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篇一:红林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学校开展综合性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及成效我校是一所镇级完全中心小学,有14个教学班,从三年级开始开设综合实践课程。
自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来,我校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认真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自身的发展,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的热情,使其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早日形成,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
学校的具体做法是:
一、精心组织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
学年初,学校教导处制定学年、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计划》,并根据了解的教师情况,安排多才多艺的教师担任综合实践课。
教师根据所任学科和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学年、学期《综合实践
活动课教学计划》,严格按计划和课程总表开展活动。
二、加强教师培训,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自身的理念、目标和价值,它与学科课程不同,也和以往的活动课程不同,而且包括的内容也比较多,比较杂。
对教师的要求也与以往的学科课程不同。
因此学校加大教师的培训,一是尽量创造条件让教师到外单位学习,归来讲汇报课,二是进行专题研讨、召开经验交流会等,使教师了解、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目的、意义以及目标和要求等。
只有了解、掌握了这些,教师才能认识到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本门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在实践中才能根据学校的实际、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及社区的资源开展活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督促检查。
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组,安排此方面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
从开学初计划的制定到教案的编写,教研组长都要过问。
每月组织一次集体备课,既检查教师的教案,又相互交流教案。
每学期每位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至少讲一节研讨课,除讲课教师说课、全体听课教师评课外,还给讲课教师打分,整个活动情况整理归档。
四、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当地实际和儿童的生活经验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
下自主探究,自主活动。
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经验。
无论是研究性学习主题的选择,还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都能选择哪些与当地的题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的题材来进行。
无那些大而空的题目或活动。
五、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二字。
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
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随着综合实践活动广泛的开展,
拓宽了学生动手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动手、独立制作、体现个性化特征的设计提供了时间的保障。
总之,在教学中,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能真正做到锻炼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但也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在调查中有不支持,不理解的。
也有教师引
导不得力的等因素。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类型
(1)主题探究类研究性学习:主题探究以探究为核心,其基本活动方式是观察、调查、研究,它所涉及的问题领域包括自然现象(问题)研究和社会现象(问题)研究。
(2)实际应用的设计性活动:实际应用的设计性活动以实践操作为核心,其基本活动方式是:设计与制作、应用学习。
(3)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体验性学习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的。
其基本学习活动方式是社会考察、参观和访问。
(4)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活动: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要目的,它更重视学生的亲历亲为。
主要方式为社区服务活动、劳动与家政等。
1、校内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重大节日、纪念日)
2、学科教学内容整合
3、自然、社会科学专题实验研究
4、日常生活中人、事、物的调查研究以一两个问题为例放大细节,一步一步帮助学生设计活动步骤和方法。
讨论各小组活动计划,帮学生分好活动小组:6—8人为一组
操作过程(小组为单位)
1、实地调查研究:(设计问卷、统计表、记录单、活动
日志等)
2、资料收集整理:(图片、文字、照片、音像、下载信息资料)
3、自主实践探究:(制作、分析推理、形成结论)
4、合作交流展示:(小组成员间交流展示)
5、中期评价反馈:(小组成员间交流评价)
1.利用假日实施模式
利用双休日、麦假、秋假、寒暑假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系列活动。
选用自编的有地域特色的乡土课程和校本课程,如以“如以如何做农村的各种农活等,强调大主题、大活动、多步骤、小成果、长周期的原则。
这些大活动既结合农村特色,有利于学生学、用、创的衔接,又拓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领域,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综合效益。
2.短周期实施模式
以班级为单位参加星期天活动系列,有针对地选择和改用专家编写的活动资源成果,强调小主题、小活动、小步骤、短周期的原则。
让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类似。
1、亲身经历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亲自感受,从而直接获得经验,真实感受自然和社会。
目的使学生从直接感受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
在低年级我设计的《我们的学校》,带
领小朋友在校园里四处走走,看看,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了解自己学校关于成长的校园文化,感受校园的美,体验学校生活。
2、角色扮演
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扮演一个新的角色,以一种新的身份来从事活动,互换视角使学生获得新的认识。
例如:《我的一家》,请学生扮演一家人是如何生活的。
有的小组扮演: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晚饭后又辅导孩子功课,一家人其乐融融。
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爸爸、妈妈的辛劳,也感受到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也有的小组扮演:爸爸、妈妈一回到家就吵架,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许多的麻烦,也给自己的幼小的心灵烙下了伤痕,自己渴望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幸福的家庭对自己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3、合作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合作交流的过程。
它能够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社会活动结合起来,把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把个人行为与群体要求协调起来。
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学会与他人沟通,形成民主意识和团队精神。
充分利用地方资源:
①利用网络资源活动课,如:《20世纪歌声演绎的历史》
《与北京相约》等。
②利用旅游资源活动课,如:《青山秀水话家园》《龙湾名胜古迹考察》等。
③利用人力资源活动课,如:《我的成长记录》《我知父母心》等。
④利用自然资源活动课,如:《有趣的昆虫》《采集与制作植物标本》等。
⑤利用民俗文化资源活动课,如:《剪纸——剪出心中的世界》《抚民古人遗址调查》等
⑥利用科学资源活动课,如:《垃圾回收与利用》《走进“甲型流感”》等。
⑦利用基地资源活动课,如:《走进食用菌王国》《蔬菜种类知多少》等。
1、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
国家着眼于宏观指导而研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纲要,地方和学校则要根据纲要所设定的基本框架规划基本内容和具体活动方案。
基于此,学校组织师资撰拟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方案。
总体实施方案不仅从指导思想、内容领域、课程认识与实施、评价等方面作了比较详尽的说明,而且还规划了3——6年级分阶段的目标。
例如:
三年级课程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校园环境,懂得保护环境卫生是每个人应
尽的责任和义务。
认识自我,做生活的小能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会与人相处,养成理解、关心、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
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会简单的小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简单的童话剧、课本剧、舞蹈体操的表演,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的美好
篇二: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工作总结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工作总结
(20XX-20XX第一学学期)
综合实践活动与传统教学相比,它是丰富的、具有开放性的,能突破时间和空间对孩子们的束缚,让孩子们亲身参与,给他们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兴趣,使孩子们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是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
如何在低年级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我做如下总结: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要有体验性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其价值就在活动中,而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困难,这就需要一种良好的探究品质来支持学生完成实践探究任务。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必须留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