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体废物处理方法和处置

固体废物处理方法和处置


含水率及其控制
微生物只能摄取溶解性养料,微生物体内的水(80%) 和流动状态的水是微生物生化反应的介质,并影响堆肥 发酵速度和腐熟程度,有资料显示,当物料中含水率< 12%时,微生物将停止繁殖。因此含水率也是好氧堆肥化 关键工艺条件之一,并对通风等其它工艺技术参数产生 影响。
★极限含水量:又称最大含水量,是指从透气性角度出 发,将固体粒子内部细孔被水填满时的含水率称之。城 市垃圾最大含水率65%。其中煤渣45.1%、菜皮92.0%、 厚纸板65.5%、报纸74.4%、破布74.3%、碎砖瓦15.9%、 玻璃1.1%、塑料5.7%、金属1.1%
制装置;
21
六、堆肥化过程技术参数及控制
1、通风作用及其控制 2、含水率及其控制 3、仓内温度及其控制 4、有机质含量 5、颗粒度 6、碳氮比(C/N) 7、碳磷比 8、pH值
22
通风作用及其控制
作用:☆维持好氧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带走水蒸气,干化
物料;☆调节发酵仓内堆层的温度等。
A、堆肥化过程需氧量计算(见下一页) B、通风方法及控制
16
堆肥化过程
通常都是根据堆层温度变化为主要标志,将堆肥化过 程分为下列若干段: A、潜伏阶段,又称驯化阶段,是堆肥中的微生物适应新 环境,在优胜劣汰中驯化,形成优势菌群的过程。 B、中温阶段,堆肥初期,堆层基本呈中温,嗜温性微生 物较为活跃,并利用堆肥中可溶性有机物旺盛繁殖。 C、高温阶段,当肥堆温度上升到45℃以上时,即进入高 温阶段。 D、腐熟阶段,在内源呼吸后期,只剩下部分难分解的有 机物和新形成的腐殖质,此时微生物活性下降,发热 量减少,温度下降。
6
第二节 固体废物堆肥化技术
一、基本概念 二、原料来源及质量控制 三、堆肥化原理 四、堆肥化工艺 五、堆肥化设备 六、堆肥化过程技术参数及控制 七、堆肥腐熟度及其质量标准
7
一、堆肥化(composting)定义
(毕振明、娄性义):
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来源于生物 的有机固体废物进行生物稳定作用 (Biostablization)的过程。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Trentment and Disposal of solid waste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College of chemister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第八章 生物处理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固体废物堆肥化技术 第三节 固体废物厌氧消化
2
知识点: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技术基本方法及一 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堆肥化处理技术的生物机理、 工艺流程原理、堆肥产品质量控制标准 与平定方法、厌氧消化技术原理、厌氧 消化器选型及结构设计、厌氧消化产物 与利用。
☆堆肥中的氮肥几乎都是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要经过氮微 生物分解或硝酸盐氮后方能被植物吸收,故可保持土壤长 期肥力而不对农作物产生损害。
☆有助于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及生长,并可提供CO2。
12
使用堆肥应注意事项
☆成熟的堆肥富有活的微生物,其耗氧量虽然比未成熟 堆肥要少,仍易成为厌氧状态,所以在使用时需要充 分注意。用于农田施肥时,不要将堆肥埋起来,最好 让其在土壤表面暴露于空气中。
4
★好氧生物处理法: 在供氧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新陈代谢,使固体有机 物降解、转化成相对低能位、低分子量物质而稳定下来, 同时放出热量,减量化和无害化效果明显。
★厌氧生物处理法: 是在没有游离氧情况下,利用厌氧微生物新陈代谢
作用使固体有机质降解、转化成简单、稳定的化合物, 同时放出能量(其中大部分能量以CH4的形式出现),仅 少部分有机物转化成新的细胞质组分,减量化和资源化 效果明显。
27
仓内温度及其控制
温度决定着微生物活性大小和堆肥化进程快慢,同 样是好氧堆肥化重要工艺技术参数之一。温度太低,不 仅不利于有机质氧化分解和微生物新陈代谢,而且也达 不到热灭活(即高温杀灭虫卵、病原菌和寄生虫等)的 无害化要求,故一般采用好氧高温堆肥。但是,当温度 超过70℃时,堆肥中的放线菌等有益细菌(存活于植物 根部周围使植物茁壮成长)将被杀灭,孢子量不活动状 态,分解速度减慢。故堆肥化适宜温度为55-60 ℃。
☆新鲜堆肥宜用作底肥。粗堆肥最好用于粘质、淤泥和 结板的土壤;细堆肥用于干燥、疏散及多沙的土壤。
☆城市垃圾堆肥C/N比大,即含氮量低,最好和氮肥配合 使用,以免出现土壤的“氮饥饿”现象。
☆堆肥不应装在密封的袋里搬运或保存,必要时,在袋 上开空气流通口。
13
二 、原料来源及质量控制
来源:可用作堆肥化处理的废物种类很多,来源广泛, 如城市生活垃圾、农业秸杆、锯末、树皮、污泥及厌 氧发酵残渣等。
17
四、堆肥化工艺流程
前处理
主发酵 后发酵
原处理
贮存
A、前处理:分选、破碎、调质、配料、菌种驯化、投放 及投加酶制剂、有机调理剂及膨胀剂等,以利于发酵 过程正常进行。
B、主发酵:是由温度升高到开始降低为止的发酵过程。
C、后发酵:是指将经主发酵的半成品中尚未分解的有机 质分解变为腐殖质、氨基酸等比较稳定的有机物和完 全腐熟的堆肥产品过程。
D、后处理:包括分选除杂志、除臭和精制过程等。
E、精制:根据用途和需要破碎,添加N、P、K等添加剂 生产复合肥,或固化造粒等。
F、贮存:净化后的散装堆肥产品可以直接销售给客户,
或者进行贮存。
18
堆肥化技术分类
根据堆肥化工艺技术发展演化历史及工艺特点分类如下: ★厌氧堆肥化→好氧堆肥化 ★露天(敞开)式堆肥化→封闭式堆肥化 ★无发酵袋置堆肥化→有发酵袋置堆肥化 ★人工土法堆肥化→机械化堆肥化 ★静态发酵堆肥化→动态(机械化)发酵化
★临界水分:是指堆肥化过程中既考虑微生物活性需要, 又考虑到保持物料孔隙率和透气性需要的综合指标。当 含水率>65%时,水分将充满物粒间隙,堆层内空气量降 低,由好氧状态向厌氧转化,温度剧降,并产生恶臭气 25
含水率调节与控制
★回流物料平衡法 湿料平衡Xc+Xr=Xm(料仓内混合物料总湿重) 干料平衡ScXc+SrXr=SmXm(Sm料仓内混合物料含固量) 湿重回流比Rw=Xr/Xc=(Sm-Sc)/(Sr-Sm) 干重回流比Rd=SrXr/(ScXc)=(Sm/Sc-1)/(1-Sm/Sr)
5
意义:对固体废物进行消纳处理,实现可降解有机固 废的三化;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物质循环, 改良土壤,保护农田;回收沼气、生产堆肥, 合成微生物蛋白质和葡萄糖等。
前景:城市生活垃圾、淤泥、人畜粪便和农业秸杆等 固体废物中含有丰富的生物固体有机物,来源 广泛,数量庞大,在当前世界性自然资源和能 源严重短缺情况下,开发固体废物生物处理技 术,回收和利用固体废物中所蕴含的大量有用 物质及能源意义深远,前景广阔。
重 点:好氧中高温堆肥化工艺原理与过程控制 技术和方法、厌氧消化处理的技术原理、 生物化学机理。
难 点:生物转化(或生物代谢)动力学和厌氧 消化器结构设计参数选择与计算。
3
第一节 概述
定义:固体废物生物处理技术的实质是生物转 化技术,它是指人类通过各种手段,利用微生 物所具有的巨大的氧化分解有机物并使之转化 为无机物的生物能,实现可降解固体有机物的 稳定化、资源化和减量化。
8
(聂永丰):依靠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 菌、真菌等微生物,人为地促进可生物 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生化转化 的微生物学过程。
(欧、美):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微生物对固体、 半固体有机物的好氧中温或高温分解, 并产生稳定的腐殖质的过程(区别于简 易好氧或厌氧堆肥)。
9
堆肥化包含四层含义:
15
三、好氧堆肥化机理
好氧堆肥是在通风条件下和有游离氧存在情况下, 依靠好氧微生物(即好氧细菌)的分解发酵作用下进行 的。
如果将废物中的有机物用CaHbOcNd表示,堆肥产品 (难降解抗性有机物)的有机质用CwHxOyNz表示,则 好氧分解代谢过程可表示为:
CaHbOcNd+0.5[ny+2s+r-c]O2→n CwHxOyNz•d H2O(气) + f H2O(液)+s CO2+(d-nx)NH3
11
☆使土质松软、多孔,增加保水性、透气性及渗水性,改善 土壤的物性;
☆由于腐殖质带阳电荷,有助于吸附和粘住化肥中氮、钾、 铵等阳离子,保持土壤养分,提高肥力;
☆腐殖质与酸性土壤中的活性铝等结合(或螯合)后能抑制 活性铝与磷酸结合,并促进有机质分解和氮肥等养分供应。
☆减轻施肥过程,以及气候等条件恶化对农作物的影响,起 缓冲作用;
23
堆肥化过程需氧量计算
★根据堆肥化过程有机物氧化分解下列反应式推算理论氧化分 解需氧量,进而折算出理论空气量:
CsHtNuOi•a H2O+b O2→CwHxNyOz •c H2O+d H2O(气) +e H2O(液)+f CO2+g NH3+Q
(其中w=5-10;x=7-17;y=1;z=2-8) ★根据下列化学计算式推算理论需氧量(考虑降解效率n时):
目前,我国堆肥化原料主要是两类: ☆生活垃圾+粪便或生活垃圾+生活污泥 ☆农业秸杆+粪便
14
质量控制
A、密度(容重):适于堆肥的垃圾密度为350-650kg/m3; B、组分(湿质)%:有机物≥20%,并按照易腐物(动
物性+植物性)、灰渣(≥15mm称渣砾,<15mm为 灰土)和废品(纸类、布类、塑料、金属、玻璃)分 别统计用于堆肥化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组成成分。 C、含水率:适合堆肥的垃圾含水率为40-60%; D、碳/氮比(C/N):适合堆肥的C/N比为20:1~30:1; E、粒度:适合堆肥的物料粒度为12-60mm,蔬菜类易腐 废物尺寸可略大一些。
20
五、堆肥设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