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地质学习科目

工程地质学习科目

以下是兰州大学地质工程教学计划,由于各学校办学特色不同,所以各学校也有所不同!地质工程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地质工程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技术专业,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对具有良好素质的地质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及地质学等理论基础及系统的地质工程理论、技能和方法,获得工程科学和技术的基础训练,能独立从事各种建设工程中的勘察、设计、施工、评价和管理等的具有广泛适应能力的高级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能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在能源、水利水电、城建、交通、市政、环保和国防等部门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以及工程病害评价和治理。

二、基本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掌握地质工程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科学研究的思维和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

通过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参加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掌握地质工程的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

初步具备生产、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工程建设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 坚实的数学、力学和地质学基础。

(2) 地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

(3) 运用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建设中的有关问题的基本能力。

(4) 对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和地质工程等开展勘察、评价、治理、设计、规划的能力。

(5) 了解地质工程学科的前沿理论及技术发展动态。

(6) 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阅读本专业技术文献资料。

(7) 掌握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技能,初步具有运用计算机完成地质工程及其相关工作的能力。

(8)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体育的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三、学制与学位(一)学制学制四年。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

但具有学籍的时间最长不超过八年,累计修业时间不超过六年。

(二)学位完成本专业学业,修满170学分,符合学校相关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要学科主要学科:地质工程学,包括:方向A(工程地质学)、方向B(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五、主干课程、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一)基础课程地球科学概论、基础水文地质学、工程力学、工程化学、工程制图、工程测量(二)主干课程构造地质学、工程岩土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学原理、工程地质勘察(三)特色课程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工程、地质体改造、环境岩土工程、地球物理六、课程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总表总学分170学分。

必修课占102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57学分(含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1学分、形式与政策1学分)、专业类基础课26学分、专业课19学分;选修课46学分,其中专业指选修课23学分、专业任选课17学分、跨学科选修课6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2学分。

课程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总表课程类别课程性质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学时占总学时比例(%)公共基础课必修56 33.1 1062 34.1指选0 0.0 0 0.0专业类基础课必修25 14.5 450 14.5专业课必修19 11.0 342 10.9指选24 14.0 432 13.9任选23 13.4 414 13.3课外活动和实践环节必修25 14.0 414 13.3合计1721003114 100(一)公共基础课序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备注1 思想品德修养2 36 12 法律基础2 36 2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 54 6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2 36 65 毛泽东思想概论2 36 76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3 54 77 形式与政策1 自学,全校统考8 大学英语16 288 1,2,3,49 体育4 144 1,2,3,410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3 54 111 高等数学12 216 1,212 线性代数3 54 11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 54 3小计(二)专业类基础课序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备注1 地球科学概论4 72 12 工程制图3 54 23 工程化学4 72 24 工程力学5 90 25 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4 72 36 Fortran程序设计2 36 3 1-17周7 工程测量学3 54 4 1-14周小计25450(三)专业课序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备注1 构造地质学3 54 32 工程岩土学2 36 4 1-6周3 土力学3 54 4 7-16周4 岩体力学4 72 55 工程地质勘察3 54 5 11-20周6 工程地质学原理4 72 6 1-14周小计19342(四)指定选修课序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备注1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3 54 32 地基基础工程3 54 53 边坡工程3 54 6 1-14周4 地下工程3 54 6 1-14周A6 结构力学3 54 3A7 弹塑性力学3 54 3A8 工程与环境物探(含实习) 3 54 4 1-14周A9 工程渗流力学3 54 5B6 数学物理方法3 54 3B7 地球物理学原理3 54 3B8 VC++(含实习) 3 54 4 1-14周B9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与方法3 54 5小计24 432(五)实践性教学环节序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备注1 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1 12 基础地质认识实习1 1周2 20-20周3 综合地质填图实习3 3周4 18-20周4 地质工程综合实习4 4周6 17-20周5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10 7,86 地球科学概论实验和实习0.5 18 17 Fortran程序设计实习1 36 3 1-17周8 工程力学实验0.5 18 29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0.5 18 310 工程测量实习1 1周4 16-16周11 土工实验1 36 4 5-13周12 岩体力学实验1 36 5 5-13周13 工程地质勘察实习0.5 18 5 15-19周小计25828注:未计入随课程讲授进行的课间实验和实习。

(六)任意选修课为了增强学生对社会需要的广泛适应性,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和需要,选修本专业或其他专业的课程,至少选修23学分,其中专业任选课至少17学分、跨学科(指学科门类,包括本学院力学和土木工程等)任选课6学分。

序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备注1 遥感地质学2 36 5 1-10周2 土木工程概论2 54 7 1-10周3 地质灾害与防治2 54 7 1-10周4 道路工程2 54 7 1-10周5 矿业工程2 54 7 8-14周6 水利水电工程2 547 1-10周7 地震工程2 36 8 3-8周8 工程概预算、招投标与监理2 54 8 3-11周9 地理信息系统2 36 8 3-11周10 地质工程专题讲座2 54 8 1-11周A11 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含课程设计) 2 54 4 1-14周A12 工程建筑概论2 54 5 1-14周A13 特殊土工程地质特性与改良2 54 5 1-10周A14 工程钻探与取样2 36 6 1-14周A15 环境岩土工程2 54 6 1-10周A16 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2 36 6 1-10周A17 地质体改良2 54 7 1-10周A18 动力工程地质学2 36 8 3-8周A19 环境工程地质学2 36 8 3-8周A20 其它B11 重磁电勘探(含实习) 2 54 5B12 地震波与声波勘探(含实习) 2 54 5B13 测井理论与方法(含实习) 2 36 6 8-14周B14 放射性勘探(含实习) 2 36 6 1-7周B15 数字信号处理2 54 6 1-15周B16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2 54 7 1-16周B17 混凝土无损检测2 54 8 3-11周B18 其它小计其它(根据当年就业形势,临时安排)七、课外活动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和要求本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地质工程专业类必不可少的内容,与课堂教学任务相辅相成。

(一)课外活动除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外,学生应积极参加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和课外学习,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

(1) 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班级组织的书画比赛、辩论赛及演讲赛、英语比赛、知识竞赛、文体活动及比赛、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2) 开展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在低年级开展政治思想、爱国广义和专业思想教育,在高年级开展毕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3) 结合各级野外实习,因时因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二)科研与生产的初步训练(1) 广泛参加各级各类学术活动。

系或研究所负责开展不同形式的学术活动,包括学术报告会、专题和前沿科技讲座、学术讨论与学术交流。

学生应积极参加专业类学术活动,同时参加其它相关的学术活动,拓宽知识面。

(2) 鼓励学生在课余参加老师的科研工作,教师尽量为学生提供科研机会,培养科研兴趣、掌握科研方法、锻炼科研能力。

(3)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生产实践活动,掌握地质工程生产实践的工作程序、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任意选修课的实验和教学实习任意选修课的实验和教学实习未单独列出,由任课教师根据课时总量灵活掌握。

(四)教学实习时间与安排(1) 实习时间及安排工程测量综合实习:1周,安排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基础地质认识实习:1周,安排在第一学年第2学期最后一周进行;综合地质填图实习:3周,安排在第二学年第4学期最后三周进行;地质工程综合实习:4周,安排在第三常年第6学期最后四周进行;地质工程毕业实习:因目前条件尚不成熟,本计划暂不列入。

(2) 排课要求第2、4、6学期的课堂教学时间应做出相应调整(总学时不变),以保证野外实习正常进行。

其中:第2学期,课堂教学(含考试)应在第19周末结束,第20周为基础地质认识实习;第4学期,课堂教学(含考试)应在第16周末结束,第17周为工程测量综合实习,第17~20周为综合地质填图实习;第6学期,课堂教学(含考试)应在第16周末结束,第17~20周为地质工程综合实习。

八、副修和双学位专业教学计划(一)副修和双学位教学计划以“地质工程”作为副修和双学位专业的学生,需按下列计划修学满学分(副修30学分、双学位50学分),按学校有关规定,可获得地质工程专业副修证或地质工程专业学士学位。

课程学分副修双学位地球科学概论4 4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4 4构造地质学3 3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3 3工程岩土学2 2土力学3 3工程地质勘察3 3工程地质分析原理4 4工程渗流力学3 3工程建筑概论3 3岩体力学/ 4工程与环境物探(含实习) / 3地基基础工程/ 3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 8合计32 50(二)副修和双学位教学计划说明(1) 对于副修地质工程专业或以地质工程为第二专业学位的学生,应完成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指定选修课和必要实践教学环节,达到规定学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