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实验管理办法
一、创新性实验的基本性质和要求
1.创新性实验的课程性质
自2009级起在电气信息类本科学生中开设“创新性实验”课程。
该课程为选修课,第4、5、6学期每学期可安排1次课。
每次计划学时为1周。
学生选做一个创新性实验,完成一个创新性实验可获得1个创新学分。
学生在本科毕业之前必须获得4个以上创新学分。
除参与创新性实验外,也可以通过参加其它课外实验、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科研项目,申报专利、发表论文等获得创新学分,创新学分计算办法见附录。
2.创新性实验的基本属性和要求
(1)研究性:具体实现方法有多样性,得到的具体实验结果有多样性。
学生只要独立完成,不可能出现雷同结果。
(2)自主性:学生根据总体题目要求,自拟具体的实验题目,自主提出实验方案,自主完成实验,自主完成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的任务主要是管理和提供基础支持。
(3)开放性:通过实验室开放活动完成。
指导教师要确保阶段性检查督促和最终结果把关。
二、创新性实验的基本流程
1.创新性实验的总体安排
按照学期划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第4学期)为基础层,主要覆盖电路、模电、数电等基础课程。
第二阶段(第5学期)为新技术层,主要覆盖单片机、EDA、电机与电力拖动、电力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PSOC、MSP430、新型电子器件等新技术。
第三阶段(第6学期)为综合创新层,涉及DSP、ARM、PLC、传感器、图像处理、语音处理等课程和前期课程。
2.创新性实验的基本流程
每一次创新性实验时间期限为四周,基本流程如下:
第1周,选题。
通过中心网站和信息管理系统发布选题指南(题目、指导教师名单和联系方式),学生在一周内完成选题,每组学生不超过3人。
鼓励学生自拟题目。
第2周,进行方案设计,提交实验设计报告。
如果选老师提供的题目,需要根据实验内容自行拟定专题。
第3周,完成创新性实验。
利用实验室开放时间完成。
第4周,撰写实验总结报告(主要包括题目、专题、摘要、实验原理、实验
内容、实验步骤、实验场地与器材、特色等)。
3.需要提交的材料
完成整个实验后,提交的材料:
(1)实验总结报告;
(2)实验测试录像,5-10分钟;
(3)装置(可选)。
上述材料由学生提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整理后提交给中心办公室主任。
三、实验室与耗材管理
1.实验室管理
学生、指导教师与相应实验室管理教师自行协调,利用实验室开放时间完成创新性实验。
在实验报告中注明实验场地,工作量的20%给实验室管理教师。
2.仪器使用与耗材管理
实验室只提供场地和基础实验仪器(示波器、信号源、电源、电烙铁等)。
如果实验需要耗材(电路板、器件等),由学生自费解决,可通过网络、青岛山贺电子市场等处购买,中心提供常用器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面包板、任意PCB板等,可提供清单见中心网站和信息管理系统)以市场价供学生选择、购买。
四、成绩评定方法
由指导教师给出评语、成绩(5级制),将实验报告、成绩单交办公室主任或责任教师,汇总后以班级为单位上报。
学期末,进行创新性实验竞赛活动,获得三等奖以上学生的有关耗材费用由中心支付,作品上交。
山东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2010.1.18
附录:创新学分计算办法(摘自09级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