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专业建设可行性分析 (4)(一)行业背景与发展特点 (4)1.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及现状 (4)2.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及现状 (6)(二)人才需求分析 (9)1.我国电子行业人才需求情况 (9)2.天津市电子行业人才需求情况 (9)(三)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办学理念 (11)(四)专业优势与特色 (12)1.专业基本情况 (12)2.专业特色 (28)二、示范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34)(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34)1. 指导思想 (34)2. 总体目标 (35)3. 建设原则 (36)(二)专业建设方案 (36)1.职业与岗位分析 (36)2.职业核心能力分析 (36)3.培养目标与要求 (37)(三)专业课程建设 (40)1.课程体系建设 (40)2.课程建设 (42)3.教材建设 (52)(四)教师队伍建设 (55)1.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55)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55)3.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 (58)(五)实训基地建设 (59)1.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路 (59)2.实训基地建设框架及特点 (62)3.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63)4.校外试训基地建设 (68)5.可行性与建设特点 (68)三. 经费预算 (71)(一)专业课程建设经费 (71)(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经费 (72)(三)实训基地建设经费 (72)四. 进度安排与保障措施 (73)(一)进度安排 (73)(二)组织保障 (73)五.效益分析 (74)(一)教学改革效益 (74)(二)学生能力培养效益 (74)(三)辐射带动作用效益 (75)(四)服务社会效益 (75)(五)社会培训规划 (75)一.专业建设可行性分析(一)行业背景与发展特点1.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及现状近几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增幅始终保持在38%以上,产业规模继续名列全国各行业之首,成为我国的第一大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优先产业,未来十年,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相对集中和高速发展地区是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流域、环渤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弱。
电子技术在我国几大骨干行业应用十分广泛:(1)汽车行业国际汽车市场上,电子控制系统的应用十分普遍。
统计数据表明,著名汽车制造厂商中,每辆汽车平均消耗电子产品费用占整车的30%左右,其中微处理器就多达50多个,越是高档汽车电子化程度越高。
汽车电子最显著特征是向控制系统化推进。
用传感器、微处理器MPU、执行器、数十甚至上百个电子元器件及其零部件组成的电控系统,正获得极其广泛的市场。
汽车未来的发展,电子技术的比重将超过机械技术的比重(电子化),系统的运行由控制器群自动控制(智能化),控制群间的网络平台支持系统运行(信息化),采用高效紧凑的模块化设计(集成化和模块化)。
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电子化、智能化、信息化和集成化。
(2)光电子行业光电子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不断取得突破;通信类、消费类光电子产品,出现了明显的复苏,实现了平稳增长;以TFT-LCD平板显示、传感光电子系统应用为代表的新产品蓬勃发展。
光电子产业正在成为带动整个信息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光电仪器仪表是信息产业的源头和组成部分,潜在市场容量巨大。
重点发展光电医疗仪器设备,检测类仪器仪表,光电子产品制造设备,光通信工程专用设备,激光加工设备,并形成系列化。
同时,强化国防光电子的产业优势地位,重点发展光电跟踪与测量设备、航天与航空侦察设备、光电对抗武器系统、导航与制导设备、半导体激光雷达、半导体激光通信等。
(3)电子制造业电子制造业向亚洲的转移逐步推向深入,中国成为电子产业发展最活跃的地区。
2006年我国电子元器件进出口出现了明显增长趋势,半导体设备业有望扭亏为盈,原材料、辅料及元器件等系列产品市场也将创出新高,我国电子制造业市场开始景气回升,产业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4)芯片产业随着技术的发展,系统芯片本身已成为一部高技术的整机,它几乎存在于所有工业部门,甚至决定一个国家的装备水平和竞争实力。
正因为如此,芯片产业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速和竞争最为激烈的产业。
国家《信息产业“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竞争力的核心。
《纲要》还指出:美国、日本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霸主地位是由于他们掌握并垄断着核心软件、集成电路和关键元器件设计与生产。
加强核心软件、集成电路和关键元器件设计与生产是“十一五”我国电子产业发展的重点。
2.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及现状“天津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摘要(2006-2010)”中天津市政府把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建设列为“十一五”科技发展带头领域和优先发展技术的首位。
根据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发展报告(TEDA Annual Report of Tianjin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2005年《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共有来自境外10个国家和地区的57个跨国公司在天津开发区投资,投资企业达123家。
其中,电子制造行业投资额为72.45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34.2%,名列第一。
2005年天津开发区主要工业产品出口与2004年相比,增长率最高的仍然是电子信息行业中的电子产品。
例如,半导体器件增长39.4%,移动电话39.3%,移动电话零件41.3%,液晶显示器50.6%,电阻器42.4%,原电池20.2%。
天津市到2010年基本形成北方经济中心的框架,建成商贸、金融、信息、交通等几个北方区域性中心,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
为此,GDP应占到全国的2%~2.5%,天津的一些重要产业发展速度可以更快一些,如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
武清、塘沽、西青等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本情况:(1)武清开发区武清开发区地处京津之间,是中国环渤海经济区的中心。
电子信息行业投资占总投资的34%,电子信息行业从业人员占整个武清开发区从业人员的21.7%。
(2)西青开发区截至2004年底,西青开发区引进企业570家,吸引资金37亿美元,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汽车配套、生物医药为主体的产业群体。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占开发区总投资的三分之二强,西青开发区成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青开发区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2家(摩托罗拉、宝洁公司、松下电子、住友电工、日商岩井、三星、现代、丰田通商、本田、电装、富士胶卷、联邦快递),成为中国华北地区世界500强投资最集中的开发区之一。
(3)塘沽开发区塘沽开发区引进的外资企业有①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
②三星:韩国三星集团在天津共投资了11家企业,其中9家就设在该开发区。
越来越多的彩电、数码摄像机、DVD等电子信息产品正从开发区走向全国、全球。
③现代电子(天津)多媒体有限公司:是韩国现代电子在津投资最大的企业。
年产各类显示器300万台,营业额25亿元人民币。
④富士通、康柏、IBM等众多国际知名公司落户塘沽开发区,它仍连续多年名列天津市出口50强企业和天津开发区百强企业前茅。
⑤施耐德、梅兰日兰:梅兰日兰在天津的巨大成功,直接促成了施耐德电气低压(天津)有限公司在天津开发区的落户。
它们提供的小型断路器及漏电保护附件、安家配电组合套装以及小康家庭系列配电箱受到了中国市场的欢迎。
(二)人才需求分析1.我国电子行业人才需求情况截至2004年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就业人数328.8万人,其中工人约占55%,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较低、总量不足,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较大,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聚集地。
这些发达地区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员相对集中,而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专业技术人员相对较少。
全国高职院校共1111所,其中有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技术的学校为303所。
电子信息产业是以人的智力劳动为主的高技术产业,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
目前,全国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缺口为57%。
这些年来,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培养了一批电子信息人才,但是这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缺口。
2.天津市电子行业人才需求情况根据天津市人事局人才信息中心1999年5月关于“天津跨世纪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预测结果,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人才2000年需求总量为8.6~10.8万人,相当于97年5.8万人的1.48~1.86倍,三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16.8%,其增长速度高于天津市“培养社会主义经济急需人才研究”中的预测增长率4.8%~6.5%。
根据对1998——2010年期间天津市人才需求的预测,2010年需求总量25.6~31.8万人,而人才供应只是10多万人,加上现在的延续12年的人才约6万人,总共拥有人才16万多人,与需要相比,仍有9~15万人数量差距。
与2000年的预测结果相比,10年平均递增速度为11.2%。
根据电子信息产业的特点、信息化发展水平,信息产业人才平均增长速度较高,到2010年随着天津信息港一期工程的完成,信息化深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将更突出地表现为以质量提高为前提下的稳定增长。
天津市共有高职院校26所,其中有应用电子技术及相关专业的学校,如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等共15所,目前在校生规模不足4000人,每年毕业生1000余人,照此规模发展,到2010年,为本地区输送毕业生才5000人左右,不足天津市电子信息行业预测的需求人数的5%。
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具有相对人才优势的行业为信息服务业和电子设备制造业。
电子信息行业既是一个高新技术行业,又是一个大的人才市场,每年从天津和全国各地招收大量的“蓝领”、“白领”人才,尤其是从业队伍庞大的“蓝领”,需要更多的高等职业院校来培养。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任务任重道远。
(三)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办学理念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紧紧抓着我国和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转变传统人才培养观念,使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发展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强本专业与行业、企业的结合,深化教学改革,加速专业建设,增强培养面向电子、IT先进制造业的高技术应用性人才,是加速建设和发展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本专业要在10多年发展建设的基础上,抓住电子信息行业大发展的战略机遇,经过“十一五”连续投资建设,力争在2010年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成一个办学理念更加先进、校企结合更加紧密、教学改革成绩更加突出、实验实训基地更加完善、专业教师队伍综合实力更加强大、专业特色更加突出、学生就业率更高的全国一流重点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