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中)股东知情权法律问题研究邹杰摘要“股东知情权是股东知悉、了解公司情况的权利,是公司法赋予股东一项极其重要的权利,是股东实现其他股东权的基础性权利”。
①但在公司实务中,股东的知情权常常被侵害,致使公司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
本文基于以上的认识,就股东知情权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理论的剖析。
关键词知情权立法比较诉讼机制中图分类号:D92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0-254-02一、股东知情权概述(一)股东知情权的概念有学者认为,股东知情权就是股东获取公司信息、了解公司情况的权利。
主要包括股东对公司各种文件的查阅权,而把股东的质询权作为一种单独的权利来研究。
②有的学者则认为股东知情权包括股东的查阅权和强制信息披露义务,也未把股东质询权纳入股东知情权的范畴。
但也有学者认为,股东知情权包括股东查阅权、股东质询权和公司的强制信息披露义务。
笔者赞同第三种观点,因为股东知情权是股东获得公司信息方式的一系列权利,应包括股东查阅权、复制权和质询权,同时也包括了公司的强制披露义务。
(二)股东知情权的理论基础1.股东平等原则股东平等原则是用以保护一般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重要原则,凡公司章程、股东会或董事会之决议,均不得违反此一原则,否则无效。
③公司的经营管理由大股东实际控制,大股东对公司内部的事务可以说了如指掌,而小股东往往做不到这一点,但是股东之间地位应该平等,所以基于这一点,小股东有权利对公司的具体经营事务行使知情权。
2.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对股东的忠实义务公司中多数股东并不直接从事公司的经营管理,而是由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来具体经营,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公司的管理者往往会利用其对公司的信息控制权隐瞒或者披露虚假的信息,骗取股东的信任,谋取其个人利益,从而损害股东利益。
这就要求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及股东负起忠实义务,对于股东知情权的行使应该积极配合。
二、股东知情权的立法比较(一)英美法系的立法情况《美国标准公司法》第16.02条(1)规定:公司的股东有权在公司正常办公时间、办公地点,查阅和复制第16.01条第(5)款规定的任何记录,但股东必须在提出查阅和复制记录之日的前5个工作日向公司递交书面的查阅请求。
④《纽约州公司法》第624条(b )规定任何股东都可以为了个人合理的目的在5日前提出书面请求,个人亲自或由律师、代理人在公司的营业时间内查阅股东会记录,股东名册并制作这些文件的摘要。
英国的《1985年公司法》第246条(1):任何一个公司的股东或债权人有权在其要求时免费获得一份公司的年终会计账目。
第383条:全体会议的会议记录簿应在公司登记部门存档,并向全体股东无偿公开。
违者将对公司和公司所有过错的负责人处以罚款。
笔者认为,从以上法律规定可以看出,美国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做了相对宽泛的规定,而英国公司法则不然,范围相对狭窄,并且美国公司法对股东查阅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做了相应的规定,不难看出,美国公司法在照顾股东利益的同时也兼顾了公司的利益。
(二)大陆法系的立法情况《德国股份公司法》第175条(2):年度决算报告、监事会的报告和董事会关于使用决算盈余的建议,应自召集时起在公司营业场所内陈列,以供股东给予查阅。
经请求,应不迟延地向任何一名股东给予提示文件誊本。
《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第51a 条(1):经请求,董事应不迟延地向任何一名股东告知公司的事务,并许可其查阅账簿和文件。
⑤《法国商事公司法》第17条:不担任经理的股东有权每年两次获取公司的账册和文件,并有权对公司经营状况以书面形式提出质疑。
对其质疑公司亦应以书面予以答复。
第168条规定所有股东有权查阅下列资料:(1)公司财产清单、年度帐目、董事或经理室成员的名单,以及必要时集团总帐目;(2)董事会向股东大会提交的报告或者必要时经理室和监事会以及审计员提交的报告;(3)必要时建议。
大陆法系的股东知情权基本都受到了德国法的影响,尤其在股东质询权方面,大都借鉴了德国法的规定,从中不难分析,德国法对股东知情权的保护更为完善和合理,更值得我们吸收和借作者简介:邹杰,东南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学术前沿·2010年10月(中)鉴。
(三)我国的法律规定我国《公司法》第三十四条、第九十七条、第九十八条、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百六十六条对股东知情权作了规定。
其中第三十四条:“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记录、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
……”笔者认为,第三十四条的规定仅是一条非强制性规定,立法者的意图是想表达“包括但不限于”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只是法律对股东知情权提供的最低限度的保障。
三、我国股东知情权存在的问题及诉讼解决机制(一)存在的问题1.法律规定不严谨《公司法》总则第四条规定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这条规定对股东权作了概括性的规定,但事实上股东权还包括“知情权、股利分配请求权、股东大会召集权、提案权、表决权等重要权利”。
⑥《公司法》未将知情权纳入总则,而是分散于各个分则中,并且规定相对不统一,这样容易造成实务中不同类型的公司出现侵犯知情权的情况时,达不到有法可依的尴尬。
2.行使条件缺乏可操作性我国《公司法》在进行修改时仅规定股东有权保护自己的知情权免受侵害,但未规定行使股东知情权的有关条件,致使股东行使知情权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又为个别有其他目的的股东滥用权利留下了空间,使得股东知情权的实施和司法机关在实践中保护广大中小股东的效果不明显。
3.法律责任欠缺我国《公司法》只规定了股东有查阅公司账簿的权利,而没有规定公司违反义务时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的规定。
在公司实务中,中小股东尽管可以依法查阅公司财务账簿等有关资料,但股东的要求往往被种种理由拒绝,使股东此项要求被损害时有发生。
由于公司并没有因拒绝履行义务而负担不利后果的惩罚性规定,所以公司法关于知情权的规定不能积极有效地促使公司及其控制者主动配合股东行使知情权,使得这一法律规定的效果不明显。
(二)诉讼解决机制笔者认为,再严谨的法律规定,都会有不足之处,股东知情权的规定亦然,因此,在针对上述问题完善知情权自身立法的同时,更应该对有关知情权诉讼机制加以完善,最大程度的保护股东的利益免受侵害,下面笔者主要对知情权诉讼解决机制阐述下自己的建议和设想。
1.举证责任的分配笔者认为,在较大程度保护股东知情权免受侵害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公司的利益保护,所以针对不同的情况,股东的举证责任应不同。
例如,当股东不能查询或质询非公司核心商业秘密的信息时,股东只需证明其权利被侵害,而无需要证明自己查询或质询的正当性;当此类信息属于公司核心商业秘密时,股东应证明其查询的正当性。
2.受理范围的界定股东知情权案件的受理范围,实践中存在较大的争议。
笔者认为,股东知情权是保障股东获得了解公司信息的权利,股东知情权之诉的请求权基础应当是股东的查阅权、质询权和公司违反强制披露义务。
因此当公司违反上述义务时,均属于法院的受理范围,这样利于股东知情权的保护。
但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实务中股东知情权之诉作为非财产案件受理,股东为规避诉讼费用,在提起查阅权诉讼同时要求公司分配盈余、进行清算等,实际是将两案合并起诉,⑦不属于股东知情权诉讼的受理范围。
3.当事人的确定从《公司法》第34条的规定来看,股东知情权诉讼的被告应当为公司。
但学理中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股东知情权的被告为董事会。
有学者认为是公司和侵权董事为共同被告。
还有学者认为可将阻挠股东知情权实现的董事等责任人作为共同被告,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损失赔偿责任。
⑧笔者认为,董事会与公司为代理委托关系,其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应由公司承担,因此,董事会不能作为知情权诉讼的被告,股东知情权的被告只能是公司。
学者争议的核心在于公司虽然具有法律上的独立人格,但实际的侵权人都为公司中具体的责任人,若不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则董事等责任人即使违反义务也得不到相应的处罚,其个人的责任导致公司因诉讼而产生的损失只能由公司承担,因此,将其与公司一起列为被告。
这种观点忽略了公司内部与外部的关系,知情权诉讼为公司的对外诉讼,只能由具有独立人格的公司来承担责任,公司承担责任以后,完全可以再在内部追究具体人的责任,从诉讼效率的角度考虑,没有必要将具体责任人与公司列为共同被告。
注释:①周友苏.新公司法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35页.②赵旭东.公司法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02页.③柯芳枝.公司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1页.④沈四宝译.最新美国标准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37页.⑤赵旭东主编.境外公司法专题概览.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365-367页.⑥刘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7页.⑦马强.股东知情权基本问题研究.公司法评论.2006(1).第95页.⑧刘春玲.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知情权及其司法保护.中国律师.2004(10).第67页.参考文献:[1]毛业敏.公司法比较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2]王保树主编.全球竞争体期下的公司法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3]张明远.股东账簿记录查阅权比较研究.国际商法论从.2002(4).[4]钱玉林.股东的质询权与董事会的说明义务.法学杂志.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