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声环境建筑环境学
建筑声环境建筑环境学
20
一、噪声控制的原则与方法
声源的噪声控制:选用低噪声设备、安装时采取减振、隔声、 吸声等措施
在传声途径中的控制 闹静分开布置设备机房 控制噪声的传播方向 设隔声屏障阻挡噪声的传播 采用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吸收噪声 采取隔振措施减弱噪声的传播
在接收点的噪声控制:佩带振力的响应,使发声系统的固有频率 远离激振力频率
建筑声环境建筑环境学
26
1、吸声降噪
1)吸声降噪量的计算 Lp1l0g 1 21l0gA A1 21l0gT T1 2
式中 1、—2 处理前后房间的平均吸声系数;
A1、A2—处理前后房间的总吸声量;
T1、T2—处理前后房间的混响时间。
建筑声环境建筑环境学
10
薄膜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对低频有较好的吸收
吸声原理:当声波入射到薄板上时,将激起面层振动
,使板发生弯曲变形。由于面层和固定支点之间的摩擦 及面层本身内损耗,一部分声能被转化为热能。
玻璃、吊顶、薄金属板、架空木地板和空木 墙裙等属于这类吸声结构吗?
建筑声环境建筑环境学
11
不透气薄膜薄板与板壁固定,连同空气形成封闭夹层, 构成振动系统,从而使薄膜、薄板振动消耗声能。
空腔、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薄膜、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1声波激发下发生振动 2振动的结构和物体因自身内部摩擦 和与空气的摩擦,将一部分能力转化 为热能,消耗声能。 3共振时结构和物体振动最强烈,损 耗能量最多。
建筑声环境建筑环境学
9
空腔共振 特点:吸收频带窄,共振频率低
空腔孔颈空气柱由于共振而激烈运动,消耗能 量,腔内空气起弹簧缓冲作用.
建筑声环境建筑环境学
21
二、城市噪声控制
建筑声环境建筑环境学
22
建筑声环境建筑环境学
23
城市噪声管理—噪声控制法规
交通噪声管理
汽车限速、限制鸣笛、限制卡车驶入时间
火车禁止用汽笛,铁路两旁设隔声屏障
工业噪声管理
不满足设备噪声标准的搬迁或改产
建筑施工噪声管理
夜间禁止施工,不得超过环境噪声标准
生活噪声
户外禁止使用扬声器
家用电器不得超过环境建噪筑声声环标境准建筑环境学
24
城市规划
城市人口的控制
功能分区
道路交通噪声控制
改善道路设施(加宽 路面、增设路边快慢 隔离、双行线改单行、 架设路天桥、建立交 桥)
交通噪声的衰减
建筑声环境建筑环境学
25
三、室内设备噪声控制
(1)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来降低噪声
(2)降低噪声源的激振力 提高机械加工及装配和动平衡的精度 提高机壳刚度 采取阻尼减振垫等措施 减少高压、高速流体管内和管道口的会扰乱气流的障碍物。
第四节
材料与结构的声学性能
建筑声环境建筑环境学
一、吸声与隔声是两种不同的控噪方法
吸声:声波入射到吸声材料表面上被吸收,降低了 反射声。但对直达声起不到降低的作用。
隔声:利用隔层把噪声源和接受者分隔开。
两种方法采用的材料不同
建筑声环境建筑环境学
2
二、吸声材料
(1)吸声特性 1)吸声材料的吸声特性不仅与材料结构有关,还与声波
如泡沫树脂、多孔橡胶
影响多孔材料吸声系数的因素
厚度:中低频吸声系数增加明显,高频变化不大
密度:可提高中低频吸声系数
空腔:可提高中低频吸声系数
面层:金属格网等影响不大,穿孔板可提高低频吸声系数,薄膜
可提高中频
建筑声环境建筑环境学
6
建筑声环境建筑环境学
7
建筑声环境建筑环境学
8
适应频带:中、低频 2)共振吸声结构
板后填充多孔材料
板后无多孔材料
建筑声环境建筑环境学
12
共振吸声结构
共振会放大声音吗?共振 共鸣! 共鸣:机械能激发物体振动向空气辐射声能 共振:空气中传播的声能激发物体机械振动
声波频率=物体的固有频率 此时损耗能量最多
建筑声环境建筑环境学
13
3)其他吸声结构
空间吸声体 形状:多面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面与声波接触,有效吸声面 积大于投影面积 吊装位置:声能流密度大处 特点:
2)吸声降噪法的使用原则
只能降低混响声,很难降低10dB以上
在靠近声源、直达声占主导地位的场所发挥的作用很小
室内原来的平均吸声系数较小时,吸声减噪法收效最大
建筑声环境建筑环境学
16
7-4.3 隔声和构件的隔声特性
三、隔声
建筑空间外部的声音 会通过围护结构传入室 内,围护结构会隔绝一 部分作用它的声能,即 为隔声。
隔声量R
R 10lg 1
R值与声波的入射角有关
透射系数
用于表示构件 对空气声的隔 绝能力
同一结构对不同频率的入射声波有不同的R值
常用中心频率为125~4000Hz的六个倍频带的隔声量(有时也用 其算术平均值)表示构件的隔声性能。
单层匀质密实墙的空气声隔绝特性
和入射声波的频率有关 取决于墙本身的单位面积质量、刚度、材料的内阻尼以及墙的 边界条件等因素
建筑声环境建筑环境学
18
建筑声环境建筑环境学
19
本章内容
建筑声环境的基本知识 人体对声环境的反应原理与噪声评价 声音传播与衰减的原理 材料与结构的声学性能 噪声的控制与治理方法
建筑声环境建筑环境学
4
建筑声环境建筑环境学
5
(2)吸声结构分类 1有大量内外连通的微小孔洞
1)多孔吸声材料 2声波入射时引起孔洞内空气振动
机理
3振动使空气与孔壁形成摩擦和热传
导,使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被损耗。
微孔很多且相互连通,吸收多,反射少,效果好。
如纤维板、毛毡、矿棉
微孔靠得很近却不相通,效果不好。
造价低 施工方便 有装饰作用 适用场合:工业厂房、大空间
建筑声环境建筑环境学
14
2)强吸声结构—尖劈
消声室内所有界面的吸 声系数应≥0.99
建筑声环境建筑环境学
15
吸声与隔声是两种不同的控噪方法
吸声:声波入射到吸声材料表面上被吸收,降低了 反射声。但对直达声起不到降低的作用。
隔声:利用隔层把噪声源和接受者分隔开。
入射角度有关并以吸声系数表示。
垂直入射 (或正入射)
吸声系数α0
用于消声器设计
吸声系数
斜入射吸声 系数αθ
无规(或扩散) 入射吸声系数αT
用于室内声学设计
建筑声环境建筑环境学
3
2)同一种材料和结构对于不同频率的声波有不同的吸 声系数,因而
同一材料和结构对于不同频率的声波有不同吸声系数, 工程上把250,500,1000,2000Hz四个频率吸声系数的 算术平均值为“降噪系数”。用于比较和选择吸声材 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