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一、单项选择题1、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D)。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B.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邓小平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在(C)年。
A 1978B 1980C 1992D 1995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B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D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C )A 建成社会主义B 解放生产力C 发展生产力D 向共产主义过渡5、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 B )A 革命B 改革C 政治运动D 阶级斗争6、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 D )A 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B 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C 明确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 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7.邓小平指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C)A.减少人口B.改进执政方式C.发展D.改革8.中国的发展是以:(B)A.改革开放为中心B.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D.加强党的领导为中心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C)A.由孙中山提出的B.毛泽东提出的C.邓小平提出的D.江泽民提出的10.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论断是:(D )A.党的十四大提出的B.党的十五大提出的C.党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D.党的十六大提出的11、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是要科学认识(C)A.社会主义发展阶段B.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C.社会主义的本质D.社会主义根本任务12、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D)A.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生产力高度发达13、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过(B),实现社会由不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转变的历史过程。
A.改革开放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发展科技教育文化D.全国人民艰苦奋斗14、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这个判断(D)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15、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D)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是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标准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二、多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搞清楚(AB),而这正是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A 什么是社会主义B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D 什么是解放思想E 什么是实事求是2、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ABCD)A 消灭剥削B 消除两级分化C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D 人的全面发展E 民主法制3、社会主义本质是( A CD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 社会和谐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D.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E.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据是( ABCDE )。
A.对社会主义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的逻辑推演B.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认真总结C.科学地把握中国的具体国情D.科学地把握当前的时代特征E.马恩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预见5、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实践针对性是( BCD )。
A.过去只着重于关注巩固和扩大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把它当着目的本身,而忽视了更为基本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B.防止改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两极分化和其他消极现象C.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理解D.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批判与借鉴E.对资本主义的尖锐批判6、社会主义本质提出的意义是( AB )。
A.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理解B.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要求,明确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方向和根本任务C.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D.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E.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重大发展7、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依据是( ABCDE )。
A.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B.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C.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D.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E.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8、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ABDE )。
A.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B.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C.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D.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E.加强党的领导决定的9、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总的目标是( ABC )。
A.改造落后生产力B.提升传统生产力C.发展先进生产力D.最终整体达到发达生产力的水平E.赶超发达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1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有丰富内涵( ABCDE )。
A.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B.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C.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D.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E.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三、辨析题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本命题正确。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二是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对于社会主义来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是建成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离开了这个目标,也不能建成社会主义。
2.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
本命题不完全正确。
其中前一句是正确的,后一句是不正确的。
从前一句来看,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所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正确的。
从后一句来看,当今世界,由于历史等原因,最富裕的是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众多国家和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富裕,特别是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状态,还不富裕,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
所以,后一句不准确。
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2、为什么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2)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3)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五、论述题。
1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分析提示]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
要解决这些问题,不发展是不行的。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国际上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我们国家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和挑战,要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必须发展生产力。
因此,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是发展。
我们只有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才能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需要,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才能为解决国内的其他矛盾以及面对国际上的竞争与挑战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充分发挥和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所以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如何理解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中国全部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
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安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创造物质条件,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的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这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
从这个方面看,中国的发展具有全球性的战略价值。
六、材料分析题邓小平沉重“问号”启动改革“文化大革命”刚结束时,中国千疮百孔,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严峻的现实使邓小平对“文革”这样的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这种“优越性”打出了沉重的问号。
1977年12月26日在会见外宾时说:“怎样才能体现列宁讲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什么叫优越性?不劳动、不读书叫优越性吗?人民生活不是改善而是后退叫优越性吗?如果这叫社会主义优越性,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可以不要。
”1978年3月10日在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他又说:“什么叫社会主义?它比资本主义好在哪里?每个人平均六百几十斤粮食,好多人饭都不够吃,28年只搞了2300万吨钢,能叫社会主义优越性吗?”1978年9月,在东北三省视察期间,说“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
”“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20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这一连串的“问号”,实际上也是发出了重新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强有力的信号。
“文革”结束后,人们急切地想了解外部世界的面貌,从1978年起,国家领导人多次出访发达国家。