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表分界流量与计量准确性的关系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朔里煤矿黄儒林
内容摘要:本文浅析水表分界流量的概念、流体中雷诺系数的确定、分界流量与公称流量的关系,以及影响水表计量性能的流量值。
关键词:分界流量与公称流量计量性能水表
1.概述在水表检定过程中,分界流量都作为检定规程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
就水表流量而言,从最小流量到过载流量,把这个范围分割成“高区”和“低区”两部分。
在“高区”和“低区”中,也各存在一个最大的误差。
最大误差则是判别水表特性的主要标准。
水表检定规程中也明确规定了水表的示值误差限这个标准:①从最小流量Qmin(包括Qmin)到分界流量Qt(不包括Qt)的低区为±5%;②从分界流量Qt(包括Qt)到过载流量Qmax(包括Qmax=2Qn)的高区为±2%。
正以为误差限标准中都涉及到分界流量这个关键数据,所以分界流量才作为水表流量划分区域的重要依据。
2.分界流量的概念
分界流量的具体概念是什么呢?我们在查找现有的水表规程和相关技术资料过程中,对于分界流量都没有明确的说法,没有现成的、确切的定义。
根据《水表及其试验装置检定规程》、《水平螺翼式水表检定规程》、《水表及其检定》和《水表检修工》等资料,通过计算、推理和判断,我们认为分界流量它有可能与液体的流态有关。
大家知道,在自然界中,任何液体都具有两种流动形态——层流和紊流。
液体各层的质点互不掺混,与管道轴向平行的流动称为层流;各质点的瞬时速度大小及方向随时间改变,质点互相掺混、互相碰撞,液流
内部紊乱的流动形态称为紊流。
分界流量可能是以层流和紊流的过渡区或临界点来定义的。
这也就是说,当水流的液态为层流时为一个区域,当水流的流态为紊流时为另一个区域。
3.雷诺系数
英国物理学家雷诺曾做过专门的试验,也就是著名的雷诺试验。
他通过试验发现了临界流速随着管径d和运动粘滞系数v而变化,得到了上下临界雷诺数。
上临界数易受到外界干扰,而下临界数却是个比较稳定的数值。
试验得到管流的下临界雷诺数为Re=2320,就是当Re<2320时的流体状态为层流,Re>2320时的流体状态为紊流。
4.分界流量与公称流量的关系
在经过计算和对比时发现,水表的分界流量与公称流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对于旋翼式水表而言:A级表的Qn=10Q t;B级表的Qn=12.5Q t;C级表的Qn=66.7Q t。
对于螺翼式水表:A级Q n=3.33Qt;B级表Q n=5Q t。
根据雷诺试验的结果,圆管内充满液体的流动,其下临界雷诺数Re 为:Re=υd/vυ=Q/ω其中ω=πd2/4,υ为流速,ω为过水断面面积,d为管径,v为粘滞系数,Q是通过的流量。
通过对各种管径雷诺数的计算发现,在通过流量Q取公称流量值,粘滞系数取t=20℃时的0.0101cm2/s的情况下,结果Re值大部分都在20000左右。
按照旋翼式A级水表Q n=10Qt的比例关系,Re值接近于2320。
从水表技术发展历史看,用分界流量把水表的流量范围划分为两个区域的理论依据是:根据水流通过水表后流态的雷诺下临界数来进行划分的。
这样就使得分界流量与公称流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水表水流通过的能力越大,比值越小。
另外一点,B级表的分界流量要低于A 级表,C级表的分界流量又远低于B级表。
不同口径的水表,只要计量等级相同,这个比例关系也是相同的。
所以,计量等级越高的水表,分界流量值也就越小。
5.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水表的制造工艺的不断改进,计量等级也在不断提高,使得分界流量与公称流量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复杂,更不容易找到其中的规律。
从水表的特性曲线图也可以看出,水表精度越高,它的最小流量和分界流量值越小。
随着Q t值的前移,低区的范围就会变窄,高区左移变宽,误差范围的减小,使水表的小流量计量性能也更好。
根据这种理论规律,制造高精度计量水表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作者简介] 黄儒林男,1958.8,1982年9月毕业于淮北煤矿职工大学“煤矿机电”专业,1989年10月毕业于中国文化书院“环境管理”专业。
高级工程师,现在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朔里煤矿从事科研、节能、环保等技术工作。
几年来先后在省部级以上技术、学术性刊物上发表论文4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