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8篮球规则变化(终稿)
2018篮球规则变化(终稿)
九、第46条主裁判:职责与权力/即时回放系统
修改理由: 另增加3种可使用即时回放系统进行复审的比赛情况。
新规则文本: 46.12比赛的最后2分钟: 是否正确地宣判了一起干扰得分或干涉得分违例。 比赛的任何时间: 一一宣判了一起对不成功投篮队员的犯规后,应执行2次还是3次罚球。 一一宣判的一起侵人犯规、违反体育运动精神的犯规或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
六、 第35条双方犯规
要点: 1. 一方违体,一方普通犯规,不能再视为一起双方犯规; 2. —方未迖全队处罚状态,一方已达全队处罚状态,罚则也不对等,也不能再 视 为双方犯规,要明确发生的先后顺序,按照特殊情况处理;(注:本赛季
WCBA、CBA联赛 还 按照 原 来的 理 解处 理 )
3. 如果双方都是违体性质,可以视为一起双方犯规。 4. 两名裁判同时对一起身体接触做出性质完全相反的判罚,比如一个进攻犯规, 一个阻挡犯规,仍然视为一起双方犯规处理。
•前场,14秒; •后场,24秒。
典 型 有 争 议 的 战 例 : A1 投 篮 , B1 跳 起 在 空 中 双 手 抓 到 篮 板 球 , 接 着 落 在 的 端 线 外 , 裁 判 员 判 A队 前 场 端 线 界 外 球 , 进 攻 计 时 钟 如 何 复 位 ?
•老规则: 24秒,争议比较多,不好判断 •新规则:14秒,直接统一,一目了然。
2018篮球规则变化
前言
2018年6月16日,国际篮联中央局通过了技术委员会提出的规则修改报 告。2018年9月15日,2018年规则和规则解释的正式文本发布,并将于2018年
10月1日 起在全世界开始执行。
目录
1 2018新规则变化 2 裁判法最新变化统一
2018新规则变化
主要包含术语改动、服装-装备、运球、24s、 双方犯规、技术犯规、打架、主裁判:职责 与权力/即时回放系统、 进攻计时员:职责、 U与D后的掷球入界地点和进攻时间等十五项 新的改动。
八、第39条打架
要点:
1. 教练员或助理教练员离开球队席协助裁判维持秩序,允许!
2 . 教 练 员 离 开 球 队 席 未 协 助 裁 判 维 持 秩 序 , 直 接 D2, 然 后 剩 余 格 F。
3. 替补队员、出局队员或任一随队人员只要离开球队席,均取消比赛资格,不管离开的
人 数 多 少 , 全 队 只 登 记 教 练 员 一 次 B2 。
七、第36条技术犯规
修改理由: 避免判罚一次技术犯规后带来双重罚则的情况,确保有球与无球队之间的平衡。
新规则: 如果被判一次技术犯规,应给予一次罚球。罚球后,应由判罚技术犯规时控制球的队 或拥有球权的队掷球入界重新恢复比赛。
七、第36条技术犯规
要点: 1. 罚则仅为一次罚球。(技术犯规罚则是一段优先级最高的小插曲) 2. 重新开始比赛的方式: •立即执行不占位罚球,罚球后,由宣判技术犯规时,控制球队或拥有球权队在比赛中
2. 最晚在暂停结束后,主裁判应询问该队教练员的选择,该队教练员应大声回答前 场或者后场,并同时用手臂指向前场或者后场做出示意,他的决定是最终的并不能再 更改,随后主裁判告知对方队的教练员该选择。 3. 同一个死球停表片段,该队的连续多次暂停,均不能改变最初的选择决定。(一 个死球停表片段只能选择一次)。 4. 若选择在前场,获得了迅速进入前场的机会,但同时可能会失去进攻时间。 选择权逻辑: 1.有得(前场)必有失(最多14秒)!违例或犯规的场地优先原则还在! 2无得(后场)按过去(复位24或连续计算)!
涉, 则是一起跳球情况。
3 . 升 级 可 以 从 P到 U甚 至 是 D, 降 级 可 以 是 D到 U甚 至 是 P, 也 可 能 是 D 或 U 视 为 T, 但 不 能 取 消 初 判 。
十、第50条进攻计时员职责
修改理由: 球夹在篮圈与篮板之间时,应视为球已经触及了篮圈。与其它类似条 款一致。
新规则: 活球夹在篮圈与篮板之间,除非在罚球之间以及球权作为罚则的一部 分,这是一起跳球情况,应根据交替拥有执行掷球入界。由于球已经 触及篮圈,进攻计时钟应复位至14秒或新的24秒。
十、第50条进攻计时员职责
投篮夹篮圈情况:
起始
发展
结果
判定
箭头 处理结果 进攻时间
A队投篮
球在空中 进攻计时钟信号响
蓝色主色的队服-白色装备护具
防护牙托-透明白色 肌贴-黑色/白 色/队服主色(*)
护臂-黑色/ 白 色/队服主色(*)
头带-黑色/白色/队服主色(*)
护腕-:黑色/白色/队服主色(*)
背心-主色蓝色(*)
膝部保护装置-任何颜色 袜子-任何颜色( * )
短裤位于膝盖以上-主色蓝色(*) 弹力护腿-黑色/白色/队服主色
是否符合相应标准或者是否应该升级或降级,或者应被视为技术犯规。
九、第46条主裁判:职责与权力/即时回放系统
要点:
1 . 必 须 有 初 判 。 宣 判 了 一 次 干 扰 或 干 涉 ; 宣 判 了 一 起P或 U或 D。 2 . IRS确 定 干 扰 或 干 涉 后 , 按 违 例 罚 则 继 续 比 赛 ; 不 构 成 干 扰 或 干
夹在篮圈支架
跳球情况
A队 进攻方向
B队 进攻方向
A队端线 掷球入界 B队端线 掷球入界
14秒 24秒
规则解释的改变:
起始
发展
断时最靠近球所在位置的界外掷球入界开始比赛。 •立即执行不占位罚球,不管是否有其他犯规带来的罚则的先后顺序,也不管这些罚则
是否已经开始执行,罚球后,由宣判技术犯规时,控制球队或拥有球权队执行其他犯 规带来的罚则重新开始比赛。 •如果既没有控制球队也没有拥有球权队,则是一起跳球情况。
七、第36条技术犯规
五、第29条24秒
29.2.3第四节或决胜期比赛计时钟显示2:00分钟或更少时,随后在后场拥有球权的队申请了一次暂停,该队教 练员有权 决定在记录台对侧的前场掷球入界线处或后场比赛停止时最近的界线外执行接下来的掷球入界。
暂停后,掷球入界应按照如下程序执行:
•如果球出界带来的掷球入界,掷球入界在该队的: 一一后场,进攻计时钟从停止处连续计算。 一一前场,如果进攻计时钟显示13秒或少于13秒,进攻计时钟应从停止处连续计算。如果进攻计时钟显示14秒或 多于14秒,进攻计时钟应复位到14秒。
如果根据交替拥有程序新的进攻方拥有掷球入界权,进攻计时钟也应复位。 如果掷球入界在该队的: •后场,进攻计时钟应复位新的24秒。 •前场,进攻计时钟应复位14秒。
五、第29条24秒
要点: 1、 控制球队的犯规或违例(包括球出界的情况);跳球情况。 2、 进攻计时钟的设置要看交换球权后重新开始比赛是在前场还是后场;
非法越过界线 平行于界线挥动手臂
三、第17条掷球入界
要点: 1. 比赛最后2分钟必须做,是预防性手势。 2. 递交球时,先做出预防性手势(这就是警告! !!)。
3. 如出现防守队员身体越过界线干扰掷球入界或者界外障碍物距离界线不足 2 米,防守队员距离掷球入界队员在1米以内干扰掷球入界,就判罚技术犯规。
新规则:
球队的所有装备*,必须是相同的、单一的颜色** 1. *=弹力护臂、护腿,头饰,腕/臂带,肌贴。 2. **=球队的所有装备*必须是相同的单一的颜色。
此外:鞋子全队不一定统一,但是必须左右脚一致,不能是反光材料的鞋子; 专用型护具(包括专用护膝、面具等)必须经过技术代表同意才能使用;袜子 全队统一即可。
护踝-白色/黑色/透明
A
鞋-任何颜色,但左右脚必须匹配
(*)=所有队员必须穿着的颜色相同的装备
三、第17条掷球入界
修改理甶: 防止比赛最后2分钟的掷球入界违例和延迟。
新规则: 17.2.8 第4节和每一决胜期比赛计时钟显示为2:00分钟或少于2:00 分钟,在一起掷球入界中,防守队员不得将他身体的任何部位移动超 过界线以干扰掷球入界。管理掷球入界的裁判员应使用预防性的手势 ( 右图)进行警告。警告后,如果再次违例将导致一起技术犯规。
4. 助理教练员(未协助)、替补队员、出局队员或任一随队人员离开球队席,未积极参
与 打 架 , 每 一 个 剩 余 格 全 部 登 记 F ( 及 全 队 登 记 一 次 教 练 员 B2 ) 。 5 . 助 理 教 练 员 替 补 队 员 和 出 局 队 员 积 极 参 与 打 架 , 每 一 个 登 记 一 个 D2 和 随 后 格 全 部 F。 6 . 任 一 随 队 人 员 离 开 球 队 席 , 积 极 参 与 打 架 , 每 一 个 登 记 一 个 教 练 员 B2。
•如果一起犯规或违例带来的掷球入界,掷球入界在该队的: 一一后场,进攻计时钟应复位到24秒。 ——前场,进攻计时钟应复位到14秒。 •如果暂停是由新获得控制球的队请求的,掷球入界在该队的: ——后场,进攻计时钟应复位到24秒。 一一前场,进攻计时钟应复位到14秒。
五、第29条24秒
要点: 1. 请求暂停恢复比赛原来地点是在后场的,最后2分钟增加了掷球入界地点选择权;
要点:
3.技术犯规的一次罚球之后,进攻计时钟的设置: •如果是防守队技术犯规: 一一后场掷球入界重新开始比赛,进攻计时钟应复位到24秒; 一一前场掷球入界重新开始比赛,进攻计时钟多于14秒,应连续计算,进攻计时钟少于14 秒,则应复位到14秒。
•如果是进攻队技术犯规: 一一后场掷球入界重新开始比赛,进攻计时钟连续计算; 一一前场掷球入界重新开始比赛,进攻计时钟多于14秒,复位到14秒,进攻计时钟少于 14 秒,则连续计算。
全 队 登 记 教 练 员 一 个 B2
全 队 登 记 教 练 员 一 个 B2
积极参与打架
未积极参与打架
先 登 记 D2 , 再 登 记 F
仅登记F
每 一 个 登 记 一 次 D2 , 再 登 记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