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文小组活动方案讲课教案

天文小组活动方案讲课教案

仰望苍穹赏日食奇观俯首躬行传天文知识──春晖外国语学校暑期天文科普实践小组活动报告【活动背景】今年是“国际天文年”,是为纪念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400年,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共同发起的,以“探索我们的宇宙”为主题的全球性庆典。

我国“国际天文年”活动于2009年1月10日在北京天文馆启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22日上午发生了300多年一遇的罕见天象──日全食,浙江北部及长江流域很多城市都可以观测到这一天象,上虞地区也看到了90%以上的日偏食。

我们暑期社会实践天文科普小组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天文科普宣传调查活动。

【活动目的】1.通过组织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天文科普宣传调查活动,增强我们中学生探索宇宙奥秘,参加天文活动的兴趣。

2.通过天文调查观测,加强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家长、社会的天文科普沟通,普及公众天文常识,了解社会对天文科学知识的认识情况。

3.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生活,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毅力。

4.通过天文科普调查活动,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活动实施】2009年6月,当老师在课堂上提及今年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日全食,并且要组织有兴趣爱好的同学一起去观测后,我们班同学都表现得十分感兴趣,都希望届时能和同学们一起去开阔的草地或江边景观带和老师一起去观看。

为此,我们实践小组制定了“探索我们的宇宙”的天文科普宣传活动计划。

活动自2009年6月到2009年9月,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9年6月至7月):“课堂内外的学习”。

主要以学校初二(9)、(10)班“慧眼看世界”社团成员为主,在校内开展天文基础知识学习和校内天文现象观测。

同学们还利用周末回家课余时间,去书店、网络、文具超市查询、购买相关的天文学习资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为增加自己的天文信息量,每周二下午都被固定成为天文科普活动小组成员学习天文知识的时间。

利用这段时间同学们学习了天文发展简史、天文概况、太阳系、太阳、彗星和流星、月亮、认识星星、星图和天文望远镜、天文观测等,形成合理的天文知识结构。

在积累一定的天文科普知识的同时,我们还积极进行实践观测。

利用傍晚余晖时分,我们会来到学校操场空地,认真观测恒星运动出现情况。

二九班倪烨钦同学就写了一篇名为《我和“日全食”有个幸福的约会》(附)的观测日记。

第二阶段(2009年7月至8月)“奇观中的交流、宣传”。

主要以日全食观测为契机,参与宣传活动中的天文知识学习、交流及天文观测实践活动。

7月2日傍晚,我们实践活动指导陈老师,召集我们市区的张莹、金焱琰等5位实践小组成员在市江滨公园与上虞市地理学会老师一起进行了天文望远镜观测体验,并且分发了200余份《2009年日全食,你准备好了吗?》天文科普宣传资料,让过路纳凉的大人和小孩了解日食产生的原因和即将发生在上虞的时刻。

7月22日早上7点30分,江滨公园足球场上,来自上虞市区的几所中学的地理、社会教师和我们春晖外国语学校的天文小课题实践小组学生一行15人,组成的宣传队将老师帮我们复印的一千多份天文科普宣传资料,分发给现场的天文爱好者和特地来观测天文奇观的人们。

同时,我们还向不同年龄阶段的大人、小孩和同龄人发放调查问卷,仅一个小时就分发回收调查问卷70余份。

这些丰富的实践活动,大大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培养大家的天文求知欲,激发我们对天文科技活动的兴趣,我们在这一过程中,还学会合作、学会了尊重别人,树立实事求是的严谨学习实践作风,体验到获得知识和帮助别人、普及科学的喜悦。

时间很快,根据事先的安排,同学们将带来的黑色玻璃、天文观测简易眼镜等准备观测,9点30分左右,人群中爆发出了一阵阵欢呼声,期待以久的钻石环弧光乍现。

紧接着,日全食展现的又一件异宝──贝利珠显现,虽稍现即逝,但着实让人激动。

9点34分,贝利珠再次显现,太阳逐步从月亮背后探出头,坚决把光明送回人间。

“这一现象实在太神奇了!生在这个世纪实在太幸运了!”观测的人们纷纷发表感慨。

通过此次百年难遇天象奇观的观测,既普及天文科学,提高科学素养,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还能让参与的人们都留下一生难以忘怀的宝贵记忆。

第三阶段(2009年8月至2009年9月)“活动后,思考和小结”。

日全食观测活动后,我们对宣传过程中的体会和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了较为粗浅的数据分析,并把实践宣传活动的照片成果制作成幻灯片和同学们分享交流。

【活动收获和体会】(一)根据我们的调查问卷情况分析不同年龄群体对天文科普的需求和爱好。

下面根据调查问卷作简单分析:您的年龄:□14岁以下□14~25岁□25~35岁□36岁以上1.读书时有没有老师在专门为你们讲述天文知识,或者在上自然等类似课上说到过一点?A.有,而且蛮多老师都会B.不太多,但是偶尔还是会说到一点C.几乎没有,他们都不懂2.你希望我们来进行天文科普讲座吗?A.希望 B.一般 C.不想3.你觉得你们的家长对此的态度(找到可行度指数)A.他们也比较喜欢这方面的东西,会很赞成B.浪费时间,不好好学习,将来没出息C.可以作为业余兴趣来培养,但不会作为职业目标4.太阳系共有多少颗大行星?A.八颗 B.九颗 C.十颗 D.无数多5.确立日心说(即地球及其他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科学家是A.哥白尼 B.伽利略 C.祖冲之 D.爱因斯坦6.您听说过日全食吗?A.听说过 B.没有听说过7.您看到过日食现象吗?A.看到过 B.没有看到过 C.好像看到过8.今年我们浙江能够看到日食现象你知道吗?A.知道 B.不知道 C.有一点知道9.如果在我们这里出现日全食现象,您会去看吗?A.会看的 B.不会去看 C.有时间的话可能去看10.为了保护您的眼睛,您知道怎样去看日食吗?A.知道 B.不知道11.对于媒体报道天文方面的内容,你觉得(可多选):A.天文方面的内容开始多起来了 B.几乎找不到天文方面的内容C.本身没兴趣,不爱看D.天文内容新奇,能吸引我去12.对于天文望远镜,包括双筒望远镜(可多选):A.从来没有用过 B.我没有,学校或朋友拥有,曾经用过C.自己拥有,并常常使用 D.近来打算购买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115份,回收72份,其中,回收14岁以下问卷11份,14~25岁问卷42份,25~35岁9份,35岁以上10份。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前的学校教育在天文科普教育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大部分学校在课堂实际教学中,缺少对天文知识的实践教育;从家庭教育来看,“可以作为业余兴趣来培养,但不会作为职业目标”这一选项比重很高,尤其是14岁以下的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天文科普教育并不很希望孩子今后职业从事这方面工作;就基本天文常识、日食知识掌握的角度来看正确率普遍较高;从社会媒体舆论引导传播来看,社会传媒开始重视科普知识的宣传;而从天文观测群众使用天文仪器方面,使用不到一半,没有使用的人比重高。

综合分析:目前我们中小学天文科普教育的薄弱,与“日全食”引发的天文科普学习热潮,形成强烈的反差,表达了群众对普及天文知识的强烈需求和愿望。

我们有个想法,如果学校可以专门开设天文课,那么,像我们这样“仰望星空”的学子将会越来越多,不是吗?(二)通过开展“探索我们的宇宙”天文科普宣传活动,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使天文科普活动取得成效,离不开老师的科学引导和同学们相互默契的团队合作。

在活动中,许多同学不怕炎热高温,在骄阳下坚持把宣传资料、调查问卷分发、回收上来,并进行繁杂的统计分析,查找资料,锻炼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了我们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

(三)增强了我们学习实践天文科普知识的浓厚兴趣。

经过暑假的一番学习实践活动,让我们这些本来抱着完成暑期实践任务,玩玩的思想完全被打破了,原来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有许多的收获,比如,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结识了许多同龄人,交了一些好朋友;让我们更多的了解长辈的一些想法,学会了理解他人,站在他人立场和观点上思考问题;也更加懂得珍惜学习,珍惜时间……等等这些反而使我们更加觉得学习其实很有乐趣的,有意义的“玩”,会让我们学习得快乐,生活的充实。

总之,天文科普实践活动不仅仅只是传播科学知识,还让我们体验到实践的意义,让我们的心胸开阔,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不断走向成熟。

2009-9-2浙江省上虞市春晖外国语学校天文科普实践小组附:1.倪烨钦同学《我和“日全食”有个幸福的约会》2.《2009年日全食,你准备好了吗?》市科协宣传单3.《春晖外国语学校“探索我们的宇宙”》天文科普宣传单4.《春晖外国语学校天文小课题组调查问卷》天文科普实践小组成员:罗纵(组长)、方烨烨、吴怡茗、徐佳波、倪烨钦、邬一帆、冯世聪、徐潮峰、张莹、韩燕飞、李双双、金焱琰、干奕斐、叶金辉指导教师:陈昊为了能更充分、有效的利用天文台的设施,加强校园科普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校创建科技特色学校之际,在校长室领导下,由地理教研组组织成立天文观测活动兴趣小组,初步方案如下:一、活动目的1.让学生了解丰富的天文知识,增进个人兴趣。

2. 让学生了解天文望远镜的构成、原理、功能。

3. 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活动。

4. 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参加对象高一年级、高二年级文科班、7年级、8年级学生和部分相关学科教师。

参加学生要求:1.热爱天文观测活动,有一定天文学知识;2.平时在校表现良好,有进取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3.学习成绩优良或进步显著,有刻苦专研精神;4.原则上有处分尚未撤销的学生不能参加天文观测活动小组;5.参加活动小组的学生必须递交申请表,征得家长同意且家长必须在申请表上签字。

三、活动方式组织建立若干个兴趣小组,以分组的方式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得天文观测。

初步决定高一成立5个小组,高二文科成立3个小组,7年级和8年级各成立1个小组,原则上每个小组不超过10人。

活动时间届时通知。

四、报名时间及地点报名时间:2011年11月20日——2011年11月30日主观测地点:科技楼顶楼天文台联系人:刘辉(669737)五、辅导教师:地理老师及相关学科老师六、活动内容1.组织同学们认识星图、学习天文望远镜操作。

2.正常开展太阳观测活动,每周进行太阳活动观察,用投影法绘制太阳黑子图。

3.在有天文事件时,组织同学们观测,通过摄象机对观测星体进行拍照和录像,将制作好的影像资料在各班进行展览,以激发同学们对天文观测的兴趣。

4.组织表现优秀的组员进行小行星的观测活动,通过网络对比最新星图争取发现小行星。

5.定期举办知识讲座,由本校教师主讲、外面专家来讲等多种方式,对同学们观察活动所需的知识、技能等进行交流、讨论。

6.每月组织一次“天文知识科学小报告会”。

七、活动要求1.要求组员遵守活动制度和服从安排,认真学习、实践;不得无故缺席,不得违规操作,不得损坏设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