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易》中设计思想

《周易》中设计思想

《周易》中设计思想 《周易》不仅充满哲学思辨的思想著作,同时也包含着精深的设计思想。

如果说《周易》是我国第一部充满哲学思辨意味和人类存在经验 总结的著作(《易传》为主要体现),那么它同时也是一部充满博大精深设计 与艺术思想的著作。

《周易》作为六经之首,不仅其成书关键的卦象乃是中国古 代设计的集中体现, 同时书中有关造物、 道器以及制器尚象等有关理念与思维都 是关于设计的理论层面的哲学阐释, 这对于中国传统设计影响深远, 正如风水学 与建筑设计关联一样,它同时也对中国当下设计有着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

一、占卜作为设计的存在 “太卜掌三易之法” 《周礼-春官-大卜》 表明了“易” 是周代的一种算卦占相的工具。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

”试图通过阴阳艾符号对人类及其存在进行经验的总结和形而上的把握, 这本身就是设计的最为本源性的表达。

“所谓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 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 设计乃此在的规定,其最终旨归是为了人更加诗意地居住在此大地上。

《周易》 试图通过观察与体验来更好地把握人类乃以居住的生存世界, 正是其作为设计存 在的最好表征。

一方面, 它对原始先人观察、 体悟和把握世界的方法进行了经验性总结与描 述。

“古者包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 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渚物,于是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 情”八卦乃是对天地万物直观与体验的结果,这其中包含了对事物变化与 运动的抽象把握。

八卦的每一卦象都有特定的指涉,如“乾”为天, “坤 ” 为地, “震 ” 为雷,巽为风, “ 离 ” 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其中尤以乾卦和坤卦则被认为是《易》 之关键。

因为乾坤是阴阳矛盾运动的集中体现, 代表着变化运动的人之生存世界。

人通过占卦获得卦象及其衍变的直观,从而把握与经验人之存在。

在这里,卦象 的衍变与隐喻及其暗示都是在对原始先人所生存的生活世界展开审美观照与历 史把握之后的本源性思考。

具体到器具的制造,《周易》也作了详尽的阐述。

从生产工具到服饰设计、 从交通工具到兵器生产、从建筑设计到视觉传达设计, 《周易》既归纳出了设计 者,同时也对设计的旨归、所凭借的原始质料都有简明扼要的总结。

“包1/9牲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 , 乃 是 对 于 生 产 工 具 设 计 起 源 的 表 达 ;“ 垂 衣 裳 而 天 下 治 …… , ”表明早在上古时代已经有了服饰的出现。

“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 ”也暗示了交通工具的设计早已存在;“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 易之以宫室,上栋下雨,以待风雨……,”,则显现了原始 建筑设计发展的流变……,尽管在《周易》里,所有的造物和设计 都是圣人来完成的,但是对于远古时代的设计无论是从旨趣、质料、创意思维还 是设计衍变都作了经验性阐释。

另一方面,无论是观物取象还是立象尽意,都包含着人的感性的参与,同时 这种对于卦象的把握与体悟又是直观的,并没有手段与目的之分。

另一方面,它 首次把原始先人造物设计的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 更为本源地思考人如何更为本 源性的存在,这着重体现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的有关论断。

道与器的关系表明作者不是仅仅在经验层面来考察人类有关造物的 认识与体验,而是上升到人的存在与思想的高度,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智慧。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 周易作为设计存在的另外一个表征就是有关太极八卦图的出现及其理论阐 释。

如果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 凶,吉凶生大业。

”是对太极图内在旨趣的存在层面的揭示的话,那么太 极图像自身的形式乃是图形创意设计的典范。

这不仅仅在于形式上的完美, 而更 在于它彰显了中国古代设计的由器(技)与道关系的总体表征。

在这里,我们悬置太极图与《周易》时间顺序上的优先性考察。

无论是太极 图先于《周易》存在,还是先有《周易》,后有太极图,都与我们对于太极图作 为《周易》智慧的集中显现,以及太极图作为设计并无直接的关联。

流传后世的 太极图种类很多,天地自然河图、太极先天图、周氏太极图、来氏太极图、景岳 太极图, 左辅太极图以及循环太极图等。

但无论哪种太极图其基本的形式都是由 一个圆圈、一条曲线、两个圆点、两条黑白鱼图形等组成的阴阳鱼图案。

人们通 过太极图来推导和把握其所居住的生存世界表明了太极图首先是作为设计的存 在。

虽然太极图造型简洁,高度抽象,但其形式非常完满,符合形式美法则,不 仅对称均衡, 而且和谐富有节奏美和韵律感。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一个简洁抽象的 图像乃是中国智慧的集中显现。

它以均衡对称的图像方式,揭示了阴阳、和谐等 中国传统思想,成为后世造物与设计的典范。

二、本性直观与形式的显现 《周易》与设计的内在关联不仅在于其本源性地对设计的旨趣作了规定,同 时也有着设计形式层面的指涉。

而这种对于形式的显现与把握则是以一种本性直观的现象学的思考方式。

现 象学起源于胡塞尔, 他力图克服传统形而上学, 通过直观把握事物的本性。

“2/9我们在这里是在完全广义上运用直观这个表述, 这个广义无非是指自身经验, 具 有自己看见的事物并且在这个自身的看的基础上注意到相似形, 而后进行精神上 的递推,在这种递推的过程中,共同之物、红、形状等等‘自身’ 地表现出来,就是说,被直观地把握到。

”在此,胡塞尔不再基于形而上 学主客二分、 现象与本质、 感性与理性的区分而运用直接展示与具体描述的方式 来把握纯粹意识或先验自我的有关问题。

而其学生海德格尔则把胡塞尔的先验现 象学发展为存在论, 通过把握此在的存在来把握存在, 也即通过此在来通达存在, 以此来追问存在的本源。

在思想运行的维度上,《周易》与现象学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首先, 《周易》把握世界基于经验与直观。

无论是通过占卜及卦象来获得对于世 界和存在的把握,还是作为《周易》思想集中体现的太极图的图形直观事物本性 的思考都表明了古人通过直观把握自身存在命运的意象性思维。

其次,不仅《周 易》把握存在的方式是直观的,它对于先人的思维方式也进行了经验描述,它不 是理性的,逻辑的归纳和推理,而是一种直观的、形象的思考方法,同时包含着 对于事物本性的洞见。

《周易》认为通过“象”的直观可洞察时局, 万物之变化。

因而,力图通过“象”直观来把握思想和人之存在。

这 种思维没有明显的主客之分,也没有在直观之后尚有一个理性 或者逻辑思辩的 设定。

一旦获得“象”便能经验到天地之道。

“是故吉凶者, 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 忧虞之象也。

变化者, 进退之象也。

刚柔者, 昼夜之象也。

”彭富春认为,中国思维的特征,不是理性的和逻辑的思维,而是经验的 思维。

经验的思维又可具体化为自然性的思维和历史性的思维。

作为群经之首的 《周易》,非理性非逻辑的直观形象思维正是这种自然性与历史性思维的表征, 因为它意味着“人首先从自然中搜索出尺度, 然后将此尺度给于人。

” 在此,走向事情本身,便成了走向自然本身,因为中国古代最大的事情便是自然 的事情。

如果说《周易》与现象学在思想运行维度上的有着一致性与关联的话,那么 《周易》对于形式的把握则是其直观思考方式的具体显现。

无论是“观物 取象”还是“制器尚象”都包含了对于事物形式的把握。

古人 体悟和通达存在的“卦象”, 乃是对于自然的模拟的表号化或者抽象 化。

“鼎”卦的卦象是对现实中鼎的形象的抽象与符号化把握,而 “坎”卦的卦象则是对于甲骨文之“水”的模拟。

“ 象”都是基于图像思维和设计的观照, 也即直观地、 表现地把握物之存在, 创造出 “ 有意味的形式 ” 。

而 “ 观象 ” 、 “ 立意 ”、“赋形”的直观、表现的思考正是造物和设计活动不可缺 少的步骤。

《周易》对于具体的形式美也有着本源性地观照。

一方面如前所述,卦象在 造型上具有强烈的形式感,极其符合形式美的特征。

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首先 都是一种抽象的图形创意, 其次对称、 和谐、 均衡的形式美法则得到充分的表现,3/9比如说“鼎”卦的卦象就取材于日常使用的器具, 它是作为实用和礼 器的鼎的具体形象的抽象与符号化表现。

另一方面, 《周易》也有着色彩和装饰 方面的考虑。

比如“革”卦、 “贲”卦、 “离” 卦所谈论的都是关于设计装饰与色彩的把握。

“革”卦讨论的是因人 身份地位的差异性而进行选择性地服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