的源泉。
也正是这些“营养”让身处黑云浓雾中的我看到了一丝光明,于是我如饥似渴读起这本书,联系自己班的实际,我细细打量着自己当班主任这三年,重新审视自己,那些我做的好,那些事情是我没有做的,那些事情我没有坚持……与其说这本书是在教我们怎样做班主任,倒不如说是一本为班主任量身打造的“班主任秘籍”。
书中没有长篇大论,却让我们理解深刻;没有问答,却让我们心如明镜……一件件生动的案例,不仅仅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方法,更让我们学会一种处事的态度,“以人格影响人格,以智慧启迪智慧。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
就是这句写在前面的话深深的吸引了我继续阅读这本书,也正是这句话使我想起霍懋征老人: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是啊,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美好的东西,作为一名教师就是把那些美好的东西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
我们要走近学生,触摸学生的心灵世界,才能唤醒学生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
怎样走进学生,文中讲到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融入学生这三方面入手。
其中这个案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强强又忘带作业本了,小组长向栾老师报告后,栾老师通过搜书包找到强强没有完成的作业本。
强强羞愧难当,更因为同学们的鄙视产生了不想上学的念头,下午,栾老师通过强强爸爸的话得知强强因为帮家里干活儿而落下了作业,并非有意不做作业。
此时的栾老师也一定是后悔莫及,没想到,戳穿了一个谎言,却伤害了一个学生的自尊。
类似这样的事件在我身上也发生过,假如我提前看过这个案例,绝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有时候,当遇到这样的突发事件时,我总是会快速的换位思考,心里总想着,教训一下也好,让他长点记性,引以为戒,却不知,孩子的心灵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脆弱,遇事冷静,三思而行,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通过对本书班级建设和引导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我有以下几点妙想:1、设立班长轮流制。
有学生推选出来几名优秀的同学来担任值周班长,由值周班长自己选定纪律委员、卫生委员……,制定监督评价表格,由另外一名值周班长担任,监督别人的同时,对自己工作也是一种借鉴。
每周班会对上周值周组进行评价。
2、增加教育合力。
经常给家长汇报班级情况,使家长能经常了解到学生在校的情况,参与学校的活动,由被动的了解变为主动的关心学生的学习。
3、设立聚宝盒。
有的学生捡到钱又找不到失主时便存入“聚宝盒”,将回收废旧作业本、喝过的饮料瓶……卖给收购站,所得收入也存进“聚宝盒”,“聚宝盒”财宝不断增加,当需要添置班级物品时,当有人取得突出成绩需要表彰时,“聚宝盒”便献出“爱心”。
培养学生拾金不昧、勤俭朴素的精神。
“班级日常性活动贵在巧妙安排,持之以恒,它可以逐渐使学生形成一种气质,一份修养。
”最后一章讲的是班主任怎样提高自身素养,第一节中说到“热爱儿童是班主任的天职”,让我想起顾明远先生给我们学校的题词:爱是教育的源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因为爱所以要不断学习;因为爱所以要宽容大度;因为爱所以要公正无私;因为爱所以要不断创新。
爱是所有付出的唯一动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好比一种精致的乐器,她奏出一种和谐的旋律,使之影响每个学生的心灵。
要奏出这样的旋律,需要把乐器的音调准,而这种乐器就是教育者的人格来调音的。
”因此,班主任之友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养,才能做到精准的调音,才能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他人”。
魏书生说过:“教育是一种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
”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会以其创造性的教育打动每个孩子的心灵,因而,他将被学多学生珍藏在记忆中。
一个人如果能活在别人心中,那么他的生命是最有意义的。
最幸福的事不是面对鲜花和掌声的微笑,而是当你走过之后能够在他人心底铭记下美好。
对于班主任的工作,我是在摸索中前行,失败和成功都经历过,但无论怎样,我都牢记一句话:用心才会幸福,有爱才能幸福。
只有真诚地用心和孩子交流,才能唤醒他们的心灵,让他们享受幸福的人生。
闲暇,我认真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今天怎样当教师》,虽然书中的100个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学校园,然而却关系到所有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
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教师?书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
要当好教师,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
在工作中,对待问题要多问"为什么",学会理性的思考进行分析。
下面对书中的一则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下面对书中的一则关于教师的爱的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案例中讲的是一名老师帮助一个学习成绩差且没有兴趣的孩子培养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师的耐性让人佩服,他真的是倾注了自己的爱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