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托管之初探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培育出30-50个区域型环境综合服务商,发展20-30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国型综合性环境服务集团,其中10-20个年产值在100亿以上。”2012年环保部发布的《环境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要求要创新环境服务模式,试点开展合同环境服务模式,用模式创新促进环保服务业发展。
环境托管模式顺应市场应运而生
“环境托管模式”顺应市场应运而生,担负着传统服务模式创新的重任。从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环境服务业初具雏形开始,到现在已取得显著进展,比重占环保产业15%,但相较发达国家,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产业链的逐渐释放和市场逐步外部化,环境产业分别经历了以设备制造业为核心、以工程建设为核心和以投资营运为核心的产业发展阶段,正在向以综合环境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发展阶段迈进。环保企业也正在从设计、运营和咨询等单体服务的简单加和向环境综合服务商转变。在产业转型过程中,“环境托管模式”应运而生。
“环境托管”即“合同环境服务”,是新近提出的一种治理环境污染的新商业模式,是指环保服务企业为政府或污染企业提供合同式综合服务,并以最终取得的污染治理情况来收费。环境托管集规划、设计、研发、施工、运营于一体,统筹解决区域环境问题;承诺明确目标效果,并根据效果计费,提高决策科学性,保证服务效果,有效降低了政府监管难度和成本;同时降低环境产业链各个环节脱节产生的高昂交易成本。是传统环保服务的升级业务,对服务商的综合实力要求很高。
在社会需求日益多元、利益诉求日趋复杂的今天,单靠政府直接提供所有公共服务,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发展。因此,环境托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赵英民认为,未来我国的环保产业升级将围绕环境服务业展开,以环境质量改善为付费标准,逐渐形成综合环境服务产业模式。
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所所长傅涛表示,合同环境服务如能得到广泛推行,将改变环保产业单纯依靠设备制造、工程投资的低层次结构,大大推进我国环保产业由低层次向成熟产业的成功转型,有助于我国环保企业由单一设备制造向综合服务型企业转变。
通用技术咨询顾问公司刘敬霞认为合同化的方式与传统服务模式相比涵盖范围更广,对于保障资金来源、维护项目双方的权益都有积极意义。
环境托管模式是在市场作用下的一种创新,将有效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目前已逐渐被关注,而十八大“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更是昭示了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春天已然到来。
环境托管模式市场前景看好
据专家介绍,截至2011年底,我国环境服务业年收入总额约为1500亿元,占环保产业的15%,收入年增长率为30%。按照环保部2013年初印发的《关于发展环保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中列出的目标,“十二五”期间若继续保持30%的年增长率,则意味着到2015年底全国环保服务业年产值将达
2250亿元。
尽管如此,我国环境服务业目前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据了解,目前全球环保服务业产值为6400亿美元,年均增长8%,发达国家的环境服务业占环保产业的占比达到50%,是环保产业中最大的门类。
《意见》中列出“十二五”总体目标为:环保服务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30%以上。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够提供高质量环保服务产品的大型企业集团。环保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形成50个左右环保服务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城镇污水、垃圾和脱硫、脱硝处理设施运行基本实现专业化、市场化。
环境托管直接面向市场,这种新型市场化环境治理模式,可以把分散的污染集中治理,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效用,治理效果更好,还可以进一步释放环境服务业的市场需求。环境托管引导环保服务业向综合环境服务转变,节约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也可以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好的服务。
环境托管新模式,能让一家环保企业能像物业公司一样,为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综合的环境污染治理,是环保服务业发展的新路径、新趋势。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刘启凤表示,要以改革的方式促进环保服务业的发展,发挥市场机制,不断发展壮大环境托管等节能环保服务产业。
环境托管模式促进政企双赢
随着环境托管新型环境服务模式进入市场,不同的环境主体均将从中获益:
对中央政府来说,环境托管是一种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环保产业的可行方式;
对地方政府而言是一种引入市场机制的手段和解决短期资金困局的措施;
对环境企业却是一种项目融资方式和创新商业模式;
对金融机构则是一种参与环境服务的投资通道;
对全社会来讲是一个实现环境服务的服务模式创新。
推行“政企合作”,购买环境专业服务,不仅能大大提高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效率,也将为环境服务业带来大量的市场需求,推动环保产业整体转型。
国内外环境托管双赢模式案例
“把污水处理厂的交钥匙工程和BOT模式作比较,后者比前者运行效率要高出30%。”环保部科技司司长赵英民表示,国外已有成熟经验的环境托管模式,目前在国内也已被业内广泛认可,并且已经促进了环保产业业态的发展变化。
国外环境托管成功案例——美国采用环境托管清除地下储油罐泄露所造成的场地污染
美国39个州大量储存石油和其他危险物质的地下储存罐对地下水和土壤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加强对地下储存罐泄露的防控及清除已经受到污染的场地均是十分艰巨且复杂的任务。美国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其中环境托管被认为是三大最具创新性和最值得注意的解决方案之首,在此次污染清除计划中,又被称作“为绩效服务合同付费”(Pay For Performance Contracting,简称PFP)。传统的污染清除通常采取以环境服务商投入的时间和材料为标准来支付相关费用,而不管环境效果。而在PFP模式下,政府对合同环境服务的采购是以环境效果为核心的,政府事先确定具体的污染降低目标,并通过政府招标选定合同环境服务商,合同环境服务商达到具体减排目标后会获得约定的金额报酬。来自美国环保局网站的信息显示,经过十年的努力,至2011年9月,美国已经确认了超过501,000处地下储存罐存在泄露现象,并已经清除了超过413,000处污染的场地。从实践效果看,PFP 项目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不仅减少了清除所需时间,而且还在获得同样甚至更好清除质量的同时降低了费用支出。
根据美国国家环保局(EPA)的管理办法,对于政府采购的污染修复合同环境服务,EPA不是项目参与方,它的职能是为项目实施提供服务和监管(比如提供前期调研数据,指导制定项目目标,监测计划和质量管理方案),EPA不能直接与承包商联系,也不参与合同管理。EPA对于项目的具体监管和指导通过具体负责修复项目的相关政府部门实施,而项目具体负责部门也不能完全将项目管理责任转移给承包商,需要亲自负责跟EPA进行汇报和沟通。
在国外,环保专业技术服务市场发展非常充分,服务的领域非常广泛,行业发展比较规范,企业依靠技术实力和行业声誉进行发展,已出现规模较大的综合性环境咨询服务企业,如系统环境解决方案服务商的法国模式和专业技术服务提供商的美国模式,为各国政府机构、地方机关集体、工业企业和城市提供了全面高效的系统环境解决方案和服务。
在国内,目前政府在区域、流域治理和污染区域修复,以及城镇水务和垃圾处理等一些业务也推行采用服务外包的形式,如BOT、BT等外包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自2002年以来在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领域开展的BOT新的商业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而BOT模式正是合同环境服务用于市政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领域的标志性模式。
BOT(建设—运营—移交),即业主与服务商签订特许权协议,特许服务商承担工程投资、建设、经营与维护,在协议规定的期限内,服务商向业主定期收取费用,以此来回收成本并获取合理回报,特许期结束,服务商将固定资产无偿移交给业主的一种投资模式。BOT公司运行的项目合同时间都比较长,并具备稳定的现金流。BOT这种新商业模式的创新,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使更多的资金可以具备平台进入环境治理的领域。
BT(建设—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BT模式是BOT模式的一种变换形式,指一个项目的运作通过项目公司总承包、融资、建设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业主,业主向投资方支付项目总投资加上合理回报的过程。目前采用BT模式筹集建设资金成了项目融资的一种新模式。
BT模式案例——吉林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改造工程BT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